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化储君后我辞官了(18)

作者:东边的小周 阅读记录

姜玉竹听周鹏说玄月军内军纪严明,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对欺男霸女,残民害理的恶行严惩不贷,所以她揣测太子定不喜好色之徒。今日借着这场误会,干脆让太子觉得她品行不佳,继而嫌憎疏远自己。

只是她脱口而出梦中臆想对象时,不小心说成了男子。

毕竟姜玉竹身为女子,在取向上还是十分清明,一时不察,险些说漏了嘴。

小少傅欲盖弥彰的模样,落在詹灼邺眼中,却品出了另一种意味。

少年生得雌雄莫辨,又对昔日同窗百般维护,原来...是有这种见不得光的特殊癖好。

想到他刚刚同少年同睡在一张床榻,还险些被少年给...詹灼邺心中顿生厌恶,阴沉下脸色冷声道:

“时辰不早,少傅若无其他事,就回去罢。”

听到太子下达逐客令,姜玉竹心中窃喜,脸上却露出遗憾的表情,表示太子殿下博学多才,乃是人中龙凤,每每与殿下相处时,她都感到受益良多,恨不得时时刻刻侍奉殿下左右...

直到瞧见太子压低的眉宇上快结出寒霜,姜玉竹才强忍着笑意退下。

走出蘅芜院后,姜玉竹伸展双臂,畅快淋漓地深吸了一口气。

太子府内虽然无花香,却有淡淡的松枝清香,携裹着泥土湿润的气息,显得空气异常清爽,沁人心脾。

回想起太子厌弃的目光,姜玉竹同样感到十分舒爽,她唇角含笑,背起双手,步伐轻松,一路蹦蹦跳跳回到竹意轩。

可惜姜玉竹欢快的心情只维持了不到两个时辰。

掌灯时分,竹意轩的赤铜门环被人咚咚叩响。

姜玉竹打开雕花门扇,余管事笑容满面的国字脸映入眼帘。

“可是太子殿下有事要召见姜某?”

姜玉竹庆幸自己还未摘下束胸,她以为太子又在司天监改革内容中发现不妥之处,于是准备穿上披风出门。

“姜少傅不必动身,老奴是奉太子殿下之命,为少傅送来几名贴身侍从。这间竹意轩虽不大,可院里的屋舍不少,若是全让苓英姑娘一个人收拾打理,怕是要将人累坏人喽。”

姜玉竹顺着余管事的话,看向他身后站立的十余名侍从。

昂首站立在月色下的少年们一个个剑眉星眸,身材魁梧,就算放在俊才云集的京城里,亦都算是出挑的。

没想到太子府择取下人的条件这般苛刻,就连端茶送水的侍从都需容貌出众。

她前几日刚婉拒过余管事送来的几名婢女,太子转眼间又送来几名男侍从,究竟是何意?

莫非太子得知她患有离魂症,担心她色.欲熏心,对府邸里的婢女们伸出魔爪,所以才派来几个身强体健的侍从看管她。

不过余管事说得也对,竹意轩有这么多间屋舍,不可能全交给苓英一人打理,更何况她两次三番拒绝太子送来的下人,只怕会惹人生疑。

姜玉竹展颜一笑:“姜某感谢殿下关怀,只是我不喜生人近身伺候,不如将他们留在外院干活。”

“此事全凭少傅做主。”

待让苓英安排妥当余管事送来的俊俏侍从们,姜玉竹给自己到了一盏温茶,倚窗而立。

玉盘似的月亮在云中若隐若现,银雾般的月光笼罩大地,衬得空旷孤寂的太子府愈加冷清。

姜玉竹叹了口气:看来,在让太子厌弃自己的这条路上,她还要再努力些!

太子府地势东高西低,身为一府之主,太子居住的蘅芜院自然坐落于最尊贵的高地上,可将府内景致一览无余。

詹灼邺立在窗前,窗外月色皎洁,夜风习习,远方竹林随风摇曳,如碧海浮动,偶尔露出窗内之人的一抹倩影。

不知为何,明明距离着如此之远,他还是嗅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好似那人独有的馨香顺着幽幽夜风抵达到他身畔,又悄无声息缠绕上他。

“启禀殿下,奴才已将精挑细选出来的侍从送去竹意轩。”

余管事躬身禀报完,久久听不到太子出声,他壮着胆子抬起眼皮。

男子静静站立在窗棂旁,窗外月光倾泻在他玄色缎袍上,镀上了一层清晖,他浓睫半垂,手指搭在窗棂上,通身散漫着让人望而却步的冷意。

“姜少傅收下那些侍从了?”

“收下了,少傅将他们安排在外院当差。”

太子淡淡应了一声,复冷声道:“这次倒是收的痛快。”

听到太子语气不虞,饶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余管事此刻也摸不准太子的心思,不过想着太子待姜少傅与常人不同的态度,于是挑拣起好话说。

“姜少傅收下那些侍从后,口中甚是感激殿下。”

“他看起来心情很好?”

“这...姜少傅确是笑着同奴才回的话。”

余管事答完,屋内再次陷入良久的寂静,静得他都有些心慌。

良久,他听到太子淡淡道:“孤知晓了,你日后多留神竹意轩的动静。”

“奴才记下了。”

余管事退下后,书房内只剩詹灼邺一人,月色加身,男子形单影只。

他转身看向桌案上平铺的文书,眸光微沉。

小少傅才华横溢,他极为欣赏,如今他在朝中根基不稳,需要广纳良才。

在洞悉小少傅的断袖之癖后,詹灼邺虽然心中厌恶,但想到少年竭尽全力,秉烛伏案撰写出改革司天监的良策,他便让余管事挑选出容貌英俊的侍从,再次送去竹意轩。

小少傅一声不吭收下,果真应了他所想。

不过若能为他驱策,詹灼邺不在乎小少傅喜欢男人还是女人,只要不给他惹出事端,他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少年守着他见不得光的小秘密。

第15章 桃花精魅

三日后早朝上,中书省向耀灵帝递上请求重启司天监的奏文。

出乎朝中百官意料之外,太子殿下在听闻中书侍郎的奏文后,非但没有亮刀子割人舌头,反倒是气定神闲地同样呈上一份奏折,请愿整顿司天监。

太子显然是有备而来,不仅在奏折中提出整顿方案,更是让刑部侍郎翻出陈年卷宗,其中有诸多案件都涉及司天监史以权谋私,以日月谶言构陷朝中官员,排除异己的恶劣行径。

太子雷厉风行,甚至早就提审了数位司天监史,得到他们认罪的供词,供人出背后主使之人竟然是吏部崔尚书。

金銮殿上,面对铁证如山的证据,崔尚书面如土色。

听到耀灵帝阴沉着脸问话,崔尚书先是哆嗦着喊冤叫屈,最后他不知从哪来的胆子,竟然猛地站起身冲过百官,欲要一头撞向大殿上的盘龙金柱以死明志。

还好这位崔尚书年纪大了,腿脚不太利索,临到柱前绊了个跟头,只摔断了两颗门牙,遂被禁卫军押送去刑部。

这场闹剧过后,耀灵帝许是觉得太子修生养心了不少,居然没有给自戕未遂的崔尚书补上一刀,再看奏折里详细罗列出如何整顿司天监的方案,于是龙爪一挥,将司天监交予太子整顿。

不仅如此,眼下吏部尚书入狱,耀灵帝又下旨命太子协理吏部。

此事之后,兵部,吏部和刑部当归太子协理政务,而户部,礼部和工部则由大皇子协理。

此事过后,朝中百官细细一琢磨,猛然发现太子归京尚不足三年,已然接管三部,可谓与协理政务多年的大皇子分庭抗礼,旗鼓相当。

那些此前认为太子根基薄弱,空有储君头衔的官员们,不免在心中打起了鼓,猜测莫非皇帝看中正统,准备让太子袭成皇位?

要知龙椅上的皇帝并非出身正统,当年若无妻氏卓家鼎力支持,恐怕还不够格从一众背景显赫的皇子中杀出重围,化蛟为龙。

可自从先皇后逝世后,卓家在朝中势力日渐衰落,如今已是枯枝败叶之态,无力回春,这亦是百官不看好太子的原因。

况且在太子归京前,皇帝甚是倚重大皇子,皇贵妃的兄长更是被皇帝加封为靖西侯,在陇西镇守大燕半壁江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