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329)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左顺门那里,是噼里啪啦打屁股的声音和黎贯的悲呼。

奉天殿内外听得心情复杂、战战兢兢。

可是皇帝,你这是棍打出头鸟吗?

还没正式出发去山东的张孚敬第一次在朝会靠前的位置站了出来朗声说道:“陛下!浙江汪臬台赴任前,臣便曾听其有一言,振聋发聩。诸位,汪臬台问,‘夫曰先圣先师,皇上幸太学拜之可也,若曰王,则岂有天子而可以拜王者哉!’臣张孚敬,深以为然!”

汪鋐去浙江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这个任命下去的时间,还在李翔尸劾之前。

张孚敬指名道姓地说出来,证明他这不是因为要总督山东才临时想出来的事。

现在这一问犀利至极:如果孔子是王,那么皇帝如何祭拜孔子?

如果希望皇帝还尊敬孔子、以后要祭拜孔子,那如今的祀典就不合适!

如果不改,皇帝以后就别尊孔子、别祭拜孔子了。

朱厚熜对此倒是表现得很平静,脸上毫无波澜。

张孚敬参加完了这次朝会之后就要辞陛离京,他只用留下了汪鋐的这一问。

反正接下来的事,张孚敬本人不用多参与,而且另一大主场本就在山东。

他奏请的,皇帝批的,就是让礼部组织议定。

张子麟这个礼部尚书必须站出来了,而杨廷和自然得更早站出来。

别提了,这新党党魁之路,越来越离谱了,如今竟要在夫子头上动刀。

“黎贯之言谬矣!夫子能光明先王之道,以成万世之功,齐天地之无穷,等日月之久照,固有逾于群圣之教化大德。孟轲称宰我之辞曰:‘以予观夫子,贤于尧舜远矣。’自尧舜而至春秋,夫子贤于上古之人;隋唐以来,以科举为天下儒门子弟进身之阶,天下英才尽可一展所学,此制不亦贤于汉晋南北之察举乎?”

“程朱继往开来,我大明以理学兴文教、安天下,今日天下读书人,是研习春秋先师古籍者众,还是研习程朱集注者众?此种种,借陛下实践学所言今人可贤于古人之明证!”

“黎贯无史迁洞想之诚,仅怀慷慨之志,而守其蓬心以塞明义,可谓不知量也。夫子便有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昌黎之《师说》,黎贯忘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唯陛下明悟物之理亦大道,设皇明大学院、延请百工为供奉教习万法,此诚圣人无常师之举。”

“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唐宋元以来皆以夫子为至,已不合夫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之教诲!吾等敬夫子,当继往而开来!依臣之见,夫子‘大成至圣文宣王’之谥,止大成、文宣可彰其功德。大成者,乃夫子继往昔学问之功;文宣者,乃夫子开来日教化之功。后人敬之祭之,称先师而不称王,方合大成文宣先师本心!”

杨廷和洋洋洒洒说完这些话,心情异样地爽。

说实在的也有点上瘾,这种不忌惮将来人怎么喷他的感觉。

总而言之,论据就是夫子本人的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咱们当他是老师,凭什么不敢有一番壮志,说一句将来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夫子在天有灵,也应该说一句“孺子可教”!

张子麟看着杨廷和心中感慨:龙屁被你拍完了,这里面还有陛下实践学深合先贤大道的论据?

但有时候,越是事情挑战信仰了,越是会有人失了智。

终于又有一个给事中王汝梅站了出来,悲愤地说道:“周衰而王道圻,孔子以布衣继之而作《春秋》;封建毁而礼乐坠,孔子以君师自任而教《诗》《书》。六经,古圣先王之遗典,赖孔子删修而传,春秋礼乐崩坏之局,赖孔子纲惟而不倾。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集群圣之大成,此其所以贤于尧舜而允配天地也!”

“尧舜事业,只如一点浮云过目。见之功业者,虽广而短;存之人心风俗者,虽短而长。事业功业,形于外者,有时而消;人心风俗,尽于内者,永世而存。”

“夫子代天子担道统,垂教化,传圣学于百代,其于人心风俗之广,亦至矣!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此夫子所以贤于尧舜也。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为尧舜所不能为。”

“盖夫子所言者,常道也,放之四海而皆准;所行者,常德也,传之万世而可法。固与天地同德,与日月齐明,岂非大圣乎!非大圣而孰能至此乎!谥称大成至圣文宣王,受百代万世之祀,何能易之?今若贬其功德,毁其圣像,其为名教所必诛!”

“陛下明鉴!万世师表,德之尊者,素王之称,诸子汉儒之通识,唐宋无异议,帝王亦拜祭之,所以尊师也。太宗在位,更以四礼拜祭之!虽高于天子之礼,亦非僭也!”

“不尊圣,君为骄君,臣为谐臣,有明之不终乎?”

最后一句话说出口,奉天殿内外死一般寂静。

不尊孔,朱厚熜就是骄君,新党这帮人就是跳梁小丑逗人为乐的谐臣,大明要亡?

这还是在朱厚熜的当面,在这最清楚朝堂动向的京城,说话的是京官。

朱厚熜这是捅到了真正的痛点,以至于有些人的大脑被热血充满了。

于是他笑了笑:“继续议。”

简直笑嘻了,这将是最好的政治觉悟筛选器。

他转头看了一下黄锦,只见他点了点头示意:内档司正在疯狂记录。

见到失智的王汝梅居然没被廷杖,奉天殿内外顿时继续吵起来。

朱厚熜静静看着杨廷和、张子麟、王琼等人纷纷站出来与反对张孚敬提议的人辩驳,这第一回 合直到大中午才结束。

这场“至尊加强版大礼议”是在京城开始的,但不会就在这里结束。

而并不知晓京城这场变故的王守仁,在丁忧结束后启程去江西之前送往京城的“丁忧成果”也在这天下午送到了。

《实践学与辩证法之考》。

第236章 我嘉靖朝猛人云集

王守仁是嘉靖元年春天离开京城的,他是第一个拿到那直奏密匣的人。

但这两年多以来,王守仁并没有用这密匣向皇帝建言任何关于国事方面的意见。朝野之中虽没忘记王守仁这个人,可他丁忧期间确实很低调。

现在他突然将很厚的几卷大部头送到了京城。

在嘉靖朝第一个被廷杖的朝臣刚刚出现之际,在皇帝从张孚敬之请令礼部集议孔子祀典的背景下。

这几卷书,还是有关实践学与辩证法。

现在所有知道这事的人都想知道那几卷书写的是什么内容。

王守仁何许人也?

其他功绩是一回事,关键问题他是心学如今的宗师人物。

文华殿辩经,当时皇帝没去,被理学请入京城的几个大儒那是真的都被辩倒了。

在学问方面,王守仁自然更加称得上是当世大儒。

现在他对号称由陛下悟出来的实践学及辩证法是如何看待的?

张孚敬眼热地看着摆在御案上的那几卷书。

朱厚熜笑道:“就只有这一套,伯安手稿。待朕先读完,也命人先誊抄数套出来,给你送一套去山东。”

张孚敬连连点头。

他去山东,需要这个。

“王督台既将之成书,自然大益陛下实践学、辩证法之传习。若能刊行四方,必大益新法!”

虽然不知道内容,但王守仁既然能在丁忧复官后直接去就任江西总督,自然不可能是反对如今新学问之人。

陛下天、物、人三理的阐述,尤其是实践学中知与行的关系,许多本就似乎受了王守仁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启发。

张孚敬说完这句话,反倒更加希望能尽早看到内容,因此说道:“陛下,臣不如晚几日再启程吧?在京中正可再辩数日,几日之内,当能再誊抄出一套吧?臣在去山东路上正可研读啊!”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