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6)

作者:执笔见春秋 阅读记录

且也不能昼夜赶路,天黑便会在驿站休息。

驿站对于所有使用的官员,都是免费的,吃食住宿都是,燕王返京这等大事。

每过一驿,便会换马保持马力,速度飞快。

不过即便如此,至十一天,这才达到南京城中。

头三天,朱高炽,姚广孝还能聊得津津有味,到了后面,基本上上车就趴了。

熬了一天的颠簸后,到了驿站闷头就睡。

一个胖子,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这等长途跋涉,真就是扛不住。

南京城下车后,唯有朱英还是精神奕奕,其他的早已疲惫不堪了。

“英哥儿,你初来京师,想必也没落脚的地,带着护卫跟我们一同休息去吧。”

朱高炽说话都有些艰难了。他此刻只想快点到府邸上睡觉。

“那便谢过大王子了。”

朱英点头应道。

一行人中,唯有朱棣的精神状态和朱英相同,这或许跟他对自身抱着很大的希望才是如此。

作为藩王,朱棣在京师内城自然有自己的宅院,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陛下赏赐。

内城这边一堆的亲王府,郡王府。

还有镇国将军府,辅国将军府,奉国将军府。

到奉国将军这里,就是曾孙敕封了。

后面还没出来的四世孙便是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皆奉国中尉。

这些后世子孙的事情,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基本上都已经安排好了。

朱棣从北平到南京,两千多里地,用了十一天,这已经算是很快了。

有些近的藩王,基本上到了,还是距离比较远,尤其是蜀王那边,可能就要延迟几日。

毕竟蜀道艰难,行程要慢很多。

距离朱元璋定下的吊唁日,还有七天的时间。

南京的各街道,商铺,已经挂上了白布。

并且南京的夜,已然是实行了宵禁,热闹的秦淮河也是一片漆黑。

京师的燕王府还是很大的,即便燕王没有住在这里,也有仆从婢女打扫。

朱英带着十多人住进来,并不会觉得拥挤。

一直到了次日清晨,多数人的奔波劳累才得以恢复。

朱高炽便迫不及待的拉着朱英去逛这南京城。

太子朱标对于朱高炽来说是大伯,接触得不算多,自然也不是说有些太多的悲伤,顶多有些感慨。

朱英却是犹豫了一下说道:“如今太子殿下薨,大王子你作为燕王嫡长子,将来必定受封世子。”

“若是在这个时候,出去游玩的事情被传了出去,我怕日后恐有些波折。”

听到这话,朱高炽顿时就反应过来,看向朱英的目光带着感激。

他如何不知道自家父亲不待见自己,若是真的被抓到了把柄。

可能第一个把自己世子身份废了的,恐怕就是父王了。

“多谢英哥儿。”

想到这里,朱高炽对朱英深深鞠躬作揖。

“大王子莫要如此。”朱英连忙搀扶住。

两人便只能在这院子里好生待着,等吊唁之日到来。

两人在院子里闲聊的功夫,朱英也不避讳,让张管家带几个人去京师里转转,看看有什么铺子值得入手。

虽说燕王府这边环境不错,但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太子朱标薨,诸王吊唁。

最快也得将近两月的时光。

朱英总不可能两个月都住在燕王府吧,他秘密众多,显然极为不变,容易暴露。

听着朱英想购置一间铺子,朱高炽思考了会说道:“我家在这京师秦淮边上,好像有间茶楼。”

“待我跟父王说上一声,便送于英哥儿吧。”

燕王朱棣在京师还是有些产业的,不过基本上也没怎么管。

父王对于朱英的重视,朱高炽当然心知肚明。不然他对朱英也不会这般客气了。

真以为身为燕王府王长子,对谁都这么好说话呢。换个人都不见得会搭理。

朱英闻言,眸光闪动,而后也不客气的直接说道:“那便麻烦大王子了。”

……

大明皇宫,仁智殿,殡宫所在。

朱元璋站在朱标的灵柩面前,身形有些佝偻,眼神中带着一股死寂。

不同于马皇后驾崩时,朱标薨后,他并没有嚎啕大哭,整个人就像一块安静的木头。

然而周围的侍卫,太监,宫女,都已经匍匐在地上,吓得瑟瑟发抖了。

仁智殿后殿,以前伺候太子朱标的数十宫女太监,都已经被处死殉葬了。

在灵柩的旁边,年仅十五岁的朱允炆,跪在地面蒲团上,一袭白服,发出嘶哑的抽泣声。

朱元璋的目光,只有转到朱允炆身上时候,才会有淡淡的生气浮现。

他已经一天没有进食了,但太监侍卫们,却不敢劝说一句。

上次劝说的,现在已经在后殿躺着,准备随伺太子去了。

良久,朱元璋的背渐渐挺直。

没有叹息,只有默默的转身离去。

咱妹子走了,咱大孙也走了,现在儿子也走了。

只剩下朱重八了。

即是如此。

此后年月,便再没有朱重八,唯有大明皇帝,朱元璋!!!

第8章 :太孙之位当允炆殿下莫属

太子朱标的灵柩存放在仁智殿,按照礼法惯例,自吊唁之日起,由诸多高僧诵经七七四十九天后,才会下葬。

当然防腐的问题不用担心,古代的防腐技术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在皇室这一块。

哪怕到了后世,古代的防腐技术对于后世也有着很大的启示,甚至一些流传下去的手法,自朱英穿越前,还在沿用。

大明中后期皇帝尸身,甚至能放三个月而不腐。

太子是七七四十九天,皇帝则是九九八十一天。

这其中也是有着按照礼法的严苛规定。

至于为什么要存放这么久的时间。

主要便是通传天下,尤其古代信息传播缓慢的因素,可能皇帝驾崩,或者太子薨去后。

至少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在整个大明传播开来。

如果像普通百姓一样,七天就下葬,一则众多皇室子孙赶不及吊唁。

二则大明臣民,或者一些偏远地区的官府,连大明的储君都薨了还不知道。

岂不是要闹出笑话来。

皇帝亦是如此。

礼法中间的很多规定,虽然看似有些繁琐和严苛,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结构所影响的。

在空冷冰寂的殡宫里,朱允炆双目哀伤,整个人似乎六神无主一般。

当然,这是真的,并不是说他在演戏,而是对于父亲朱标的死,的确很是伤心。

朱标有两任妻子。

第一任为常氏,常遇春长女。

大明讲究个门当户对,太子的正妻自然家室也要显贵才行。

不过常氏在生完朱允熥后,便因为难产后遗症,病薨。

吕氏,早前是太子次妃,小族出身。

作为小族出身的吕氏,之所以能够被选为太子次妃,自然是因为长相极为貌美。

在和吕氏对比起来,常氏在长相上,显然就要差上许多了。

朱标对于正妻,自然是相敬如宾,对于次妃吕氏,则是宠爱有加。

常氏病薨后,朱标便请求父皇朱元璋,直接定吕氏为继妻。

子以母贵,本来是庶子的朱允炆,自然也是成了嫡子。

嫡不降庶,因此常氏所生及吕氏所生,皆为嫡子。

嫡长孙朱雄英薨后,朱允炆便成了嫡孙之长。

至于朱允熥,日子却是不太好过。

生下来母妃就病薨,打小就没了亲娘,由吕氏代为抚养。太子朱标对其也是比较简单,谈不上厌恶,也谈不上喜爱。

至于嫡长孙朱雄英薨前,则是一直由马皇后和朱元璋亲自抚养,哪怕太子朱标和太子妃常氏,都是只能过去看看。

自断奶后,便是一直和马皇后,朱元璋共同居住长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