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聊天群,嘉靖道长只想修仙(389)

作者:呜喵王之怒 阅读记录

而在朱厚熜身旁的俞大猷当即点头称是:“刘琨主动向我军发动联系,希望可以共同阻击匈奴的侵袭。”1

而听到了俞大猷的声音,朱厚熜道:“刘琨现在是什么想法,是否愿意投效我大明?”

“这个……”

俞大猷没有说话,倒是显得略有几分沉默。

而看到俞大猷这副模样,朱厚熜便知道这个想法好像并不是很顺利。

但无所谓了。

“既然没有答复,那就默契的当做不存在,等驱逐了胡人再说其他,不急于一时。”

朱厚熜摆了摆手,随口说着:“莫要同室操戈,自乱阵脚,给了胡人可乘之机。”

在历史上,他们曾有着诸多教训。

大敌在外,自己人却因为什么狗屁不通的正统而自己自相残杀打了起来,让外族人坐收渔翁之利。

这样的事情,朱厚熜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

因此,一切都等匈奴被覆灭之后再言。

攘外必先安内?

在朱厚熜这里,必须一致对外,然后再解决内部分裂问题!

第二百六十七章 新一轮群会议召开

晋阳城,仿佛是一只伫立在远古时代的猛兽,气势磅礴。

各种防御设施一应俱全,箭塔、城墙、护城河,共同组成了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

城墙上的官兵身着盔甲,手握长枪,严阵以待,仿佛巍然屹立的巨石,张望着四周的局势,对可能到来的敌人严防死守。

虽然最近匈奴进犯的频率虽然降低了不少,但还是要严谨一些,以免出了岔子。

而晋阳城中,大晋的并州刺史刘琨深吸一口气,望着手中的战报,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

“明?”

刘琨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感觉一阵沉默,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话,来形容自己现在的心境。

这是一个自己从未听说过的国号,在如今的时代,有些不伦不类。

毕竟明朝的明,和他们现在的国号大不相同,三代以下,建国号者多以国邑旧名。

汉朝,源自于汉地。

魏国,延续自魏地。

而晋朝,也是来自于晋地。

这些国号,一方面是因为受封者的缘故,汉为汉王刘邦、魏源自于魏王曹操,晋朝也是晋王司马昭。

在这种环境下,突然冒出来一个明……

刘琨也不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做何感想了。

感觉有点奇奇怪怪,而且这个名为‘明’的势力,还想要让自己臣服,一时之间刘琨感到奇奇怪怪,但毕竟也是反抗匈奴的势力,因此刘琨虽然觉得对方有些大逆不道,但也没有过于追究。

只希望能够勠力同心,共同抵抗匈奴。

毕竟他都这种情况了,刘琨巴不得出现一些势力,能够和匈奴打个你死我活。

但有一点刘琨说错了。

因为明朝的国号不是明,而是大明。

不过,刘琨本以为明朝是一个不明就以的山野村夫,随便搞出来的一个松散组织,狂妄自大之下僭越称帝,而且还十分奇迹的击败了匈奴的几支兵马。

但事到如今,事情好像有点出乎刘琨的预料。

这支自称为大明的军队,有点太能打了。

能打过头了。

可以说是打遍并州无敌手啊!

匈奴在并州的布防,对他们而言简直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四面的传言都说,大明有百万大军,足以‘投鞭断流’!

这……

刘琨真的愣住了。

他有点不相信这个事实,于是疯狂派出斥候查探,也找来了不少修为不俗的义士。

结果就是。

所有人的答复只有一个。

不知道明军有多少人,但一眼望不到头,至少有二十万的兵力。

而且据说其还兵分两路,另一路的兵力也不下于二十万。

这样的情况对于刘琨而言简直是所思,他完全不知道这至少有四五十万的兵马是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就算是将如今晋朝所有的兵马加在一起,也不过是这个数字吧?

不,或许还没有这个数字。

“刘并州,您说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是好?是不是要回应大明的号召?”

刘琨身边的副将匆匆开口,语气中似乎有些迟疑:“您觉得我们可以相信吗?”

“这件事事关重大,需要老夫仔细想想。”

刘琨并没有急着同意,而是陷入了沉思,脑袋甚至有些隐隐作痛:“且先不用管那么多,派兵攻击匈奴人,等打跑了无人再统一计较。”

“通知燕云的骠骑大将军,我部希望能得到段将军和拓跋将军的支持。”

刘琨静静的开口,准备对匈奴进行全面大反攻:“希望辽西公能够同王将军、拓拔将军一起进军石勒,稳住匈奴,不令他们的援军来袭。”

石勒是匈奴的天然盟友。

虽然名义上,石勒是刘渊的麾下大将。

但实际上,石勒独掌一方大权,在匈奴汉中,可以称之为国中之国。

而未来的他也确实是脱离了匈奴的控制,自立为王,建立了后赵政权。

不过在当前这个阶段,石勒和刘渊可以说是互为犄角,彼此之间唇亡齿寒,可以说是一方有难,另一方会全力支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对匈奴动手,就必须要牵制住石勒的动向,不能让他及时支援。

否则的话,战局又要凭空再掀一番波澜。

而副将就在此时犹豫片刻后,对刘琨说道:“刺史,那大明的皇帝如今正御驾亲征,攻破中阳,一路直奔蒲子城而去。我军是否要……”

“出兵!”

刘琨闻言,当即拍案而起,毫不犹豫的开口说道:“既然他们已经为我们创造了如此好的时机,那就北上收复阳曲、孟县、受阳等地,彻底歼灭匈奴在此地布置的兵力!”

听到了自家刺史如此讲话,那副将又将原本想出的话给咽了回去。

他本来想说的是,要不要趁着他们双方大战的时候,在背后捅刀子,来一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毕竟对于大晋而言,无论是匈奴还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明军,都是反贼。

而自家刺史既然已经这么说了,那他也就不再说些什么。

毕竟刺史刘琨,才是这里的主政官员,才是整个大晋在北方留守的三大支柱之一。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

毫不犹豫的去遵循刺史的指令,准备发兵,北击匈奴!

……

中阳城,不过一座小城。

但对于匈奴而言,这是一座比较重要的城池。

因为中阳城的位置,就在蒲子城的正北方。

而蒲子城,则是如今匈奴大汉的行政所在,是单于大皇帝的落脚之地。

因此在得知了中阳城破之后,匈奴立马便开始行动了起来,打算在中阳城这一带,迎击明军。

“陛下,根据目前的动静来看,匈奴那边已经出兵了,为首的是楚王、大司马刘聪。”

大将俞大猷在得知了匈奴的动向之后,立马将自己目前得到的情报,朝朱厚熜进行汇报。

倒也不是说匈奴的反应速度慢,而是因为明军的行军速度实在太快。

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并州就已经沦陷。

匈奴人的军队要抽回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毕竟匈奴的疆域其实位置不算太好,处于一个四处都要打仗的地方。

对手实在是太多了,需要大量兵力来驻守疆域,以免被突然袭击。

尤其是长安、洛阳这两都。

正是因为明白这两座都城的重要性,所以才会有大量兵力驻防在渭水。

而如今自家受到攻击,想要抽掉军队,自然要小心谨慎一些。

总不能一股脑的全调走,这样便有给人有可乘之机的机会。甚至于造成不可挽回的大失败。

这也是历代幅员辽阔的最大难点。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要警惕周围其他势力的袭扰。

上一篇:大明皇长孙! 下一篇:大明国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