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化储君后我辞官了(11)

作者:东边的小周 阅读记录

姜墨竹嘴里含着点心,口齿不清嘟囔着:“娘这话极有道理,如此一说,玉儿考中会元,岂不是还有我一半的功劳。”

殷氏在屋子又转了几圈,她拧眉摇摇头:“不可能,玉儿最懂事了,知晓我会担心,每日从书院下学就回家,从不会在外面逗留太久。”

姜慎听了殷氏的话,当即不再犹豫,他披上外衫,准备去同僚府上打探宫里的消息。

他刚刚推开门,就撞上迈进门槛的姜玉竹。

“玉儿啊,你总算回来了!”

听见姜慎欣喜的喊声,殷氏快步冲过去一把推开夫君,抱着女儿上看下看,好半天才撒手。

“怎耽搁了这么久,有没有吃晚膳,肚子饿不饿?”

一边询问,殷氏一边拉着女儿坐下,眼睛都没带斜,抬手狠狠打在儿子摸向点心的手背,紧接着捡起一块如意糕送到女儿口里。

“饿了吧,先垫垫肚子,娘这就去唤安嬷嬷给你备饭。”

看到父母关切的眼神,姜玉竹想到自从她高中会元后,父母虽然从未在她面前表现出来忧色,但从东厢房里彻夜未熄的烛光,还是能猜到父母因她殿试之事愁得食不下咽,寝不能寐。

可她今日带来的消息,无疑会让二老陷入更大的恐慌,甚至将整个姜家置于刀山火海。

想到如此,姜玉竹渐渐红了眼眶,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簌簌而落:

“爹,娘,哥哥,我....”

殷氏瞧见女儿落泪,忙拿起帕子擦拭:“这是怎么了,可是因殿试上表现的不好,你父亲被皇上调遣到偏僻的州县?”

姜慎在旁附和:“不打紧,不打紧,爹这几年在京城也待着烦了,若是太偏僻,爹大不了干上两年提前抱恙致仕,正好帮着你娘打理店铺的生意。”

就连姜墨竹也难得正经上一回,温言安抚道:“玉儿莫哭,只要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就算父亲被调去北凉当官亦不打紧。”

听到家人们的宽慰,姜玉竹心中愈加愧疚。

“爹娘,我...我被皇上钦赐为状元郎了...”

“什么,状元郎???”

姜慎和殷氏皆是惊得瞠目结舌,久久说不出话来。

姜墨竹则是猛地一拍大腿,脸上露出追悔莫及的表情,长叹道:“啧,哎呀,早知我就去下注了!”

第8章 前去赴任

过了半晌,首先回过神来的姜慎急急问道:“玉儿,今日在殿试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姜玉竹平复心绪,将恒王在集英殿上起兵谋反之事娓娓道来,又提到自己赶鸭子上架救下皇上的性命,后来被皇上钦赐为此次殿试的状元郎,任职太子少傅。

“什么,你要去给那个杀神当少傅?”

殷氏得知女儿成了太子少傅,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急火攻心,双眼一翻,急得昏了过去。

整个姜家顿时乱作一团,兄妹二人忙将母亲搀扶上榻,姜老爷速去请来大夫。

待一碗醒神汤灌下肚,殷氏才悠悠苏醒过来,她睁开双眼,便抱着姜玉竹放声痛哭:

“我苦命的玉儿啊,你自打出生后就被那个煞星祸害,这么些年过去了,为何还是躲不过去呢...”

姜慎见夫人醒后口出大逆之言,吓得头皮都麻了,急忙打断她的话:“夫人慎言呐,太子身世不得在私下议论,若是被皇城司的人听到....

“那便把我抓起来,剪了我的舌头罢,玉儿真要是去给那个煞星当差,还有活路吗?我这个当娘的还不如先下地府,好去求阎王爷拿我的命去换玉儿的命...”

姜玉竹皱起黛眉:“娘,你莫要胡说,当年天显异象又不是太子的过错,他若是煞星,那...我也是煞星。”

殷氏闻言,顿时止住哭声,她挺直了腰板,瞪圆杏眼道:

“呸呸,玉儿才不是煞星,你呱呱坠地时,恰逢天狗吐出太阳,乃是福星之兆,怎能和招来天狗的太子相比!”

“只一盏茶的功夫,又有何差别呢?再说...自从我出生后,仕途正盛的父亲被上峰贬去漳州,这些年刚有起色,父亲好不易得机会调回京城,又因我一时争强好胜与他人对赌,让整个姜家陷入危难之中...我..我就是姜家的煞星...”

姜玉竹越说声音越低沉,少女精致的眉眼浮上一抹哀愁。

“你是爹娘的好女儿。”

姜慎抬手抚摸女儿青丝,语重心长道:“玉儿,你博览群书,应听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世间福祸本就相依,你只知父亲贬官去了漳州,却不知当年与我同朝为官的那些同僚,十有八九都因“天狗之乱”抄家灭门。后来,你母亲在漳州的水粉生意蒸蒸日上,咱们一家衣食无忧,健康平安,这便你给我们带来最大的福气。”

姜慎目露坚定之色:“明日,我会入宫恳求皇上收回圣旨,将一切都向皇上坦白,担下罪责。”

姜玉竹听着父亲的话,鼻尖隐隐有些泛酸。

她的父母从来都是这样,从小到大对她百依百顺,呵护备至,为她遮风挡雨。

如今她长大了,是时候站在父母面前,为他们遮挡一次风雨。

“爹娘,我想好了,七日后我要去太子府赴任。”

“你疯了吗!”

姜慎和殷氏异口同声道。

姜玉竹深吸了一口气,同父母分析当前局势:“爹,娘,皇上今日在殿试上封赏我状元郎之位,并非是因我的才学,而是我驳斥恒王那一席话。恒王虽已伏诛,可关于太子祸国之论的呼声在朝中从未消停过。皇上抬举我,是想要打压那些支持祸国论的臣子。若此时爹找到皇上认罪,承认我是女儿身,岂不是狠狠打了皇上的颜面,那姜家的结局,极可能是....全家秘毙而亡。”

姜玉竹平静说完,见父亲蹙眉不语,便知他听进去了几分,于是趁热打铁道:

“爹,其实我在回来的路上想:皇上命我担任太子少傅一职,或许便是此次福祸相依中的福。”

姜慎面露不解:“玉儿此言何意?”

“太子这个人敏感多疑,身边的亲卫皆是从北凉追随来的旧臣。即便皇上命我担任太子少傅一职,依照太子的性情,只会将我丢在一角不闻不问。待风声过去后,我再以身体抱恙为由提出请辞,想来太子不会继续留我这种打秋风的闲人。”

姜玉竹并没有将太子今日恐吓她的事告知父母,给二老平添烦恼。

在听过女儿分析利弊后,姜慎和殷氏的内心稍有动摇。

“不行,我还是不放心,万一太子发现了你的真实身份,他会不会...”

殷氏摇了摇头,她还是不赞成姜玉竹的做法。

“娘,您放心吧,我在漳州和京城两间书院里待了这么些年,不是从未露出破绽。”

殷氏看着女儿姣好的面容,随着一日日张开,少女独有的媚色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开始悄然绽放,愈加明艳。

不去,全家一起赴死。

去了,则可能博得一线生机。

“明日我去水粉铺子,让精通妆容的陈师傅传授你几招易容手法,太子府与书院不同,那里面卧虎藏龙,稍有不慎就会暴露出你的小秘密。再有,你将苓英带在身边,那丫脑袋机灵,还有....”

听着殷氏絮絮叨叨的叮嘱,姜玉竹唇角勾起浅笑,她像小时候一样,将头枕在母亲双膝上。

今日历经诸多惊险,让她不禁觉得:活着真好。

她要与家人一起长长久久,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

七日后,姜玉竹踏上前往太子府的马车。

昨夜,姜墨竹趁着月色悄悄离开京城,前往江陵去打理水粉生意,姜价夫妇对外谎称是小女儿对京城柳絮过敏,送往江陵老宅养病去了。

以前在漳州时,兄妹二人年纪小,孪生子的容貌相似到让外人难以分辨,于是姜玉竹每日前往书院上学,而姜墨竹则随母亲外出走商游玩,从未引起邻里生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