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405)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朱厚熜对《明报》的定位本就不那么严肃,又或者哪怕是做一些副刊也行。

但是这一份报纸既然有最顶级的资源支持、有最优秀的编辑人才、有最“专业”的顾问指导,它一定要取得成功,达到朱厚熜的目的。

林希元在这养心殿内被大开脑洞,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掌握了一个了不得的“武器”。

将来的文人扬名,要靠他选刊谁的大作吧?

将来的地方官员要想向皇帝彰显功绩,要看他选登哪一地的事迹吧?

将来这份报纸会有那么多人看到,那么明报行是不是另一个“都察院”?

一念至此,林希元打了个冷颤,看向了皇帝。

而后就见皇帝放下了手写的样稿,抬头看向了他:“朕记得你是泉州府人,你认识俞大猷吗?”

既然已经知道了俞大猷是泉州卫副千户余元瓒的儿子,朱厚熜就算找到他了。

按这林希元的年龄看,他可能与之相识,朱厚熜想了解一下现在的俞大猷是什么状态。

这张SSR卡如今是什么属性?

林希元顿时感觉皇帝可能没有更多的用意,只是单纯对俞大猷感兴趣。

所以俞大猷有什么值得皇帝感兴趣的地方?

“……臣与俞志辅本是多年同窗,一同于泉州府紫泽书院进学。志辅已有生员出身,本有意科途,无奈识得剑术名家和兵学隐士后多有分心,去岁乡试不曾中举。如今蒙陛下之恩,若袭替武职,将来也必定是文武全才。”

能让皇帝感兴趣,当然是大好事。不用自己寻觅到缘由和机会,既然皇帝亲口问了起来,林希元立刻大加吹捧。

“兵学隐士?”朱厚熜意外地问了一句。

俞大猷学武功不是朱厚熜感兴趣的重点,但是能让他成为一名统帅万军猛将的自然不是以一敌十的武力,而是统兵作战的本领。

能把他教出来的人,朱厚熜更感兴趣。

“此人姓赵,名本学,乃是赵宋宗室后人,一直隐居泉州府。赵先生于《易经》堪称大家,更以之推演兵法,与《孙子兵法》交相印证。臣进学便治的是《易经》,赵先生实则可称臣恩师之一,只是不曾夺《易经》魁首,有愧先生教诲。赵先生已著有《韬钤内外篇》、《赵注孙子兵法》,不曾外传。臣听旧友福建新科举子王慎中书信中所言,俞大猷已拜入赵先生门下,是入室弟子了。”

逮着机会,他又提了王慎中的名字,这可是正赶来京城准备参加明年礼部会试的人。

先在皇帝面前提提名字也好啊!

林希元又发现了去做明报行总编辑的另一个好处——仍旧可以经常与皇帝私下交谈,谁能轻视他的作用?

朱厚熜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虽然必定还没进化,但是基础属性已经有了,只等升级而已。

“既如此,朕会遣人察访一二。若果真有才学,便请这位赵本学先行进京供职皇明大学院。”

林希元脸色有点古怪:“赵先生……只怕并不愿意。”

朱厚熜也不奇怪,他说了,隐士嘛。

何况以赵宋皇室后裔,为大明朱家卖命?

深深看了一眼林希元后,朱厚熜说道:“太祖驱逐蒙元光复神州,朕铲灭蒲家,更有尽复燕云之志,你这恩师既醉心兵法,何不共襄盛举?再者说了,即便为了你的同窗旧友们、为了他的入室弟子,他愿不愿意,你也得出一份力。朕还是先会遣人察访,但朕信你在朕面前所言非虚。”

林希元听到“同窗旧友们”几个字,心里一震之后低下了头:“臣明白了,臣一定竭力相劝。”

朱厚熜合上了这创刊号样稿:“这份报纸刊行诸省后,朝野自会明白朕唯才是举。胸有壮志之人,当慷慨赴盛世。你不也是在朕身边有些时日后,下定了决心弃了那成为御书房伴读的可能吗?”

他笑着把这份样稿放在了一旁:“这一期便如此,你做得很好,你选得也很好。懋贞,朕可以清楚明白地告诉你,现在你在青史上留下重重一笔了。”

这是他朱厚熜能确定的,原本有几个人知道嘉靖朝有个叫林希元的进士?

但是,数百年后他一定会有这个标签:第一份正式报纸的首任总编。

第276章 目瞪口呆收割器

以如今的技术基础和人员熟练度,这份《明报》,撑死了半个月刊印一期。

京城自然是最先看到这份将于嘉靖四年十一月初一正式出炉的第一份官报的。

明天照例有朔日大朝会,但紫禁城从午后就忙碌起来。

主要是东华门一带。

在这里,一时聚集了三个正五品文官:兵部车驾清吏司的郎中黄宗明、礼部仪制清吏司的郎中崔桐、吏部考功清吏司的郎中薛蕙。

但这里还有一人,原先的官位比他们大多了:前御书房行走、被王守仁推荐起复又得王琼等人推举上来的原礼部右侍郎邹守益。

他现在的身份是明报行总裁。

品级仍在,正三品,这也是一众“国企”总裁们如今的品级范围:正三品或从三品。

可是面前的诚意伯刘瑜另有超品爵位在身,他也有另一个新的身份:通驿局总裁。

如今六人站在东华门外东南面的一个院门口,面前是一辆辆马车排成行。

而东华门外东南角的这个小院落如今则挂了一块新牌子:明报行。

此时此刻,原先在崔桐底下做事的一个员外郎担任了明报行的发行部经理,他正和原先在兵部车驾清吏司担任主事、如今去了通译局做民用部经理的同僚对接着。

在紫禁城禁卫的注目下,此刻正有许多健壮的太监两两一组、抬着许多书箱走出东华门。

马车上的车夫一人、押送一人,也是两两一组,等明报行的人从太监那边收过一箱贴上一个条子,他们就接过来抬到自己的车上,车满既走。

邹守益对刘瑜行了行礼:“刘驿总,这第一期事关重大,有劳了。”

刘瑜是得到皇帝殊恩,才在数代之后又重新被续封为诚意伯的。

祖上刘基刘伯温何等声威,刘瑜如今却有些虚,诚恳地对邹守益说道:“还要多向邹报总请教。黄郎中,如今驿站仍旧在改,也要多向黄郎中请教。”

“不敢,不敢……”黄宗明率先开口。

他心里是有点纠结的。

兵部车驾清吏司,所管诸事主要是卤簿、仪仗、禁卫、驿传、厩牧等事。

在这些职责当中,卤簿、仪仗、禁卫因为牵涉到皇帝本人,哪里轮得到车驾清吏司说话?

而现在说得上话的,全国驿站这一块要由通驿局负责了,与军马有关的厩牧之事又会改成向群牧监采买。

但黄宗明区区正五品,是无法在陛下和朝廷中枢的决意下能怎么反对的。

听说了皇帝在谨身殿给通译局的总裁、经理们亲自授课后,黄宗明其实有一点后悔没有直接去通译局。

能离皇帝近一点的,都是更好的去处,大明原先的官员升迁路径已经变得越来越多了。

望着面前的繁忙景象,他看向了崔桐:“崔郎中,这份官报,都出自你的同科林希元之手吧?”

崔桐是正德十二年的探花,林希元却是那一年的三甲而已。

但如今,那林希元作为总编,却有着至少每半个月与皇帝见一次面的机会,而且办公的地方更是直接在紫禁城内。

相比起来,他这个总编竟比要掌管明报行全盘诸多杂事的总裁邹守益更重要。

崔桐听出了黄宗明语气中传达的另一层意思,他只是淡淡地说道:“懋贞本有大才,如今却也如履薄冰。这《明报》以简体字行之,崔某还有忙不完的公务。既然此处井井有条,崔某就先回去忙了。刘驿总,那《嘉靖字典》,还要劳烦务必随报送至各衙。这件事,还关于薛郎中自己的考功呢。”

薛蕙闻言苦笑。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