大明皇长孙!(1100)

作者:执笔见春秋 阅读记录

南北大道修建完后,大明的基础建设可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对于户部和工部来说,国库的钱财简直是多得花不完,这里还没立项呢,国库又进了一大笔钱。

因此对于大力修建官道,自然都是支持。

其中多少官员,都想着从修建官道上赚一笔呢,即便是朱元璋,朱英严厉监督下,依然是屡禁不止。

贪钱的手法五花八门,也越来越隐蔽。

不过官道的修建,从未停止。

在驻军乌斯藏,修建乌斯藏都司城时,朱英就已经开始修建这条官道了。

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也修建了这么一条乌斯藏的官道。

明朝永乐十二年,刚刚北征漠北回来的明成祖朱棣,却突然做出一桩叫不少大臣连呼反对的决定:要专门拨出一笔钱,从今天四川雅安起,向西修一条驿路。

本来就长期跟蒙古人打仗,还有郑和下西游,国库空虚,民力耗尽,现在还要修建一条去往乌斯藏的驿路,这遭到了群臣反对。

但朱棣硬是要办,群臣谁反对的,就骂谁,最后干脆直接治罪。

在这一点上,朱棣就很像其父朱元璋,威望强势。

户部尚书夏原吉在多次被骂的头晕脑胀后,总算艰难凑齐了钱。然后工程隆隆开进,明朝册封的“乌斯藏三王”几乎全动员,沿途各族百姓有力出力。

它不止是乌斯藏地方首领入京觐见的要道,更从此成为一条连通大西南的财富通道。

明朝在道路沿途设置的茶马互市,从此红红火火,各族的往来经济越发繁荣。

在这条道路竣工半世纪后,内地通过此路输入雪区的茶叶,数量就已突破百万斤。

发展到明朝末年时,这个数量更突破了五百万斤。

连带受益的,不止有西南大地的民生经济,更有明朝的国家财政。

以明末清初顾炎武的话说:终明一世,皆赖此利。

这说明朱棣本身的眼光,是非常之不错的。

即便是现在去了倭国当海外藩王,明里暗里的综合实力,依然是四藩王中最为强大。

朱英倒是没看过这些历史资料,哪怕是看过也不记得。

不过他知道,想要完成对远方的统治,那么修建官道是必须的过程,现在大明有钱,修建这么条路对于大明的国库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自然不会有官员反对。

反而是乌斯藏临近地区的官员百姓大力支持。

官员可以有政绩,贪官还能捞钱。

百姓这边朝廷发放工钱,也不是被白嫖劳役,当然是皆大欢喜。

因此这条官道,比之历史上朱棣所修建的要更为平坦广阔。

艾米拉和依拜蒂坐在马车上,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是大明的马车,专门给上品级官员乘坐的,毕竟是很大可能成为太孙妃子的公主。

宽敞的马车可不是狐胡国那小马车能比的。

里头不仅有睡塌,甚至还有茶桌可供饮茶。

母女三人哪里见过这样的马车,简直就是移动的房子。

这里头甚至还有走动的空间。

大明的马车虽然没有橡胶轮胎,但朱英为了享受,已经让其改进了弹簧装置,增加了减震功能。

这样的马车在原先是属于僭越,不过朱英放开了限制,吩咐了一句,就成立专门售卖这种豪华马车的商会,给大明国库又增加了一大笔收入。

对此,看着入账数目的朱元璋,也表示无所谓了。

类似这样的房车式样的,也成了各地府城,豪商,勋贵的标配。

往来驿站六品往上的官员,都可免费乘坐。

六品下的,就要补一部分钱财了。

乌斯藏都司自然也有,因此就给母女三人配上了。

就这,汪进义出发的时候还说道:“委屈王后公主,乌斯藏都司这边,未准备豪华马车,只能将就一番。”

母女三人闻言,震撼无语。

看着窗外不断掠过的风景,三人的心也跟着飞腾起来。

京师之中,此刻忙着大炼钢的朱英并不知道,一对异域姐妹花公主,正向着自己奔驰而来。

第750章 :已经开始的蒸汽火车

钢材,是现在大明最为需要的时候。

不管是打造蒸汽铁甲船,还是制作蒸汽火车,铁轨,这些都需要极其大量的钢材。

因此朱英下了一道令旨,责令各地府城,准备炼钢事宜。

有了后世的前车之鉴,朱英非常的清楚,炼钢这个东西不能胡乱搞,真要是搞砸了,那对于整个大明的经济来说,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质量,首先是第一位。

技术,也是最主要的方面。

天工开物这本书,目前还没有写出来。

永乐大典也没有。

但这并不妨碍炼钢技术。

因为不管是天工开物,还是永乐大典上面记载的炼钢法,都已经是现有的,成熟的。

两者只是将其记载于上。

工部这边的钢铁冶炼流程,已经到了规模化、量产化、生熟铁连续生产的地步。

并且因为这数年以来,朱英对于工部地位的提升,工匠技术的大力扶持,目前工部麾下的制作部门,已经是越发成熟。

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

这种连续生产的工艺,就是根据朱英的组合化,模块化生产而改造而成,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能耗。

实际上大明达到这样的程度时,已然是大明末期了。

相当于这炼钢的技术提前了两百多年。

听上去有些夸张,细想则很正常。

不管是在哪个朝代,匠人的地位都很低下,皇权很少有创新之类的想法。

各朝代除了开国皇帝外,其他继任的皇帝一上位,就面临恪守祖训的警戒。

一成不变,对于皇权来说那叫稳定。

改革什么的,那是只有在遇到问题,国家陷入动荡,皇权才会去考虑的事情。

因此大明的炼钢法迅速拔升,也就不以为然了。

简单来说,常规的炼铁法,只能炼出生铁。

然后再将生铁锻打脱碳,又或者用熟铁入炉加温渗碳炼成钢,即灌钢法,这就需要两次加热。

而如今的大明,已经发明出了炒钢法,不需要冷却再次加热即可生产出钢材来,降低了燃料消耗量并大幅增加了产量。

这里头还涉及到了一个钢材质量的问题。

煤炭锻造,虽然在产量上是增加了,但是在钢材的质量上,却是降低了。

不过没关系。

朱英这里已经成功的发明了蒸汽机。

完全可以制作蒸汽铁锤来对钢材进行锻造。

蒸汽铁锤的威力,可要比之人力更加的强大,最主要的是不需要休息,可以不间断的连续捶打,将生铁中的杂质尽皆锤炼干净,批量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千锻之钢。

为什么说蒸汽机的发明,可以改变一个时代。

其中对人力的转换,就是个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这日。

朱元璋随着大孙一起来到科研司。

今日的蒸汽铁锤,已经是制作完毕。

名字上叫做铁锤,实际上就是一块长方形的高质量钢铁。

下边并非是锤子形状,而是平面的。

这样可以更加容易的将生铁中的杂质锤炼干净。

“这玩意,果真是能够造出千锻之钢来?”

朱元璋有些好奇的对旁边大孙问道。

因为对于这锻造锤的主要设计理念,是来源于朱英。

黄观现在就是朱英的智囊。

朱英只需要讲述出一个大概的方向,黄观就会去完成具体的设计。

真就是轻松无比。

为此黄观学习了大量的工匠典籍,或者请教老师傅们。

匠人的地位再高,那也不是能够跟黄观这个正三品的重臣能够比拟。

所谓技术的敝帚自珍,教徒弟留一手,那是担心自己的饭碗被抢了。

但是在黄观面前,就不需要有这个顾忌。

正三品的重臣跟你一匠人抢饭碗,怕不是痴人说梦。

因此这些老师傅们在面对黄观的时候,那是尽可能把知晓的知识全部说出来,还生怕黄观听不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