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聊天群,嘉靖道长只想修仙(66)

作者:呜喵王之怒 阅读记录

十二团营,共设总督一位,每营设都督一人,都指挥两人,把总十人,领队一百人,管队二百人。

在征讨崇祯朝的阿济格时,耀武营都指挥楼速冲锋在前,不幸被满洲八旗的箭矢射中,坠马而亡,成为了嘉靖朝阵亡的最高将领。

有点倒霉,但战场是残酷的。

于是,朱厚熜毫不犹豫,直接册封其为,滦河河伯!

与西方的那些被教皇拿捏的皇帝、国王不同,东方的皇帝,向来都是凌驾于神灵之上的。

在神话故事之中,皇帝也是有真龙庇佑,魑魅魍魉、妖魔鬼怪也不敢冒犯天威,而神仙之辈,见了皇帝也要恭敬行礼。

神佛?

皇帝若是看着不顺眼,觉得你不事生产,直接铲灭道场!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灭佛事件,满天佛祖又能如何?只要在王朝之中,见了皇帝是龙你要卧着,是虎你得趴着!

之前的皇帝,对神仙还是有所忌惮。

但朱厚熜不一样。

他是货真价实的修仙者,而且也货真价实的知道,自己的王朝灵气稀薄,并没有什么神祇存在。

因此,他口含天宪,一语言毕,直接敕封河伯!

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大部分的神,都是人民对于英雄们的幻想,纪念之下神话了英雄,因此才会成为神祇。

比如宋朝时的包拯包青天,又比如在靖难之役中死去的铁铉。

同样,皇帝也可以敕封,如门神秦琼、尉迟恭。

朱厚熜已经想明白了,既然皇帝有这样的权力,那么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寻常皇帝敕封,可能没有什么公信力。

但自己在朝臣们的心中,可是已经成了真正的天子,真正的受命于天!

无论是黄金万两,还是官居一品。

比起封神而言,简直可以毫无诱惑力!

这简直就是把死后的哀荣做到了极点!

当然,亡者终归亡去,而存者朱厚熜也会抚恤到位!

“显武营把总张弥……”

朱厚熜一连说了数个高级军官,将滦河的河神之位册封了个明明白白,二品的都指挥使为河伯,把总为佐官,领队为从官……

甚至于连这一千多位战死的寻常将士,也被朱厚熜一一册封为护国神将!

听着朱厚熜的话语,将士们的呼吸逐渐开始急促了起来,他们可以隐约见到,朱厚熜的背后,似是有一团气正在缓缓升起,一条龙形云正在其头顶形成,伴随着一句一句的册封,更是让在场将士们神态可以说是极为疯狂!

眼前的这位皇帝,可是有天命在身!

他所册封的神祇,自然会受到万世血食祭祀!

就算你只不过是一普通小卒,死后尚且能被敕封为护国神将,名列碑文,享受血食祭祀。

对于文武如此不平衡的现在,如何不让这些士卒们为之疯狂呢?

朱厚熜的声音嘹亮,因是有灵气加持,每一个午门的士卒都能够清晰的听到,这更是让他们加深了朱厚熜这种天授的想法,而得知朱厚熜降临,匆匆赶来的内阁大学士及文武百官们也感受到了朱厚熜的声音,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练武营步兵正卒邵喜,忠贞于国,赏延后世,朕敕尔永为朕臣,福泽子孙,敕为护国神将,享大明万世香火,尔其钦哉!”

伴随着名单上最后一人被念出,场上一片寂然。

而就在此时,不知是从哪里喊出,也不知道是从谁先开始,一个声音从午门的将士们中传出,紧接着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竟然开始发出了一阵阵嘈杂的声音,而这些声音重复着四个字,逐渐变得整齐。

“陛下万岁!”

午门中,已经被这简单的重复呼喊淹没。

而朝臣们,更是心惊万分,对朱厚熜愈发崇敬。

“真圣天子也!”

第七十章 苦一苦士人,骂名朕来担

“陛下,王学士已入浙江,改革法开始于浙江推行,锦衣卫密报,谢氏一族家中良田三千倾,报之不过一千二百倾,王学士行至此地,谢氏串联县令,意图灭杀王学士灭口,谢氏及县令王某已伏法。”

“南京读书人叩阙,自言其人等皆为读书之谦谦君子,陛下竟以豺狼以对,还搬出祖制……”

“……”

听着面前张璁的汇报,朱厚熜倒是神色不变、宠辱不惊,对于这些个跳梁小丑,没什么看法。

江南富庶,改革有阻力,很正常。

为了应对,朱厚熜做了两大决断,一是推行一条鞭法,二是开海禁,官商合营,官船将成为出海贸易的主要舰队。

这使得江南地区的世家子弟大为不满,毕竟一条鞭法提高了他们的税收,海禁降低了他们的走私获利,而且开了海禁之后,朝廷立了新的关税,且对商税又加了一筹,以至于江南地区的商贾怨声载道,对海禁以及一条鞭法大为抵触,乃至于江南地区的改革措施艰难。

朱厚熜的应对方法是,让王阳明带兵过去,谁不同意就干掉,如此一来,就简单了。

世家门阀?不过是侵占良田的大地主罢了,比起隋唐的门阀世家,他们也配?

所以,朱厚熜的应对方法只有一个字,杀!

杀得人头滚滚,看还有谁敢称世家门阀?!

若是王阳明带着两营兵都处理不了,那么只能说江南出了反贼,还不是一般的反贼,就必须要重拳出击,甚至于请援助也要把他们摁死!

不过太祖高皇帝的祖制确实说过要善待读书人,但是……

朱厚熜叹了口气,以悲天悯人的目光看向了杨一清,似笑非笑地张口道:“朕何尝不知太祖高皇帝祖训?唉,那就再苦一苦士人,骂名朕来担吧。”

听到朱厚熜的话语,一时之间倒是把文官们给整不会了。

在场大臣中,先前对朱厚熜修仙颇有微词者不在少数,但一直隐忍不发,盖因朱厚熜手段霹雳,名为玄修、暗操独治,朝堂大事已经尽归皇帝执掌。

不过好在朱厚熜聪明仁德,虽日日修道,但却不曾拉下军国大事,乃实打实的明君圣贤,国家弊端颇多,皇帝能痛定思痛,严加改革,这已经远迈不少君王了。

而如今,朱厚熜更是天命加身,在十二团营之中不能说是威望极高,只能说是让十二团营去打送死的仗,十二团营现在都会毫不犹豫的去送。

内阁学士杨一清倒是有些叹气。

对于江南地区的改革,杨一清无奈。

于国家,是好事。

于其个人,实在是难以接受。

此刻,绯红官袍似是有千斤之重,须发皆白的杨一清深吸一口气,似乎下定了决心,对着朱厚熜颤颤巍巍道:“陛下,老臣年迈鄙陋,未能远谋,恐误了朝中大事,臣乞骸骨,欲回家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

杨一清历经四代,虽是名臣,但故吏门生许多,与其等待江南的门生故吏们来求情,倒不如及时退休,免得遇到这种糟心的事儿。

毕竟他知道,这位皇帝陛下虽然年轻,但一旦决定了某件事,是绝对不会放手的。

“既然如此,杨公便荣归故里,回家歇息吧。”

朱厚熜闻言,倒是没有什么太大反应,接着便道:“杨公出将入相,文德武功,当加赠太保、太子太师,颐养天年!”

“臣谢陛下恩典,恭请圣安!”

杨一清深深地叹了口气,接着便起身告辞。

一副君圣臣贤的场面。

对于杨一清,朱厚熜很明白他手段高超,同样有名将之像。

但可惜,年事已高。

朱厚熜倒是并不打算让杨一清去崇祯朝发挥余热,既然人家都没几年时间了,也无心朝事,那还是回老家颐养天年吧。

伴随着杨一清的退休,朱厚熜的内阁武英殿大学士及兵部尚书职位便完全空缺,朱厚熜也没有丝毫犹豫,当即问道:“令南京国子监祭酒严嵩入京。”

此时的严嵩,尚未有历史上那般出人头地,在南京担任国子监的祭酒工作,悠哉清闲。

上一篇:大明皇长孙! 下一篇:大明国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