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143)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携威再办两家大户,届时一道奏疏呈递御前,他宋传林是个懂新法的,也能去两广乘风直上!

被“礼送回乡”的毛澄果然等到了这样的势利小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长子被传唤去了县衙。

他满眼悲愤地给杨廷和写信,就此陷入以前不屑一顾的小官司中。

要写的信很多,要请的当地宿老也很多,但有几人会再卖他面子呢?

又或者给王世芳写信?拜托一下亲家帮忙?

结果信还没写几封,管家失魂落魄地跑了过来:“老爷!老爷!粮铺布铺的掌柜,还有剩余许多大佃户都来了,请老爷商议买店买田之事。”

“都卖!都卖!”毛澄都懒得管这样的小事了。

既然没了官身,以前那些投献过来的商人、田主,现在全都来谈赎回。

毛家是没办法帮他们逃避税赋、徭役了,可人走茶凉现实至此。

之前还说念点恩情把约定好的佃租时限做完,现在立时闻风而动避之唯恐不及。

等到夜间,他儿子才屈辱至极地回来了:“宋传林这是要把我们毛家往死里逼!传告乡里,若另有被我毛家侵买民田、店铺的,俱可告发!父亲,必须想想办法!”

此时此刻,宋传林刚刚坐上轿子,美滋滋地准备去饮酒听曲。

今天是第一步,先有确凿苦主坐实了毛家曾侵吞民田,再把案子做大,把投献到毛家的店主、田主全清出来!

下一步,就轮到一直仗着朝中几个六七品小官的那几家。不说竟全功,总要吐出来一些吧?

这些就够了。今年的秋粮,这昆山县一枝独秀,再有奏疏呈上去,接下来就该是恩师奏请将他调任广东了。

恩师已是阁老,只需自己有些成绩便可成事!

宋传林哼着小曲下了轿,抬头看了看不远处青云楼的招牌,嘴角露着笑容。

今夜风很好!

下一刻,他只觉得眼前一抹光一闪,然后喉间就是一阵呼吸受阻和剧痛,眼角余光只看到一个一身黑衣戴着斗笠的人飞快地跑开。

“有刺客!杀人呐!县尊老爷被害啦!”

知县大人是来赴宴逍遥的,岂会带太多人?

轿夫惊骇地看着捂着喉咙倒在地上的宋传林,又看着已经跑入夜色中的黑衣背影,一时不知所措。

几日后,杨廷和看着一脸怒容的皇帝默默叹了一口气,开口说道:“数日之间,南直隶、福建,五个知县、三地知府、一位巡按前后被当街刺杀。陛下,此臣之前力劝不可急就之因。两广之事传遍诸省,论海策挑动人心。此九人,或正欲用事清丈田地为国增赋,或刚上疏论市易开海剿匪之策。沿海错综复杂,张孚敬出其不意一招奏效,南直隶与福建则乱象初显。”

石珤脸色铁青,他知道杨廷和的意思,其他人也都知道。

国策会议上,现在说话的风格越来越直白了,不再那么避讳一些事。

“过去,朝廷也是这样任由地方某些人挑衅吗?”朱厚熜声音冰寒。

“盗匪,仇杀,死士,查下去就是这样的结果。”王琼言简意赅地说道,“其后黑手,或官,或商,或大族。交相勾结,各地吏卒尽为其用。不知明哲保身者,有几人安然完任再履新职?陛下,臣等俱沐天恩,如今虽同心任事,欲佐陛下开万古盛世,然此事确不容轻忽。陛下经略两广之用意,如今有心人已尽知。北虏,海寇,两广盗乱,陛下,江南赋税重地,此时不可乱。”

和一场屯门海战由地方大员“照常设计”搞出的惨败相比,南直隶与福建这一波赤裸裸的杀官才是狠意十足的主动警告。

张孚敬在广东的手段太狠,皇帝给出的权限显得决心太足,他登基的时间还太短,《论海策》的旨意也传递了太明显的风向。

现在这一轮警告,掐着心有大志的皇帝最不容忽视的命门:钱粮。

江南一乱,赋税立减。福建再乱,海寇不绝直奔广东。

另外最阴险的则是:如此明目张胆,皇帝不怀疑这御书房里也有人撑腰、主导、谋划吗?

他们只是不知道这中圆殿里那次“金杯共汝饮”,不知道目前这十八国策大臣是不愿主动撩拨天子逆鳞的。

可王琼口中的“同心任事”,也只局限于这暂时的御书房内重臣们。

皇帝的气度和光芒,毕竟还未朗照天下。

而这件事情演变下去,哪个官员、哪个举子不会被可能的清丈土地、清理投献牵连进去?

哪怕梁储在广东主动清理投献的消息传来,十八国策大臣也已经默默开始先从自家内部去做点表率,但没用。

牵涉到的,是许多人切身的利益。

他们十八人,也无非只因为算是位极人臣了,此后在乎的是身后名,所以才舍得——此时舍得,可以有限度,可堪褒奖。

金秋九月,陛下万寿前夕,东南杀官为天子贺。

十八个国策大臣看着一脸阴郁的少年皇帝。

这回呢?怎么办?再杀?

第131章 东南谜局

“嗤……”

静寂的御书房里,之前一脸沉郁的皇帝忽然压抑不住的一声嗤笑。

十八双眼睛齐齐注视着他,面色凝重。

“秋粮,赋税,边患。朕御极不久,君少臣壮。藩王继统,宗亲未稳。”

一字一句,回荡在中圆殿内,兼任起居注官的张璧手在抖。

皇帝说的这句话,其中有多少足以吞噬无数人的巨浪?

“一时之间,好多的盗匪,仇杀,死士。”朱厚熜嘴角挂着轻蔑的讥讽,“是他们凑巧同时发动了留下这样的把柄,还是胆大包天地以为可以携天下官绅以令朕?”

杨廷和离席跪了下来:“陛下,息怒。臣愿前往缉凶督粮,以镇东南大局!”

堂堂内阁首辅,从未离开京城与朝堂中枢的杨廷和主动请缨了,可见此事之凶。

“杨阁老是持重之请!”再无内阁与六部争权之嫌、过往种种已经“洗白”的王琼忍不住也离席跪下,“然阁老首辅之尊,若亲去东南,未免显得朝廷过于郑重其事!臣历兵部、户部、吏部,可当此任!”

御书房内,一时倒有数人离席请缨。

朱厚熜点了点头:“入座。”

等他们又坐好之后,朱厚熜才笑着说:“若非此事过于嚣张,今日又当浮一大白。数月君臣往来,今日诸卿终于是不避其难,勇于任事了。”

杨廷和苦涩地笑了笑:“臣只不过是再去裱糊罢了,秋粮要紧。有钱无粮,银子再多也无济于事。彼辈已经如此猖狂,明年未尝不可能春毁耕种,夏决江河,使天下大乱。臣此去,必缉元凶,亦不误今岁江南田赋。”

“说得东南似乎万众一心,杀之不尽。”朱厚熜眼里寒光闪露,“诚如杨卿所言,似乎彼辈猖狂至此久矣,这东南还是我大明的东南吗?”

杨廷和今天的反应直直白是让朱厚熜很意外的,把“东南还是不是大明的东南”这句话点出后,朱厚熜看着杨廷和。

袁宗皋心想坏了。

东南杀官最凶险的一招,终究会蔓延到中枢。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策会议上君臣相济局面,裂痕再现。

这样恶劣的事件,中枢有人撑腰,借此向皇帝施压,皇帝怀疑这一点再自然不过。

而杨廷和这个施政“保守”的自然成了首要嫌疑人,他现在自请去东南,又自己承认是裱糊之策。

他顿时看向朱厚熜,认真说道:“陛下,两广罪臣过去养寇自重,此次张孚敬固能出其不意将首恶一网打尽,然彼辈所养之海寇却望风而逃。东南之事,亦有可能是贼寇潜入,蓄意借《论海策》及广东试行新法生事。杀官如同造反,谁人不知?东南上下,必不至于如此失智,何况是短时间内当街杀害九位朝廷命官,遍布南直隶、浙江、福建?臣以为,许是离间复仇之计!”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