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255)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解昌杰不由得微微眯了眯眼看着他:出了这么大的事,浙江上下还觉得能够没事吗?

或许……这也是自己的转机?

杭州府中,数个富商聚在一起咬牙切齿:“市舶司是怎么办事的!这样一搞,今年的订单全黄了,以后说不定要因此裁撤了市舶司,不许倭国再朝贡!”

有一人却冷笑一声:“放心吧,礼部上下,藩司衙门,有多少人与市舶司之利有关?”

杭州布政司衙门内,浙江左布政使孙脩与浙江镇守太监梁瑶都面带难色。

“礼部尚书是张子麟,这事不容易办。”

梁瑶听他说完,眼神阴沉地说道:“事情不容易办也要办!那使臣追至绍兴城下也只是要那宋素卿,此事是他们互争身份而起。虽然纵掠于宁波邵兴之间,毕竟尚未侵扰他处。告诉他们,若不想市舶司就此裁撤了,便都出些钱抚恤百姓和官兵,把这件事压下去!”

“可那解提举……他可是陛下专门派来的。”

“陛下派他来,也是要从市舶司入手。广东在变,他应该就是以后接受市舶司之人。陛下要收市舶司之利,也要靠他先与各家联络好!贤妃娘娘生产在即,陛下岂会愿意浙江这点事坏了国本喜事?大宗伯当此时,也不会因这点小事在东南追究下去,误了新党分化官绅之策!海贸行既然设下了,迟早要到浙江,与日本之交易岂会断了?”

数日之间,来自浙江上下的诸多奏疏都陆续呈递到了北京。

养心殿里,朱厚熜一封封地看着。

浙江巡按欧珠轻描淡写地说道:事情就是因弘治、正德二朝堪合齐至,两个使团互争身份而斗了起来以致失控。宗设谦道率众追到邵兴,就为了逃去那里的宋素卿。市舶司因鸾冈瑞佐使团带来了日本国王贺表,这才倾向于他们,而宗设谦道所带贡物则更多,不肯退让。

话里话外,这事不大,都是为了恭贺陛下登基而来,日本朝贡之心甚诚,只不过蛮夷粗鲁,现在也知道惹了大祸才逃走。

孙脩则建议仍旧维持与日本的朝贡贸易,不如发下新朝堪合,让宋素卿带回日本,同时严令日本国王严惩另一支使团,交还凶犯。

解昌杰又上了一封奏疏:欧珠在拉拢他,浙江想掩盖这件事的影响。

朱厚熜看向了严嵩:“你认为该怎么做?”

到了御书房的奏疏,严嵩自然都看过了。

这些天以来,参策们关于东南的谋划,他也在参与。

浙江为什么想遮掩此事?因为这么多年以来浙江市舶司的利益已经基本牵扯到了东南大部分官绅。

他行礼说道:“臣请设浙江巡抚,臣若以御书房首席往任,必惊动东南,方便此后诸多谋划。嘉靖五年之前,臣必能自浙江厘清东南诸事。”

第191章 杨廷和疯了

朱厚熜看向了严嵩,这个嘉靖朝最不容忽视的“猛人”之一。

他去浙江,当然会犹如一颗巨石砸进了深不见底的水潭。

他是杨廷和的门生,也是御书房首席伴读学士——皇帝的近臣。

他去东南,怎么做都将能有双重解读。

杨廷和“赶”走了旧党党魁费宏,如今参策中除了孙交,恐怕全是“新党”。

而且孙交也去了广东督巡衙署改革,似乎是怕杨廷和在广东惹出大乱子。

这种情况下,严嵩去东南,可进可退。

朱厚熜看着他,严嵩又说道:“以断绝日本朝贡为始,必使倭寇更为猖獗、东南海商冒险犯禁。以海防为由,以东南之富,必能练就一支水师。”

皇帝的心思,他十分清楚。

这个日本,似乎比别的事更能勾起皇帝的怒火。

“你懂得练水师?”朱厚熜问道。

“臣不懂,然夏公瑾提督操江,可为臣举荐人才。赵俊在广东提督海防道,此战立下大功,也可转任浙江总兵官。”

“那你如何行止?”

严嵩很快就回答:“杨阁老可大谈裁撤浙江市舶司,甚至于征讨日本,以向东南士绅富户摊派粮饷。如此一来,借这浙江诸官口中‘小事’而欲清扫东南士绅之意毕显。远征虽不必,然倭寇害民,陛下令赵俊转任浙江掌兵权,加强海防却是爱民之举。”

朱厚熜听懂了,让杨廷和更强势一点,而自己则做出调和行为,向地方释放皇帝对杨廷和不无忌惮之意。

“臣巡抚浙江,杨阁老必不会反对。然臣至浙江,可居中调和,请奏海贸行分号,择富商供东南货物,以海防道战船护航至广东牟利。沿途经浙江、福建,若有人截之再走私至日本,臣便不得不奉杨阁老于朝廷所下军令渐次剿之。”

朱厚熜深深地看着他:都在学着钓鱼吗?

毫无疑问,海贸行分号的合作伙伴一定只会选择寥寥数家而已。那些被断了市舶司财源的海商之家会不会铤而走险冒充倭寇抢掠货船?朱厚熜估计还是会有的。

但这事需要这么复杂吗?

朱厚熜思考着,严嵩却说道:“陛下,东南士绅之富,贿结官员之多,绝不可轻忽视之。王伯安丁忧之期未满,还需一年多方能出仕。待其期满,东南方可大肆犁扫。在那之前,臣可先做布置。届时京营可南下,江西兵可东出,海防道能锁海疆,东南方可言稳。”

这是一局针对东南的棋,严嵩也开始策划剧本。

杨廷和这个党魁,只怕是要被他推着越来越往激进的方向走了,而他严嵩可以凭借天子近臣的身份释放另外一层意思。

他和赵俊在浙江加强的海防道及浙江官兵,短期内可以是剿倭寇,长期呢?再加上丁忧的王守仁,浙江的官兵,这有没有可能是将来的勤王官兵呢?

全看严嵩去浙江之后的操作了。

这些天朱厚熜多翻了一些舆图与典籍,初步理出了一个头绪。

那细川氏应该是以四国为主要领地,与那大内氏隔着濑户内海。

而在大内氏领地的附近,有个地方名叫石见山。

那是一座不断产出、又源源不断流入大明的银山。

与此同时还有从南洋方向流入的白银,巅峰时期,大明占有了来自全世界近半的白银。据朱厚熜听老秦说的,超过三亿五千万两白银。

在银本位的时代,这是很恐怖的数字。

这么多输入的白银,又有一大半是从日本而来。

至于大明的覆灭过程中有多少是因为白银,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现在朱厚熜想着严嵩说的练水师,笑着问了问他:“日本是不征之国,你为何提远征?”

严嵩正色道:“南洋海上长城终归是防着西洋人的。然西洋人既可自西洋经南洋而来,陛下又曾言其人已环游四海,将来未尝不能自东而来。若与日本相勾连,我大明东方海疆更广,东南富庶之地岂可不防?”

朱厚熜感慨地看着这贴心人。

他应该是不知道石见银山的。

朱厚熜虽然记得不清楚,但也知道那石见银山是因为运用了什么更先进的冶炼之法才越来越重要,最终在日本引起了不断的战斗。

此刻在朱厚熜所搜罗到的信息,也只是历年来从市舶司及一些人的奏疏里找到些关于日本银钱的只言片语,说了日本虽然产银,但多从大明求购铜钱。

由此可见,此时的日本还没有大规模利用石见银山建立自己的银币体系。

但是铜钱是严禁外流的,所以只能通过走私。

东南海商是如何先用货物从织造局和市舶司手中换到银子和铜钱,又如何走私铜钱、如何在一次走私中通过铜钱获得货物和银子再卖去南洋、又如何从南洋或日本采买货物回来,一次赚好几道的,朱厚熜大略能够想象。

因此他看着严嵩点了点头:“明天国策会议上议一议。”

……

浙江官员的奏疏是通过通政使司正常渠道递上来的,不比解昌杰通过赖恩递上来的密奏。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