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387)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他随即对顾仕隆行了一礼:“顾侯,本督并非要指手画脚,只是哪怕将来要把城中叛军赶往赣闽交界处,也不可一次放出如此多叛军。一来要等南面先攻陷诸城、坚壁清野,减少叛军沿路逃窜劫掠带来的损失;二来,如今诸军将士,难道白来一趟,无有战功可拿,此战功劳尽归于锦衣卫及京营选锋?”

顾仕隆这下是真的理解了。

只能说,姚镆这样的人,考虑的东西不一样,不只是这一战本身。

他想了想自己领来的湖广诸卫。

战长沙,功劳主要是神机营选锋和锦衣卫立下的。

攻衡山,也是锦衣卫策反了唐培宇,让他的背刺成为衡山城破关键一手。朝廷大军虽然有功,但真的不够。

克衡阳,如果又是五军营和广西兵拿下桂阳州,骆安策反但昭年拿下了水口山合围南面,严春生救了睿王母子、开了城门,叙功之时,朝廷已经调度的这么多大军能分多少功劳?

战后的问题才是让朝廷更头疼的问题,而文臣也好武臣也好,对于如此给力的锦衣卫不会有更多忌惮吗?

最终方向不会变,但是朝廷大军也得有足够战功拿。

姚镆最后更是说了一句让顾仕隆内心也颇为认同的话:“顾侯,你既知陛下有练兵之意,便需明白,不历血火,湖广兵也好,广西兵也好,将来都称不上能战之兵。将来赣闽交界处以剿代练,可轮不到此次已经建功的你们了。”

顾仕隆点了点头:“督台言之有理,我明白了。”

说罢他看向了马永:“马兄远道而来,还盼广东水师再立新功。接下来,本侯先分兵六千,攻下城北烝水之阴,逼近衡阳城!”

马永眼中精光一闪:“末将领命!”

……

衡阳之战在这天入夜后进入新的阶段,蒲子通果然迎来了城西、城北两个方向的主攻。

而且是真的血战。

严春生只能先按兵不动,因为事先约定好的,就是他在哪个方向发出信号,便等大军从哪个方向逼近之后再动手。

之前,他已经在城东发出信号了。

但现在,朝廷大军主要从城北城西两个方向发起进攻。

时间已经进入十一月,这一天,蔡甲过来时跟他说道:“顾侯已经攻下了城北岸边和北城守军对峙,现在要先拔掉石头咀这个钉子。有嗓门大的到阵前辱骂蒲子通,说蒲氏余孽诏安吴家在临清城外运河之上刺驾未果,陛下已诏令各地尽灭蒲氏诸族。蒲子通所谓奉天讨逆为假,心怀怨恨、谋朝篡位为真。”

他压低着声音说道:“严哥,蒲子通会不会恼羞成怒,直接除了睿王母子?”

他们费这么大的劲,不就是为了保护睿王母子吗?

蒲子通举事之初,蔡甲等一共六个潜在衡阳城中的锦衣卫既没能力保护住他们带走,也没接到这样的命令。

在陛下的这盘大棋里,也许睿王本来就是饵,明晃晃的重兵保护还怎么钓出敢谋逆之人?

蔡甲他们并不清楚蒲子通已经狂妄到什么程度,也没有胆量去揣度皇帝的狠辣用意。

但他知道,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营救出睿王母子。

那样一来,蒲子通等人所谓“奉天讨逆”的理由就不复存在。如果还不降,那就是他自己想谋朝篡位,又或者甘愿为匪。

现在蒲子通举事,他九族之外的蒲氏同支都跳出来刺驾,这到底是蒲氏忠于朱明正统,还是他们对于太祖当年诛了泉州蒲氏怀恨百余年?

蒲子通如果干脆干掉了睿王母子,那严春生和蔡甲的任务就失败了。

严春生摇了摇头:“不会!蒲子通的威望不够,睿王才是叛军能坚持下去、等待变数的关键,我们等下去便是。”

在之前,二哥何全安已经跟他剖析过很多了。

这可不是人心涣散的乱世,当前造反,无非是看陛下推行新法让士绅有不甘,又遇到大旱灾情罢了。

可若想造反成功,朱明遗泽还是在的,天下人心未失。

哪怕蒲子通死了,只要还有人不肯降,他都得保着睿王。

严春生决定等下去,衡阳已成孤城,有自己这个内应在,破城是不难的,所以朝廷大军的意志比蒲子通想象的要坚定得多。

他想坚守下去,等到大明其他地方的异动,骆指挥也说了,蒲子通想多了。

陛下要南巡是为了什么?

城西,朱麒深为认同姚镆的见解。

他需要功劳。

让他就在城西以那么低的效率炮轰作势,他并不甘心。

在大明,功劳主要是首级,是敌将,是陷阵、破城。

眼下带来的兵虽然不多,但广西兵想要功劳,九溪卫也想要功劳。

在城北,顾仕隆见证着因为湖广三卫的反叛、其余诸卫将领的红眼。他们有的担心朝廷下一步对湖广卫所清算带来的麻烦,有的想抓住这个建功的机会。

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功劳,或者避祸,或者往上爬。

而在城南,骆安已经想通了。

他对但昭年说道:“你叛而后降,将来最后的去处也就是在我锦衣卫。”

说罢看向了何全安:“你做得已经足够了,接下来,就等他们建功,我们赶好这群羊便是。”

骆安在这一次平叛中虽然敢于冲到前线,但他也见识到了原本锦衣卫中藏着的龙、卧着的虎。

等这次回京之后,他准备激流勇退请辞了。

骆安清楚自己的斤两,锦衣卫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他恋栈不去堵着那么多龙虎的路,不利于皇帝继续掌控着这支强悍的力量。

每个人都是想往上爬的,王佐想,何全安想,严春生也一样想。

平叛啊,好大的功劳。人人都能得一点,陛下才有更多的忠臣。

现在,朱厚熜已经在接近淮安。

这是南直隶的地盘,就像在山东时一样,南直隶四品以上的绝大多数官员,已经奉命来到了淮安准备迎驾。

但南京守备郭勋和协同守备宋良臣不用来。

南京镇守太监张锦也不用来,他正在嘉定,在以工部尚书衔致仕的龚弘家里。

龚弘接了旨,跪在地上抬头看张锦。

现在,前任司礼监掌印代表的是皇帝。

旨意宣完,就是代皇帝问话。

“朕问你,在河道衙门三年多,你贪了多少?朕要清查天下水患水利,你为何急忙请辞了?”

龚弘已经七十四,须发皆白。

致仕三年来,他却越养越显得面色红润。

此时,他的脸色仍旧是红润的,并没有因为皇帝问话用词的严厉和这两个问题中蕴含的杀机而心慌、脸色惨白。

“臣惭愧,这两河,臣只能修成这样。”龚弘缓缓回答,“臣历任兖州知府、浙江右参政、湖广左布政、总理河道,官声如何,清廉与否,俱可查证。臣请致仕,只因已到古稀之年,老迈不宜任事。”

张锦是跟龚弘打过交道的,毕竟正德年间,他张锦就已经在司礼监办事,而龚弘是一方大员。

现在皇帝专门遣他问话,龚弘回答得一脸问心无愧。

“徽州知府是你在湖广取中的得意门生。宋良臣去了徽州,那人丁丝绢税,你龚弘写那封信,是因为朕杖毙了你那叩阙的孙子龚世美吗?”

龚弘仍旧一脸平静无波:“孩子狂悖,不明世事。陛下降雷霆之怒,那也是他咎由自取。楚知府向臣请教,臣也只是以一生为官所得,略陈己见罢了。”

张锦点了点头:“龚尚书的答话,咱家会具实禀告。”

龚弘默默地起身,接了旨意。

张锦说道:“这便请龚尚书启程去淮安吧,陛下自凤阳、泗州回淮安后,再行召问。”

龚弘看了看他带来的南京刑部郎中,将旨意交给儿子之后就对张锦说道:“张公公,请。”

他的儿子目露担忧,龚弘却坦然随着张锦出了门。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