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239)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纵为国戚,岂敢如此折辱士子?”

“士子?”那举人冷笑一声,“那二张之名,昔年京城何人不知?夺民田舍,请官寺舍。亲凌官府,篡夺狱囚,莫敢诘责。金玉积如山而不厌,市津垄断皆由二张!若只如此倒也罢了,此二人竟曾有戴御冠之罪!”

“竟敢如此大胆?此言当真?”

“那是自然。昔年有太监何文鼎者,少习举业,壮而始阉。弘治间,供事内廷。时二张出入禁中无恒度,一日二张入内观灯,孝宗与饮,偶起如厕,除御冠于执事者,二张起,戴顶之。又延龄奸污宫人,文鼎持大瓜幕外,将击之!次日,文鼎上疏极谏,上怒,发锦衣卫拷问主使者。文鼎对曰:有二人主使,但拿他不得。又问何人,曰孔子、孟子也。”

“竟有此忠义之内臣?!后来如何?”

“后来?”那个跟张鹤龄有仇的举子冷笑着,“被杖死于海子!其时有吊诗云:外戚擅权天下有,内臣抗疏古今无。道合比干唯异世,心于巷伯却同符。此事昔年刑部主事陈风梧多陈其冤,孝庙也曾命制文祭之,无一字虚言!”

“二张当真该死!”

王佐只用一个小小的案子就轻轻揭去了张氏兄弟头上那层早已没有的权贵面纱。

惊弓之鸟下,三法司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讯问张氏兄弟到底有没有咒骂皇帝、行巫蛊之事,但这天夜里又出了奇闻。

寿宁侯府、建昌候府各有数个奴仆惊惧至极地逃出了府门,被夜里巡城的兵卒当场就逮住了。

按照律例,一更三点暮鼓响后,没有特殊原因,百姓是不能再出门的。

没有官身、没有符牌等凭据的普通人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抓到了就要笞打。

可这些侯府奴仆连声哭求,宁愿受责打也要逃出来,说府内有人被逼得自尽了。

而这深夜里,朱厚熜正躺在榻上,孙茗眼泪连连地坐了起来在一旁说道:“臣妾知错了……”

朱厚熜叹了口气,坐了起来搂抱着她。

肌肤相亲,他轻声问道:“错在哪了?”

“……臣妾……臣妾不该见慈寿太后哭得可怜,就向陛下求情。”孙茗安心了一点点,后悔地哭着说,“臣妾知道错了……”

“还有呢?”

孙茗抽泣着说:“臣妾不该……恃宠生娇,妄谈国事……”

朱厚熜有些无奈:“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呢?”

孙茗呜呜咽咽地哭得大声了些:“臣妾……想不到还有……比这更不该的……”

朱厚熜握着她的肩膀,看着她的泪颜,抬手擦了擦:“最重要的,是不该扫兴!”

“……”孙茗呆呆地看着他。

“心软嘛,你本来就心善,又见不得老人家哭得可怜,这好理解,却也不算好事。”朱厚熜摇着头,“既然知道外头都在议论这些案子,你提起来确实更不该,那些事我自会有主意。”

朱厚熜板着脸说道:“但最不该的,就是本来开开心心的,你便觉得这是好时候了?若有什么事,你深思熟虑过了,就该寻寻常常地跟我说。要等到这时候才提起,岂非说明你其实也心虚?心虚之事,一开始想好之后就该止住了。怎么就学着吹枕头风了?”

孙茗又呜呜呜地抽泣起来:“臣妾再也不会了……”

“你虽然才十六岁,可已经是皇后了!”朱厚熜觉得点醒她就够了,重新抱她入怀中,“你不愿做的事,就推辞了。若觉得不对,严词训斥都是应该的。我告诉你这些,不是说以后什么都不能和我说,就是教教你该如何。你是皇后,不能太心软,不能随便被人撺掇了。”

孙茗连连点头。

她本来也紧紧记着这些,可是被张太后哭着那么一求,心一软先答应下来之后又想着不能违背承诺,谁知道竟犯了大忌。

现在她紧紧抱着皇帝,心里又惶恐又茫然,眼泪根本就止不住。

本来都好好的,陛下只在她这里。

现在却刚进宫不久就犯下这样的大错。

凄惶间,忽然觉得就要失去现在这份甜蜜了。

朱厚熜摩挲着她的背:“好了,明日还是照常去两宫看看。见到慈寿太后时,你就说跟我提过了就行。”

孙茗再点头。

“是我刚才的样子吓到你了?”

朱厚熜知道自己已经有了身为帝君的一些威严,尽管和她很亲密。但突然听她支支吾吾提起这事时,脸色必然是变了的。

孙茗只能可怜兮兮地点点头。

“什么事都要说开,我又不能因为喜欢你就不跟你讲这些道理。你还小,我不会一直怪你的。”

“会怪臣妾多久?”小姑娘听到喜欢你这样的话心里只觉得酸涩不已,追悔莫及。

朱厚熜瞧着她。

十几岁的姑娘而已,可惜心计太浅了,这么轻易就被那老太后利用了一下。

如果皇帝震怒,后宫说不定都得乱一下。

你也不能说张太后不该这么做,她向当朝正宫皇后求情,说不上什么。

和皇帝之间,张太后在去年寿宁侯出事后没有控制好情绪,早已知道直接求皇帝没什么用。

可这未尝不是她还有高傲、还不甘心?

最主要的是,始终是非不分,眼里只有她的两个宝贝弟弟。

如果朱厚熜还不“网开一面”,她说不定会故意做出什么长辈下跪求他的事,说不定还会找个众目睽睽的时机。

就因为朱厚熜不能杀了她。

而宠弟狂魔的心理下,若朱厚熜真要了她两个弟弟的命,她会不会发疯根本难以预测。

听皇帝讲了这些情况,孙茗这下是极度后怕自责,根本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我得怪你一会,让你长点记性!”朱厚熜轻轻点了点她的脑门。

“……臣妾记住了!”然后又垂头丧气地说,“宫里以后都会有这么多算计吗?”

“所以我教你的,你要好好听。”

孙茗认真地点头。

“嘴巴要严!”

孙茗抿紧了嘴。

“试一试。”

“……啊?”

“之前不是教过你吗?”朱厚熜忽然笑了笑掀起了被子,“练习一下,嘴巴要严。”

孙茗又臊又难过:“这是惩罚吗?”

“你当做是惩罚也行,总之一定要你印象深刻一点记住这件事。”朱厚熜一本正经。

于是皇后娘娘只能带着没干透的泪眼,以楚楚可怜的姿态嗦进了被子里。

第183章 朕该不该杀你?

从弘治年间到现在,张氏兄弟嚣张跋扈多少年了?

虽然去年曾被方沐贤一事闹得惊恐不定,但这么长的时间他们还好好的,在外面是低调了些,在府内却不会。

甚至更加残暴。

这次日还恰好是十二月初一朔日大朝会,张鹤龄兄弟也要参加。

府内下人冒着深夜犯禁可能会被杖死的风险也要逃出侯府,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朝参官和勋戚。

大朝会上,杨廷和“义愤填膺”,一顶大帽子就盖了过去。

“当此欲行新法富国图强之际,陛下已有明旨嘉靖五年以前新法只行于广东,到底何人煽风不止?臣请陛下降旨,令三法司会同锦衣卫严查此案,定要揪出幕后主使乱法害国之人!”

张氏兄弟浑身发抖。

事情越闹越大了,现在这件小事又与新法扯上了关系。

御座上的皇帝面沉如水。

杨廷和慷慨陈词:“去岁逆贼方沐贤业已查明真相,贼人只是匿身侯府,借国戚之便意图祸乱大明。此次一桩小小田产之争,究竟是何人在后兴风作浪?寿宁侯、建昌候御下不严、多造冤情是事由,必严查而平民愤;幕后之人借事生乱,意在新法成败、宗亲恩情,更是其心可诛!”

皇帝反倒问了一句:“杨阁老,是否言重了?”

“不然!”杨廷和一脸坚决,“陛下曾降旨,勋戚有犯律例者,三法司可先定刑,再呈禀陛下圣裁。此案已在京城之中传得人尽皆知,三法司若不秉公断案,臣等推行新法威信何在?陛下圣裁,宽恕则新修律例依旧无法约束勋戚,治罪则有损亲亲之恩。贼人用心歹毒,可见一斑。”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