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番外(104)

作者:杨弯月 阅读记录

司马绍从喉咙处溢出几声低笑,“是是是,我就是别有用心。”

他原本算得正好,在除夕当晚赶到长安见王桓一面,没想到,奇妙的缘分让他们重新在南阳相逢。

“不知这位将军能不能满足一下我的别有用心呢?”

王桓伸手圈住司马绍的腰,一手勾着他的下巴,“本将军允了。”,话音落,踮脚吻了上去。

她的吻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蜻蜓点水一般,一触即分。

司马绍附身想要继续,却被她抵着胸口推开,“你的属下一会儿看见了。”

“他们不敢看。”

“不要脸。”

“唔......”

江禹几个显然也是聪明的,外面残局解决掉之后,只站在门口禀报一声,便一个个石化般,不做声了。

不过两人也没在里头耽搁太久,随着天边亮起的光晕,两人驾一匹马,进了南阳城。

此时的南阳与他们第一次见面时有了很大不同。

相比于上次惊险的守城战,这一次,晋南大军从围困南阳,到前燕军弃城而逃不过区区半月。

百姓自发前来开城门,迎他们入城。

整个南阳仿若初生的太阳充满朝气,夹道欢呼声不绝于耳,人潮足足从城门处蔓延至郡守府邸前。

王桓述说那日场景,语气有些干巴巴的,司马绍只能凭借想象在脑海里勾出当时的景象,好在路边有一说书人,正声情并茂地讲述晋南军大败前燕的故事。

王桓扯着袖子要走,司马绍却驻步,听了足足一柱香,然后抛下一把碎银,差点儿又引来众人侧目。

两人牵着马,走在人声鼎沸的大街上。

故地重游,其中境遇却大不相同。司马绍一手牵着马,一手牵着王桓。

南阳这座城和他们确实是有不得不说的许多缘分。

“冯凌是我杀的,就在南阳城外。”

王桓突然开口道。

“我知道。”,传回朝廷的战报上写得清楚。

“司马绍,我找到母亲的兄长的尸骨了,就在洛阳城外,有人先我一步给他们立了冢,那地方真不错,背山面水,还有一户农人看守,一片山坡上都种满了柏树。”

王桓低声道:“他们一定喜欢。”

司马绍低低“嗯”了一声,王桓侧过头看他,“是你吧。”

司马绍回握她的掌心,算是回应。

“什么时候?”

司马绍淡淡回答,“忘了。”

王桓没理会他的答案,自顾自地继续说道:“看守的农户说,三年前,有人给他修了一处宅院,还留了一笔银子,让他一家人有了安身之所,附带的,让他照看这两座坟茔。农户不识字,至今也不知道那坟茔里葬的何人。算下来,是我们还在合安镇的时候,你就派人来了洛阳,是吗?”

司马绍说:“不重要。”

王桓低头轻笑,“其实我也可以花些钱,找人安置母亲和阿兄的尸骨,但我没有这样做,是因为我从心底不愿承认他们早就不在人世,也是因为,我总觉得只有等我重新回到洛阳,才有资格去为他们立冢。”

王桓顿了顿脚步,看着司马绍,轻声道:“是我错了。”

司马绍轻叹一声,转过头看她,“现在还想要洛阳吗?”

“想要,只是这一次,是想要晋南的百姓不再活在胡人的压迫之下,想要所有人的父母亲人,不再流离。”

“我们会一起实现。”

司马绍的掌心温度很高,一如他的承诺,烙在王桓心底。

她露出一个如释重负的笑,两人十指相扣沿着街道往前走,直到华灯初上,街上是炮竹声,噼里啪啦地炸开在耳边。

今日是除夕,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街上玩耍的孩子们穿着红色的新衣,嬉笑打闹。

商贩吆喝着,吆喝着,就见一团烟火炸开在上空,绚烂盛开,引起一阵喝彩声。

“砰~砰~”

“快看,快看,放烟火了!”

街上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行人也定住脚步,抬眼看天。

烟花一片片炸开在眼前,发出夺目的光辉,随之散落在天幕,连星星都失了光彩。

王桓和司马绍站在人群中最不起眼的位置,明明身边吵闹不休,却依旧能感受到彼此共振的心跳。

耳边是人间烟火,手边是此生挚爱,眼前是帝王和将军的盛世太平。

全文完

第89章 番外一 后来

昭武五年,司马衍正式登基,一跃从汝南王世子成了晋南的第三个皇帝。

距离他受封太子不过短短半年时间。

满朝文武,皇室宗亲,甚至是街上随便一个老百姓,都觉得他实在幸运。回看历史,哪一个皇帝要走上这九五至尊的宝座都得踏过漫漫长路。

而他,连东宫还没待热乎,就从明宗手里接过了这偌大的江山。

在所有人眼里,除了这皇位像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将司马衍砸的晕头转向,更甚者,他还平白捡了明宗多年来的夙兴夜寐,宵衣旰食的胜利果实。

两年前,卫将军王桓与骠骑将军桓午一同起兵北上,趁着北方动乱一举灭了前燕,自此,晋南版图重新纳入中原大地,再往北的几个胡族也逐渐走向统一。

这天下从混战走向了两分,是这数十年来难得的太平。

朝堂上,明宗与尚书令庾珉一力推行的官制改革几乎走到了尾声,这项改革将在后世发扬光大,成为史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至于皇权,虽然还不能像过去鼎盛朝代时那样完全的掌握在皇帝手中,但司马衍并不以之为国朝之顽疾。

明宗在位时时常与他共商政史,他们曾就这个问题有过一次促膝长谈。

所谓人治,一人谓专制,数人谓共治,百家则谓民主。

如今,与其耗费精力拔除世家,不如各让一步,扶持寒门,贫农子弟,如此百家各有所知,各有所治,不失为一种平衡。

在他登基大典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婚。与先明帝不同,司马衍自幼长于宫中,学治国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不似太宗皇帝一般畏首畏尾,又不似明帝一样狠戾决断,反倒能取中庸之道,守太平盛世。

在婚事上,他也无有悖逆,听从朝臣的建议,择选一后,两年后,纳二妃,延续皇家血脉。

皇帝的婚礼向来仪式繁杂,司马衍从早上起,就没得一刻空闲。

身边伺候的依旧是长福,他也万万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侍二主。好在两位主子都不是苛责的脾气,也让长福的心略略放下了。

趁着空隙,司马衍轻声道:“长福,父皇呢?”

司马衍自封太子,便过继到了司马绍膝下。

长福拧巴着脸,五官都快挤到一处去了,“回陛下,明帝陛下已经离宫了。”

司马衍立马横眉,冷声道:“他不是说要留下参加我的婚礼吗?”

他这气音差点引起了身边人的注意,旁边站着的准皇后都不经微微侧头看过来,以为出了什么事。

长福依旧哄着这位将将十六岁的小主子,赔笑着,“明帝陛下给您留了手书,明日一早您便能看见,您如今婚事美满,他一把年纪了,着急也能理解。”

远在百里之外的司马绍狠狠打了一个喷嚏,他这还没老,不过匆匆忙忙赶了一日的路,怎的还感了风寒不成。

江禹在身后跟着,马皮两旁还吊着几袋行李。

不过,这点小插曲一点不妨碍他们赶路。

他驾着马,朝着西北方向而去,一颗心都好似要蹦出心脏似的,恨不得下一秒就能飞奔到南阳。

王桓北伐结束后,便正式卸了甲。

前年王导去世,王氏家主的位子顺势落在了王笙测定肩上,王顿依旧做着他的荆州刺史,挟制北边的兵权,王桓却一下子对打仗失了兴趣,她这半生为了一个执念蹉跎,如今,她想放下包袱,重新开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