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聊天群,嘉靖道长只想修仙(29)

作者:呜喵王之怒 阅读记录

“高爷爷,这些个将领该不该杀?”

朱由检站在朱厚熜面前,如今的他语气冰冷,似乎已经对杀官、杀将十分的轻车熟路,在从朱厚熜那里得知了这些个大明叛徒之后,更是已经压抑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了。

“不急。”

朱厚熜摇了摇头,接着便道:“这些人中,大部分还是带着兵马的,若是屠戮一空,难免会引起其他将领的恐慌,还是要以安抚为主,如今天下未定,建奴虎视眈眈,如姜瓖此等,便可宽恕其罪恶,令其继续领兵抵抗建奴。”

“至于史可法、黄德功等忠臣,当有所嘉赏。”

而一边看着名单,朱厚熜忽然看到了一个人名,瞬间眉头一皱:“将总兵官高杰麾下的这个徐州总兵李成栋叫来,此人可恨至极,千刀万剐也难免其罪责!”

徐州总兵李成栋,若只是投降清朝,那么他只能说是诸多降将里默默无人的一个。

但他投降清朝之后,十分殷勤,为满清打天下冲在最前面,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杀广东,这些清军制造的大屠杀中,都有这家伙一份!

因此,朱厚熜看到了这个名字之后,毫不犹豫的冷哼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后,立马按照朱厚熜的意思去办,同时开口道:

“高爷爷,我朝如今内阁空虚,我想要让史可法入阁,黄德功出任山东督抚。”

“天津巡抚冯元飏也不错,是忠臣,懂兵书的文臣不多,其弟曾经也当过我的兵部尚书,我打算令他担一届兵部尚书。”

朱由检本来想让史可法来的,但想到朱厚熜说史可法虽然忠贞,但打仗的能力显然是两眼一抹黑,登时就改了口。

听到朱由检的话语,朱厚熜不由一乐:人家冯家兄弟怎么你了,没坑死老二来坑老大了是吧?

崇祯朝的兵部尚书,那可是个高危职业。

崇祯一共在位十七年,兵部尚书换了十四个,其中处死的有七个,革职查办的有六个,唯有一个光荣退休,就是冯元飏的弟弟冯元飓。

而且冯元飓属于是将要病死的时候才退休下去,给崇祯当兵部尚书阵亡的概率甚至比你去前线厮杀还要高。

将这个奇怪的念想从朱厚熜脑海之中甩去,朱厚熜接着道:“山海关距离北京不远,这都将近二十日了,不见吴三桂加急回报,可能是出了些问题。让探子一定要时刻注意山海关的情况!”

“是,高爷爷!”

朱由检点了点头,刚出宫门而去,便见朱厚熜的奶兄弟陆炳急匆匆地闯进殿内,对着朱厚熜单膝下拜,恭敬地呈上奏报:

“陛下,山海关急报,吴三桂降清了!”

“满洲摄政王多尔衮加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征南大将军,总督本部汉军兵马。”

“清军,入关了!”

第三十一章 臣吴襄、儿吴三辅,愿为陛下斩逆贼吴三桂!

满清入关,京师震动。

金銮殿上,朱厚熜坐在龙椅上,而朱由检则是坐在一旁的临时抬上来的椅子,看起来双圣并列,但无论是哪位大臣,一眼望去都会觉得是以朱厚熜为主。

金銮殿内倒是熙熙攘攘,虽然之前的京官部分被朱由检给砍了,其余大部分都下狱撸官了,但各地前来‘救驾’的大臣们倒是不少,因此倒是又将这空荡荡的金銮殿给填满。

在场的大臣们皆面色沉重,尤其以武将为主,近乎于皆是大惊失色之样。

崇祯朝的将军们面对满洲的胜率不高,金銮殿上的武将们几乎都去过松锦、关宁和满清打过一两架,所以他们基本上是……人人都有‘恐满症’。

“陛下,建奴势大!我军虽拥兵十数万,但那建奴入关所携之兵,也是十万之众,野战对我军极其不利,如今山海关的吴逆投贼,臣斗胆,请陛下迁都南京……”

新任兵部尚书冯元飏上前奏疏,神色严肃,十分严峻。

这位冯尚书说了半天,核心思想其实是……

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啊!

现在山海关都没了,咱们赶紧溜吧,至于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什么的,让建奴和李闯去争吧,咱们‘衣冠南渡’,未尝没有东晋、南宋的国运啊!

而对于冯元飏的提议,崇祯朝诸多前来‘救驾’的总兵纷纷认同。

“臣附议!”

“末将附议!”

“……”

金銮殿上响起了朝臣的声音,而位于最前端的徐达、郭勋、陆炳、俞大猷及郝摇旗等将,皆是面带嗤色。

对于洪武、嘉靖朝的名将来说,建奴算什么东西?那个差点把大明葬送的李闯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不堪一击。

而对于郝摇旗这等大顺降将而言,对建奴的认识不是很足,倒是也没有什么‘恐满症’。

金銮殿上熙熙攘攘的声音,将这大明权力的最高中心衬托的如同菜市场。

而朱由检衣冠楚楚,虽然正襟危坐,但也是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朱厚熜,虚心请教道:“高爷爷,我等该如何?”

朱厚熜双眸如炬,目光阴冷,望着满堂主张南迁的官吏们,冷哼一声,忽然张口道:“吴襄、吴三辅父子何在?”

一道煌煌带有天威的声音出现在了整个金銮殿上,瞬间,在场正在进言的官吏、总兵们下意识的停下了口舌,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朱厚熜的声音十分平淡,但落在众人的耳畔,却好似九天玄霄炸裂,瞬间令他们安静起来,不由纷纷低下头颅,不敢直视朱厚熜。

我大明世宗皇帝,果真是有穆穆天子之风!

文官之首的钱谦益在心中惊叹一声,大红官袍将他瘦小的身躯压得倒是低上不少。

虽然在历史上,钱谦益以‘头皮痒,水太凉’为名气,遗臭万年,但在内心里,钱谦益还是愿意当大明的官吏。

没别的原因,他在大明已经位极人臣了,去满清又能干点什么啊?

投降原因也是无他,怕死而已。后面也偷偷资助反清义士,但这也全都无法逆转他又当又立、贪生怕死的形象。

但目前的钱谦益,还全然没有投降的心。

而一旁的史可法则是高兴不已。

虽然圣天子在位,但以往十数年间,天子被奸佞蒙蔽,如今还好有大明先祖庇佑,而且这位大明先祖看起来十分凌厉,丝毫没有史书里那般怠政!

为什么说是被奸佞蒙蔽呢?因为史可法一直被排挤在北京决策圈子外,就算崇祯这一班又一班换了无数个内阁成员,也轮不到他史可法。

这难道不就是皇帝被奸佞蒙蔽的证据吗?!

大明一共就四个以藩王之位继任大统的皇帝。

分别是,永乐皇帝朱棣、景泰皇帝朱祁钰、嘉靖皇帝朱厚熜以及当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都是藩王继位,怎么皇帝比皇帝的差距这么大呢?

史可法不由得叹息一声,但这时也握紧了拳头。

下一刻,他当即站起身来,对着朱厚熜大声上奏道:“启奏陛下,吴襄、吴三辅父子得知吴逆谋反之后,愧对天恩,自今寅时便已经跪在午门之外,祈求陛下原谅!”

“臣与江北兵马枕戈待旦,愿为先锋,为陛下大破建奴,生得伪清摄政王多尔衮、吴逆吴三桂,献俘京师!”

史可法不可谓不忠心耿耿,而听到史可法的声音之后,跟着史可法一起来的刘良佐心中一沉,暗道一声不好。

你想去死就去死,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弟弟就在满清那边,实在不好也商量着剃个头投降啊。

刘良佐头皮发麻,而刘泽清和高杰也是琢磨不定。

他们是典型的军阀,手里的三万兵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他们可不想和史可法一起北上将兵马送了。

而黄德功,江北四镇中唯一忠贞于朝廷,两个没有投降清朝的重臣目光如炬,他已经下定决心回到真州,把所有的部队都调过来了!

上一篇:大明皇长孙! 下一篇:大明国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