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633)

作者:执笔见春秋 阅读记录

朱英跟他时候,京师治安司的权力,可监察百官,听上去是蛮好的,然而就京师而言,监察百官哪有锦衣卫来得实在。

这方面治安司根本没有专门的人才,平日里也就是处理一些繁杂琐事。

其实现在的治安司还是比较忙碌的,因为京师因繁华从而导致案件很多,不过也没什么太大的案子,除了死了个朝堂命官外,在蓝玉看来,都算不得什么大事。

之前的蓝玉,有多大的权柄?

用蓝玉自己酒后狂言来说:天下军士升迁,就由我一人掌控。

作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拜大将军,凉国公,淮西勋贵集团领头羊,他这话,还真不是吹牛。

不过之前有多嚣张,现在就有多落寞。

在卸掉兵权后,淮西勋贵集团领袖的地位,目前已经有些不稳当了,太孙殿下的一系列操作,即便是脑子鲁莽的将军,也多是反应过来,太孙殿下正在极力干预兵权。

单说今年,大量自玄甲卫出身的千户,不断的被插入到京师各卫所之中。

明面上都指挥使们没有什么变化,除了蓝玉之外,将军们的兵权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实际上,只有那些卫所的指挥使知晓,兵权正在不断向着太孙殿下聚拢。

加上目前的大明军事学院,当第一届学子毕业后,必然要进入军队之中。

有着天子门生,太孙亲信光环的他们,自然会对太孙殿下极为忠诚。

就在蓝玉准备去找几个好友约酒的时候,管家来报:“老爷,外边有四位指挥使大人想要求见。”

蓝玉有些好奇的问道:“来者是谁。”

管家回道:“其余三人有些面生,为首者是曾经跟随过老爷的王约。”

王约是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

洪武二十二年,因守边岁久,累著攻击,便被陛下召到京师来。

现为京师边上一卫所指挥使,兼任左军都督佥事。

蓝玉心中思索一番后,就大概知道其来意了。

“让他们进来吧。”

而后不久,以王约为首的四名都指挥使,便就入内而来。

刚一进大堂,蓝玉便起身呵斥道;“尔等没有诏令,擅离职守,前来京师,可是犯下了大罪,而今还敢来本公面前,当真是胆大包天。”

王约四人闻言,顿时就被震慑住了。

为首的王约单膝跪地,哀求说道:“大将军,如今卫所变幻,我等也是无奈之举,还请大将军相助。”

蓝玉冷笑道:“助什么助,不过是千户调动操练,还以为我不知道你们那点破事吗。”

“就你们那点事情,以为太孙殿下不知晓?”

“这件事,本就是太孙殿下的意思,你们早些回去,把之前的亏空补上,太孙殿下自然不会过于追究,往后那些事情就收手吧。”

“好生练兵,才可保世代富贵,贪赃枉法,终究逃不过太孙殿下法眼。”

训斥过后,王约四人对视一眼,心中也安定了许多。

他们最怕的就是事情败露,谁想到太孙殿下早已经知道了,还给他们机会。

既然如此,也就能安心回去了。

第461章 :强大的沐王府

云南边境,大战一触即发。

不过沐春心态很是轻松,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把对面的三国联军放在眼里。

这样的感觉,不仅仅是体现在沐春的身上,包括所有的将军,千户,百户,总旗。

甚至是那些跟随作战的土司,对于对面的十多万人,亦是没有一人有着惧怕之色,反而只有期待。

在他们的眼里,对面的不是十多万的敌人,反而是十多万的香馍馍,等着去抢着争夺功劳。

在后边的军士们,甚至在担心,待会若是晚了点,功劳会不会被前军所夺取呢。

好歹给咱们留一碗汤啊。

倒也不怪沐春这边的将士们有如此的想法,主要是曾经的定边之战,打得过于夸张了一点。

定边之战,作为明朝初年粉碎麓川的东南亚霸权关键一战,其意义甚至还要大于明英宗时代粉碎麓川恢复旧土野心,将麓川驱逐到缅甸北部的麓川之役。

定边之战中,大将军沐英击破麓川号称三十万的大军,使得麓川王国从人口数百万的西南强国崩塌成一家土邦,其壮烈激昂堪称荡气回肠。

巅峰的麓川算上势力范围,极为广大,虎踞西南,即便缅甸也雌伏其下。

定边之战前,麓川王国已经扩张到了版图的极限,其势力范围北至永昌、大理,南至勐润,西达今印度阿萨姆邦,东至勐老,其内的人口在两百万上下。

和大明自然是没办法比,但在东南亚一带,已经是感觉没有什么对手了。

周边的各个小国,每年都要给出大量本土的孝敬,才能避免不受到麓川王国的侵袭。

麓川是在蒙元末期夺取威远、远干二府。

而永昌、景东便是在明军入滇之后,才实现占领。

麓川王国在蒙元时期,名义上接受蒙元的册封,实际上是完全独立,并没有受到任何的限制,便就如同现在大明的朝贡国一般。

能够在蒙元铁骑之下,保持这样的状态,可见麓川王国的强大。

当然,并不是说麓川王国可以对付蒙元铁骑,只是因为地理的特殊性,蒙元铁骑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蒙元初期,忽必烈远征倭国失败两次后,打安南也跟着失败。

而西南这边的气候环境,和安南大同小异。

蒙元军队在那个年代虽然战无不胜,但是,也是有条件的。

他们不适合丛林作战。

蒙古人本来生活在严寒的草原地区,湿热的丛林气候,让他们完全不适应。

在这样的地方,他们容易生病,更容易引发瘟疫。

蒙元的战术打法主要是以骑兵突击为主,远程奔袭,战术包抄,骑射作战。

这样的战术打法,让他们在欧洲战场、西亚战场上所向披靡。

但也是这样的战术,在丛林中一点儿作用也没有。

因为骑兵根本就跑不起来。

骑兵无法奔袭,也没办法按照骑兵的方式作战。

因此,当蒙元军队和安南军队作战的时候,差不多就相当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安南那边但凡有点想法的将领,都不会傻到跟骑兵去硬碰硬,拖延下来,吃亏的就是蒙元了。

在安南失利后,自然对于西南这些地方,也就没有了什么想法。

而雄踞西南的麓川王国,在蒙元晚期,利用蒙元的软弱不断扩张领地。

当明军入滇后,早就尝到好处的麓川王国更是没有任何收敛,完全不怕与新生的大明王朝抗衡。

在定边之战前,麓川已经和大明进行了三次战役,两胜一负。

除了摩沙勒寨之战的小败之外,思瓦发和思伦发时代分别取得了永昌和景东之战的胜利,令控制线继续北进到永昌、景东一线。

直到洪武二十一年。

蓝玉在捕鱼儿海一战,使得大明获得阶段性的胜利,而西南地区的失利,让朱元璋非常不爽。

北元那边的残余覆灭,让大明可以抽出更多的兵力,来平定西南。

随着朱元璋一道谕旨,二十万大军集结,要一鼓作气,荡平麓川。

虽说二十万大军,便和远征倭国那样,并未全是战兵,辅兵也包含了许多。

但以大明的战力,这些军士都是久经沙场,加上一路连胜,士气如虹。

麓川王国也有着自己的野心。

定边以北,是著名的红河,流入安南北部。

从据永昌、景东到进取定边,麓川的战略目的都在于全据红河天险。

如果能进一步北上占领大理所在的洱海盆地进行防御,那么防线就彻底圆满无缺,即便不能占领大理,红河源头的险峻地形同样难以侵入和进行兵力投送。

因此,在得知明军正在大规模集结之后,麓川国主思伦法,举国之力,发动号称三十万的大军,进攻定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