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395)

作者:执笔见春秋 阅读记录

真想要弄死,手段多得是,随便找个借口,就能给处死掉了。

这些年来,被朱元璋用各种借口和手段弄死的文人,不要太多。

眼看白信蹈这边气势已经被完全的压制,还差点丢了性命,刘三吾多少有些不甘。

毕竟这话题,还没到重点上,就已经要被消除了。

朱英视力不错,很好的观察到了刘三吾的神情,干脆直接就给拉上去,问道:“刘翰林不知道对方才白学士的说法,有什么看法呢。”

“不若是说来听听。”

刘三吾正愁不知如何开口,没成想太孙殿下直接给了话茬子,心中微微欢喜后,胸有成竹的回道:“启禀殿下,臣刚才听着白学士最初提到的观点,在于文治武功上,倒却有一番想法。”

朱英似乎有些诧异的问道;“不知道刘翰林有什么见解。”

刘三吾回道:“臣观古今各朝,这打天下,靠的是武将,治天下,则依赖于文臣。”

“如今大明威震中外,各国来贡,四海升平,历经元末之乱世后,民心思安。”

“臣斗胆妄言,在如今时刻,当效仿前宋,施行重文轻武之国策,以治理天下为已任,唯有如此,才能有长治久安之格局。”

“倒并非是臣之偏见,武人鲁莽且多不遵律法,仗着军功以身试法,这般带来的,只有百姓之恐慌,使民心不稳,坏我大明之根基。”

此话一出,武官那边顿时就沸腾了起来,有些胆子大的,甚至直接破口大骂。

“你这老不羞的,这乱世我等拼死奋战的时候,你在何处,不过是躲在墙角旮旯子里,苟且偷生。”

“就是就是,这老不死的东西,心都是黑的。”

“什么玩意儿,说起来还是一代大儒,在俺看来,屁都是不是,呸!”

五军都督府这边,本来勋贵将领就多,个个都是爆炸脾气。

平日里不说话,那是因为没话说,现在刘三吾都骑到脖子上撒尿了,各种污言秽语张口就来,没有丝毫顾忌。

然而,他们想不到的是,这恰恰就是入了刘三吾的圈套。

刘三吾非常清楚,武将对于陛下,如同是双刃剑,用得好伤人,用不好伤己。

现在更是无视朝堂规矩,极其容易引起陛下的反感,比起文臣,历代君王对于武将更为忌惮。

文臣再坏,不过是贪污受贿,武将就不同了,很有可能割据一方,自立门户。

这是所有君王都不能忍受的结果。

显然,若不是朱英在,还真要被刘三吾得逞了,此刻的朱元璋,看向武官那边已经是眉头微皱,目光不善。

像是刘三吾这样的话,其实作为君王,心里头都门清。

不过这种事情,一般来说都是暗地里,很少有像刘三吾这样直接摆到明面上。

这番话出,文武之间的矛盾,顿时变得尖锐起来。

也就是刘三吾有这个胆子和面子,换作他人,首先得想想前段时间凉国公蓝玉,公然欧打吏部尚书詹徽的事。

一般大臣要是这么激怒武官,指不定哪天就给人打死了。

但是他刘三吾敢。

以刘三吾如今的身份地位,这天下武人,还真没几个敢动手的。

尤其是刘三吾这都八十的年纪了,怕是随便两拳就得归西,到时候平白给自己惹一身骚。

开口大骂,那自然是没得顾忌。

眼看武官那边闹得越发厉害起来,朱元璋都要开口呵斥的时候,朱英向前走了数步,从朱元璋的身边,直接走到了台阶中。

而就是这么短短几步,武官那边突然就跟失声了一样,下一刻所有声音全然消失,好像刚才的愤怒都跟错觉一般。

如此之高的威慑力,对于整个朝堂,都是一种非常大的震慑。

这个时候的文臣们才明白,这个刚刚上台,好像还不是很气眼的太孙殿下,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堪比到陛下的程度了。

一直在朝堂上看好戏上演的朱棣,更是心中一震。

自认为是武人的朱棣,对于这样的情况哪里还不清楚,这也就是意味着,在如今的军中,严格来说整个五军都督府中。

朱英已经可以说是彻底的掌控了,而且这种无声的感觉所带来的震撼,更上一等。

“这怎么可能,仅仅不过两月的时间,就能把京师兵权彻底掌控,就算是父皇,都不可能有这么夸张。”

“他到底是如何办到的。”

朱棣原本无所谓的眼神,变得认真起来。

注意力更是彻底转移到了朱英身上,或者说现在整个奉天殿所有官员,包括太监,侍卫,宫女,甚至是朱元璋的目光,都彻底被朱英所牵扯。

所有人都竖起耳朵,想知道在刘三吾说完这番话之后,太孙殿下是一个怎样的态度。

到底是偏向于文人,还是武将。

作为太孙,未来的大明皇帝,朱英的个人想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将会影响到整个大明未来的走向。

朱元璋对此也非常的期待。

现在因为刘三吾这番话,勋贵武将们众怒难平,就算是朱元璋都感到有些棘手,处理不好很容易就会造成文武官员间的巨大冲突。

他想看看,大孙对此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

环顾一圈后,朱英缓缓开口道:“刘翰林先前所说,如今我大明已经稳固,只需好好治理即可,在这一点上,本宫不认同。”

“在本宫的心中,京师的繁荣昌盛,不能代表地方上的安定平稳,前不久河南布政司瘟疫横行,死亡无数。”

“现有陕西高福兴造反称帝,声势浩荡。北上草原,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入侵大明,沿海倭寇侵略不断,更有国内天灾不断。”

“近忧远虑俱存,何来马放南山,刀兵入库,粉饰太平之言论。”

“这大明天下,是武将打下来的,在这往后,大明边疆,也须靠武将来守。”

“有汉一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有宋一朝,犯我弱宋者,虽远必赔!”

“刘翰林句句不离前宋,难道是想我大明应如前宋一般,任人宰杀,割地赔款,称臣纳贡,断我汉人之脊梁乎!”

第307章 :惶恐的刘三吾

朱英的声音,情绪激昂,震耳发聋。

大臣们不说,朱元璋内心的情绪,已经被调动了上来。

其实不管是哪个文人,在看前宋那段屈辱史的时候,心里头的都是堵得极为发慌的,朱元璋也不例外。

爱国情怀,尤其是对汉人身份的维护,是铭刻在大部分汉人的骨子里的,哪怕他是一个乞丐,一个放羊娃,一个和尚,也不能避免。

只是太多人的,有心无力,或者最终屈服于现实。

对于异族,尤其是前元,朱元璋更是非常的痛恨。

这和历史上记载,似乎有些不一样,然而真实的朱元璋,便是如此。

在很多人的想法中,元朝大概是被汉文化给汉化了,所以才是被中原王朝所承认的正统王朝。

然而这样的想法,却是现在坐在龙椅上的这位年逾六十的老人,所营造出现的一种假象。

然而知晓的人不多,朱元璋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再造华夏。

很多跟元朝有关的书籍,都被毁掉了。

这才导致有很多文人认为,元朝是被汉化了,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朱元璋所想要达到的。

实际上,元朝可不是被汉族汉化,在忽必烈指定的国策下,汉人被列为低等人也就罢了,对于整个汉族,忽必烈实行的是蒙化教育。

所谓蒙化,就是把所有的汉族书籍,都翻译成蒙古语,不管是谕旨,还是文书,亦或是交流,都必须使用蒙语,蒙文,而不是汉语,汉字。

忽必烈是要以蒙古的文化,把汉人的文化,彻底的颠覆。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后,迅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跟蒙古有关的书籍全部销毁,重新打造建立汉族文化的制度,风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