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941)

作者:执笔见春秋 阅读记录

陈颙仅仅是在寝宫这块。

整个安南,现在除了刘胜外,也就是朱高炽了。

比起在倭国的日子,朱高炽感觉在安南要舒服多了,至少没什么需要太忌惮的地方。

刘胜现在八十来岁了,虽说身体还算是健朗,但精力肯定法跟上。

除了一些大方向的事情,基本上的事务都交给了朱高炽在处理。

朱高炽是皇家子孙,就身份来说,在整个安南是最尊贵的。

不管是靖宁侯叶升,还是普定侯陈桓这两位如今驻扎在安南的将军,也得是要给朱高炽几分面子。

只是现在的朱高炽变化很大,整个人比在倭国的时候瘦了许多,同时也由当初的白胖变成了黑胖。

毕竟是热带,稍微待的时间长一点,就会晒黑。

在没有防晒霜的如今,谁都没有办法避免这个事情。

“先生,这安南的土著,简直是我见过最为懒散的,比之倭国,可是要相差太大了。”

安南官道上,上千精兵簇拥着一辆马车缓慢行驶。

在这马车上的,正是朱高炽跟夏原吉。

朱高炽来到了安南已经大半年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他并没有选择待在富饶的东都升龙,西都清化。

而是听从夏原吉的建议,亲自到大部分的安南地区巡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朱高炽本身是很懒散的,毕竟身体有这么胖,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要管理地方,那么就不能只是听从别人的谏言,这样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容易做出错误的决断。

“这里物产丰富,水稻一年三四熟,雨水丰富,无须大量灌溉,所以安南百姓你自然就没我大明百姓那般勤劳。”

夏原吉在马车上,一手拨动着算盘,一手在纸面上做着记载。

听着世子殿下的话语,头也没抬的随口说道。

这些些许有些不敬的行为,朱高炽显然根本没有在乎。

这些天来,夏原吉可要比朱高炽忙碌多了。

作为世子,他主要是看,了解。

但夏原吉就不一样。

每个地方的粮食储备,土著部落的人员情况,包括各地粮食的种植,他都会一一详细进行记录。

越是对安南了解透彻,夏原吉的心里就越发震撼。

在他刻板印象中的贫瘠之地,竟然粮食的产量是大明都没有办法相比的。

这一点已经是超出了夏原吉的认知。

如果中原王朝的君主们,知晓这些粮产如此丰富,怕是早就按耐不住带兵打过来了吧。

其实不管是安南,亦或是南洋其他国家,是真的不算弱,毕竟他们不怎么缺粮食,这就能养得了足够多的兵源。

大明之所以能够如此简单取得安南,主要是跟安南先前藩镇割据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上朱棣打安南的时候,也不是跟强行征伐安南,是帮助陈朝对抗胡朝,于大部分的安南贵族看来,是拨乱反正的正义之师。

哪怕是最后统治安南,也是因为陈朝绝嗣,安南陈朝的老臣,官吏耆老‘原复古郡县’的请求,这才改安南为交趾。

朱英的行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是因为安南安秀公主陈慕月为妃子,回应安南王室的请求,派遣军队来帮助安南王室稳固统治。

后边也是因为胡季牦的反叛,行大逆不道囚禁安南王室,谋害大明军队,这才派出大军肃清安南。

此乃正义之师,便就可以得到安南大部分百姓,贵族的支持。

不然安南上下团结一气的话,即便是说能够强行攻打下来,也是比较耗费很大的。

哪怕是现在,名义上还是安南王室的统治,大量的明朝官员过来,只是为了帮助安南更好的恢复民生。

权力的争夺大多发生在安南东西二都城里,在其他的大部分地区,基本上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起义反抗。

当然,零星的反抗还是有的,也并非是为了什么胡季牦之类的,主要还是利益上的争夺。

毕竟地方上的官员正在被不断的渗透,尤其是朱高炽的地方巡查,不带个一两千精兵,还真的很容易出现问题。

第654章 :逐渐没落的高棉帝国

朱高炽巡查安南并不安生。

时常会遇到盗匪。

小规模的盗匪也就看到朱高炽等人的排场退却了,但依旧有强大的盗匪团敢于挑衅。

安南大部分地区,就跟中原的水浒的水泊梁山差不多,不适合大规模的军队,易守难攻。

很少的盗匪是因为吃不上饭,多数都是些土著民族充当。

即便是先前安南王室对此也头疼不已。

因为根本没有办法来剿灭干净。

“大兄当年真的神了,这么个地方,如果迁徙大量的百姓过来种植粮食,可是要养活多少人。”

“即便是没有高产作物那些,这里的产量也多得可怖。”

朱高炽也并非是没打过仗,不管是在倭国,还是在安南,对于遇到些盗匪显得很是淡定,从而面对轻松打退。

在了解安南的具体情况下,他就想到了当初坚持要进兵安南的大兄朱英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大兄朱英,那么今日的安南就不会属于大明,并且也不会有如此多人来开放安南。

对于中原来说,这里的气候非常的难以适应,并且很容易诞生疾病。

燥热的天气让人好像每一天都脑子嗡嗡的。

朱高炽来的时候,就患上严重的风热感冒,好在是随行的大夫几服药下来就给解决了。

在最初派遣五万精兵帮助安南王室驻扎的时候,朱英就让许多医师来到安南。

一来是丰富中药里的药材,二来是专门研究在安南这样的热带丛林地区容易患上的常见病,并且开发出专门的汤药治疗。

“太孙殿下确实如有神助,能够准确的把握到每个地区的优势,并且在想尽办法融合到大明中来,使之更加繁荣昌盛,臣不得不佩服。”

夏原吉也感叹着说道。

他最是精通术算和财政,很明白安南的重点所在。

其实安南产粮在中原王朝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就是很少有人觉得要把安南纳入进来。

说起安南,多数人的想法就是瘟疫横行,瘴气四生,完全没有那种粮食堆积的画面感。

“大兄来我来治理安南,先生觉得应该从哪几点出发才是。”

朱高炽谦虚的问道,他很是佩服夏原吉的才能,这是个真正的大才。

尤其是从倭国到安南,朱高炽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夏原吉在各方面非常的有想法。

原先也就觉得是个户部人才,擅长钱财管理。

现在发现方方面面,夏原吉都比较懂行。

最主要的是,夏原吉跟一般的人才不同,他是真正可以进入到最底层的百姓生活去考察,而不是讲述一些虚浮的想法,更加在乎实际的情况。

夏原吉听到这话,微微沉吟。

这大半年来,一直游走于安南各地,了解民生和当地的政治情况。

眼下已然是到了回程的路上,再过个十天半个月就要回东都升龙了。

到了东都升龙,就是真正的下政策治理地方。

朱高炽的问话,也是给将来的政策方向定下一个基调。

沉吟片刻后,夏原吉说道:“想要彻底的治理安南,将安南收归到大明中来,首先就是关于教化的问题。”

这话说完,夏原吉突然一惊。

随即苦笑着感叹道:“世子与我行进这安南大半年有余,这才明白教化问题是基础根本,而太孙殿下据说从未来过安南,却遥远指挥建立汉语学堂。”

“并且想尽办法取消安南现在的喃字,改为我中原汉字。”

“这一点太孙殿下已经走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前面,现在回想起来,只需要按照太孙殿下定下的方针,好生的施行下去即可。”

“并且太孙殿下连后续的安排都已经想好了,不断迁徙我大明百姓过来,分配良田,安排医师,处理好百姓生活问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