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226)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她不由得定定地看着皇帝,终于在慌张羞涩中破涕为笑,抿着嘴点了点头。

此刻的文素云和九嫔都已经知道了,原来陛下和皇后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故事。

……比不了。

……

次日的国策会议还有了一个“编外”人员。

费宏名曰来向陛下辞行,陛下也通过先召他入宫显示某一层看重。

至于参策们进宫之后国策会议是几时开始几时结束的,其他人哪里知道?

所以费宏又坐在了这里。

而这次当着其他参策的面,皇帝又让黄锦端出了当时交给王守仁的那一套东西。

已经不新鲜了,蒋冕去江南之前也得到了。

“费卿去了四川,做做戏是行的,可别真因为私怨让杨阁老提心吊胆。”

朱厚熜开了一句玩笑,杨廷和一脸尴尬,费宏连忙回答:“臣岂会如此下作……”

杨廷和不乐意了,看着他。

你家祖坟的事是后来的连锁反应,跟我没有直接关系啊,骂谁下作呢?

但皇帝这样开玩笑……实在也是敲打杨廷和吧?

其时正德还在,你为什么要同意宁王恢复护卫军?

“由此可见,国本确实是大事。”朱厚熜引入正题就看了看杨廷和,“如今新法总纲都定了,天下官绅如何行止都在其次,诸省藩王要留心。各王府属官,也趁机换一遍吧。”

王琼说道:“臣已考虑过此事。当此殊例,诸王不敢拒绝。陛下,王府属官中年长者可升品令致仕,只是其余人若另委重任,臣还没想好如何安置……”

他真正想问的是不是要用这个事来钓鱼。

朱厚熜说道:“人尽其用,无需顾忌,根源始终在藩王。”

防备将来最坏可能的话,无非三种:士绅拥立某藩王政变,士绅勾结外敌,又或者大张旗鼓举事。

后两者,一个与长期是重点的边患有关,一个则更加旷日持久。

只有藩王政变这种,需要藩王积蓄宫中、朝中及地方的诸多力量。

内察事厂与锦衣卫各有一个重要任务是盯着藩王,从他们这个根源上总会获得一些情报。

注意力不必分散了。

朱厚熜尽力安排这去减小阻力。

对抗新法大势的希望越小,那么看似利益都受损的官绅群体也始终会在今后几年里慢慢被分化。

一切都看皇帝和参策们操刀的技巧了。

于是费宏是先出的宫,而后准备正式去四川赴任了。

而这样一来,内阁大臣又空出了一个名额。

“蒋卿身负重任,南直隶、浙江赈灾及秋粮事要督办到年底。朝中诸事繁忙,要尽快补一员入阁了。”朱厚熜看着他们,“众卿已有考虑吧?坦诚直言。”

杨廷和想了想之后说道:“臣以为,新法诸多涉及财账,孙阁老虽曾历户部尚书,然后以今后之身份恐不宜多牵涉其事。阁臣之中,须有于户部公务熟悉者,臣举荐杨潭补入内阁。”

他现在来做这个“党魁”,他的意见,众人是必须重视的。

毕竟杨廷和是把家族脑袋别在裤腰子上来做这个党魁。

他居然举荐当初被“杨党”攻击过的杨潭,“新党”与帝党是真合流了?

朱厚熜笑着问:“若大司农入阁,则户部尚书由谁递补?”

王琼又开口:“兵部左侍郎吴廷举曾任广东右布政使,请开《番舶进贡交易之法》,于广东情弊熟知之。去岁广东事,吴廷举虽经查有所牵连,然自陈请罚,陛下已惜其才。可令戴罪立功,升任户部尚书。”

朱厚熜嘴角笑意不断。

懂了。

今后几年的户部尚书自然是如同坐在火盆上,使功不如使过吗?

但今天这些安排最主要的根脚还是落在杨廷仪身上。

王琼他们有了个杨潭入阁,得罪人的事也让曾与陈金关系密切的吴廷举来做,杨廷和得到的才是他真正想要的:让杨廷仪这个兵部右侍郎递补左侍郎。

做新法党魁很吓人的,虽然不大可能兄弟俩一个做首辅一个做兵部尚书,但兵部左侍郎就好很多。

恐怕王宪在许多事上也不会过分为难杨廷仪。

“那便这样安排吧。广东今年遭灾,年内稳定秩序为主。新法非过去一二改良之策,如何于广东分步施行,大司农很关键。吴廷举还不知如今国策会议上诸多情形,宗渊,你为他补补课吧。”

“臣领命。”杨潭如愿以偿,笑着回答。

这确实是比较有趣的,国策会议和朝堂似乎成了两个世界,每来一个新人都要晕头转向一两个月。

这一点在李充嗣和姚镆身上已经充分证明过了。

李充嗣还好,虽然到会当日就是杨慎于广东猪突猛进、杨廷和喜当党魁、陛下抛出《大明财税制度草案》,那毕竟也是一开始就参加了老年理论研讨班的。

姚镆到任后完全是懵的,一参会就听他们完善剧本、学习新法、交流天理物理人理学说……

只能说,对新参策的补课很重要。

于是当晚杨潭邀请了吴廷举到府上,席间只是闲谈,而后就被请入了书房。

杨潭还认真叮嘱了心腹管家在门口看管其他人别靠近,随后才看向紧张起来的吴廷举。

“大司农,究竟是何秘事?”

新法的方向定下了,杨廷和“权倾朝野”,户部尚书请他过府,竟在书房秘议大事?

吴廷举感到有点害怕。

杨潭有了些恶趣味,严肃地说道:“献臣,此事十分要紧。盖因你曾任职广东,又奏请行了《番舶进贡交易之法》,故而请你来商议!”

吴廷举紧张地问:“与广东新法有关?可是广东又有急奏,需要兵部……”

他越想越离谱,定国公都去了,莫非湖广兵真需要南下了?

那么兵部就得安排好粮饷转运!

“确与广东新法有关。”杨潭凝重地说道,“这倒只在其次,要与你商议之事,更是牵涉到大位!”

吴廷举冷汗都出来了:“已经如此严重?广东有这么大胆子?”

朝廷定下来一定要行新法、旧党败退的消息不至于已经传到广东了吧?那得是急递加急!

但也说不准……这么大的事,有人连马传书呢?

也不对啊,反应不该有这么快……莫非是数日前就因为广东大兴诉讼出了大事?

杨潭今天心情很好,所以表情严峻:“献臣知道事情轻重了。我是奉陛下之命请你过来的,你若要听,那此后可就没了退路了。若不听,尚可明哲保身。献臣,怎么说?”

吴廷举纠结无比。

形势很复杂啊!参策以外,谁也猜不透陛下对新党、帝党、旧党究竟是什么态度。

按理来说杨廷和现在得到信重了,但陛下又任命费宏去总督杨廷和老家四川,现在帝党的杨潭又拉着他密室商议大事,还说得这么吓人!

但既然是陛下亲自下的命令……不听那不是不给脸面?官做到头了!

吴廷举咬了咬牙回答道:“大司农但请直言,下官必为陛下分忧!”

杨潭还看着他,似乎要分辩他话里的真真假假。

过了一会才咧嘴笑起来:“恭喜献臣升任户部尚书,参预国策会议,我是奉陛下之命来给你补课的。”

吴廷举呆了呆:“那大司农你……”

“我补任阁臣。”

“……恭喜。”

“同喜。”

吴廷举的心情很复杂地看着杨潭。

虽然不是自己想象的大状况,但做这个户部尚书也是烫屁股的差使啊。

“……不知补课是何意?”

“我倒不是有意吓唬你。”杨潭叹道,“陛下心如明镜,知道众参策举荐你是因为你足可被信重。当年就能奏请行《番舶进贡交易之法》,你也是敢为人先的。只是今后朝堂容不得摇摆不定,你也要心中有数。如今国策会议上情势,你听我一一道来……”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