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聊天群,嘉靖道长只想修仙(159)

作者:呜喵王之怒 阅读记录

反正,整个蒙古草原都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打算趁着明清大战之时,狠狠地独立自主,抢一波财产。

……

昆明,已经年迈的吴三桂望着手中的情报,神情一阵恍惚。

大明……复活了?

时光荏苒,吴三桂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在大明万历出生、天启成长、崇祯中举的经历。

恍惚间,又看到了山海关城门大开,在缅甸勒死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天子的场面。

他感到有些毛骨悚然,有些不太相信这个事实。

吴三桂麾下马宝喜气洋洋,当即朝着吴三桂道喜:“王爷,如今世子归来,我等将再无掣肘啊!”

是的。

当初北京被围之前,已经死了的勒尔锦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三藩的人质给放回去了。

而这明朝复活,从关外入关的消息,就是质子传回来的。

马宝乃李自成的老营兵,也是永历皇帝封的淮国公,后来降清之后,便一直跟着吴三桂厮混。

而吴三桂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吸收‘反贼’。

无论你出身于李自成还是张献忠,只要你有才,就可以来云南博一份前程。

吴三桂也是日夜操练兵马,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同清廷撕破脸皮。

为什么?

吴三桂也不傻,熟读史书的他自然知道历史上那些异姓王的下场。

所以自然就积极备战,以备不测。

而他越是积极备战,清廷就越是防备他。

若非大明复活了,清廷的军队就已经打到云南来了。

而此刻,吴三桂却惊疑万分:“明军将八旗兵打了个全军覆没……明军这么强悍?”

在吴三桂,以及吴三桂麾下各将领、军师的印象中,八旗兵还是入关时那般所向披靡的样子,他们大部分都是有恐满症的,因此听到吴应熊所说,十万八旗全军覆没之后,当即显得尤为惊疑,甚至产生了些惶恐。

“父亲!”

吴应麒对着吴三桂拱手道:“如今大哥回来了,我们也不应该有顾及,当今之际应该迅速北上,接管云贵川,响应大明,重现我汉家衣冠啊!”

而吴应麒的话语一出,吴三桂麾下的大将们纷纷认同。

毕竟他们本来就是反贼出身,虽然降清了,但大部分还是对清朝不服的,团结在吴三桂麾下而不是去跪舔清廷,也是存着一口气,打算再打一次,因此听到了吴应麒的话语之后,纷纷感到认同。

而就在此时,吴应熊却道:“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帮大清!”

此言一出,场上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一起看向了吴应熊。

“父亲乃是明朝叛将,诸位叔叔也大部分乃是明朝的叛将,如今大明归来,会放过咱们吗?”吴应熊道,“按照我在北京见闻,但凡当年贰臣被抓,皆是处以极刑,而贰臣之中,尤以父亲为重啊!”

“就算是不和明贼为伍,自立一番,但父王当年亲手杀了永历皇帝,汉人民心早就失了,如今大明归来,人心向明,您根本无法做到自立啊父王。”

“而如今,皇上封了父王为西南王,将云南、四川、贵州一切军政大权全都交给父王,如此根本不用我们攻伐,只需要以令行事便可!”

吴应熊的话让吴三桂一下子就黑了脸。

我知道我是贰臣,但你一个劲儿叭叭什么啊?!

而且云南、四川、贵州需要他朝廷册封?

四川和贵州这些年早就被吴三桂渗透了个明明白白,甚至于其他地方同样如此,诸如广西高泽总兵祖泽清等便第一时间响应,整个南方每个省份都有吴三桂的同党。

这样的情况,需要清廷册封?脱了裤子放屁而已。

而诸将,诸如高得节、王屏藩、谭洪等脸色皆不太好看。

他们就是跟着吴三桂一起投降的。

不过现在不是呵斥吴应熊的时候,吴三桂倒是夸耀了一番,张口道:“不错,应熊考虑的有道理。”

吴应熊闻言,倒是没有半分表情,而是继续站了回去,充当小透明。

他不是真的在对吴三桂献策,而是他在北京这几年,已经被满清洗脑了,他现在是真·满清忠臣。

说出这样的话,全是为了劝吴三桂帮清朝而已。

毕竟吴应熊的老婆是建宁公主。

不过与《鹿鼎记》完全不同的是,建宁公主乃是黄台吉的女儿,康麻子的姑姑,并非是康麻子的妹妹。

因此在对大清的忠诚度上,吴应熊的忠诚度其实蛮高的。

而听到了吴应熊的话语之后,吴三桂犹豫片刻,当即下令道:“我看那康熙小儿应该是撑不住的,如此一来,传令诸省,我吴三桂将以大清摄政王的名义,摄政西南,希望大清有志之士可以来昆明,与本王面议军国大事!”

“尽快将四川、贵州安排进我们的人,同时试着看看能不能从汉中进陕西,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吴三桂的打算非常简单。

那就是先把地盘吃下去,能吃多大吃多大,然后打起清朝摄政王的名义,等康熙死了再找一个姓爱新觉罗的拥立成傀儡皇帝,等时机成熟便篡位,走三辞三让的仪式,效仿当年的唐高祖李渊。

至于其他更远大的理想……说实话,吴三桂现在也有点迷茫,感觉这个世界现在有点奇幻。

原计划已经作废,现在的他决定走一步,看一步了。

吴应熊闻言,似乎张了张嘴,还想要再说些什么,最终也只能无力的闭上了嘴巴。

他能为大清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剩下的,还是要看大清的造化了。

一时之间,吴应熊心在流泪,只能默默祈祷着大清能够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

“臣郑成功,拜见陛下!”

天津城中,登州水师提督郑成功神采奕奕,前来拜见朱厚熜,他的精神很好,似乎在大沽台战场上杀了个爽。

众所周知,郑家水师不善陆战,而在大沽台,郑成功却是体验了一把酣畅淋漓。

“明俨来了啊。”

朱厚熜笑眯眯地将手中的书放了下去,紧接着便看向了郑成功,张口便道:“这里是哪里,明俨应该是知道吧?”

明俨,乃是郑成功的表字。

郑成功当即拱手道:“臣知晓,此乃数十年后。”

他说的,自然是崇祯朝的数十年后了。

郑成功的表情十分淡定。

毕竟他都去过百年前了,如今再来数十年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见郑成功如此,朱厚熜笑着点头道:“如今在台湾的延平王,便是你的儿子郑经……明俨,你可有把握前去说服汝之子,令其来天津觐见?”

听到朱厚熜的话语,郑成功再度有些恍惚。

毕竟在郑成功的印象里,郑经这才三岁……

不过稀奇古怪的事儿见多了,郑成功当即领命道:“陛下,臣这就去做,定然劝犬子来觐见陛下!”

说罢,郑成功便一刻也不耽误,当即朝着殿外走去,步伐矫健,看上去似是非常的雄伟壮阔。

“明俨倒是心急。”

朱厚熜笑了笑,接着便问身旁侍奉的黄锦道:“小玄子现在怎么样?”

黄锦当即喜笑颜开,朝着朱厚熜报喜道:“皇爷,小玄子的净身非常成功,奴婢去看过了,这些年来,奴婢从未见过这么成功的例子呢!”

朱厚熜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感觉不错:“行,等小玄子休养好了,便让他来朕身边伺候着,毕竟我的公公叫康熙嘛!”

说罢,朱厚熜随意看了一眼桌上的糕点,然后说道:“将这糕点赐给小玄子吧,早点恢复,早点上班,这行宫里还有不少恭桶没刷呢。”

“诺。”

听到朱厚熜的话语之后,立马就有两个小太监,带着这糕点,朝着一个天津行在一个简陋的房屋走去。

这房间其实并不算简陋,只不过是正常的房屋,但对比小玄子以前住的房间,还是简陋至极。

上一篇:大明皇长孙! 下一篇:大明国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