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416)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铜活字太贵了!

诸事都问清楚了,朱厚熜也没有先惊动别人,只是把任务交给了黄锦,让他协调内廷工匠先去试制。

最核心的东西,还得等王文素搞清楚其中的数学原理,找到合适控制精度的螺旋线密度,还要找到合适别人制造螺柱和螺帽的简单方法。

这东西并不简单,毕竟是立体上的玩意。

要有螺旋曲线,要有螺纹深度,还要让螺帽和螺纹能够很顺畅地吻合。

朱厚熜自己也在研究。

搞出圆柱很简单:看看宫里有多少十分光洁标准的立柱?

但怎么在圆柱上刻出平滑、连贯、角度准确的螺纹,这个法子要找出来。

心里一直想着这件事,晚上到孙茗那边准备歇息时,朱厚熜看到她解衣服,忽然看着她脖子上的衣领发了呆。

孙茗有些害臊:“陛下……你盯着看什么……”

朱厚熜一拍脑袋:“朕又想到了!你先等一会,朕做个试验。坤宁宫有没有角巾?”

本来很直的衣领,交叠绕在她脖子上,那不就是一条斜线吗?

如果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上面看上去是曲线的螺旋线,最后就会成为一条直线。

坤宁宫里自然有角巾,没有也可以拿剪刀现裁出来。

孙茗呆呆地看着皇帝指挥着宫女把那宽窄不一的三角巾缠在圆烛上,皇帝看着上面的条纹满眼兴奋。

朱厚熜今天真的是连连受启发,找到了搞研究的感觉。

三角形的斜边果然在圆柱上形成了很连贯平滑的螺纹。接下来,无非控制一个高度和圆柱一样、另一个直角边长度不一的三角形,就能在圆柱上得到密度不一的螺纹。

“大功告成!”朱厚熜很兴奋,终于放心地走向孙茗。

……

王文素被安排了这个作业之后,面对这个新的玩意熬了一宿。

古人并非没有钻研过几何、立体几何,但现在朱厚熜给的这个课题是要有具体应用意义的,王文素虽然数学素养不错,但他其实并非这个领域的天才,只是一生都钻研在里面。

“诸位,你们有所得吗?”

清早起来,看着另外几个同样是满眼通红、熬了一宿的算学院教授、供奉,王文素只见他们都苦笑摇头。

“这题与圆堢壔有关,然其上旋线,并非求积。即便用了陛下所教的新算式,我也毫无头绪,实在惭愧。”

“其难主要便是那旋线粗密,这如何来算其中道理?”

“诸位请看,我昨夜在烛上试画一道,盯着看了一个多时辰,眼都有些晕了。”

“我以纸卷为圆囷,画了之后再摊开,是这等模样,这如何去算?”

几个人在这里讨论着,确实看到有一人昨天用纸张卷了个圆柱体,然后上面画了一圈螺旋线。纸张摊开之后,却是一段段的线条。

也许因为他画得不好,有的直,有的有些弧度。彼此之间的距离、角度,也都不一。

但毕竟都是几个这里面的专家,他们聚在一起讨论了一会之后,也终于看出一些端倪。

“若是画得足够好,这些旋线,实乃直线,然否?诸位,可量量这两段之间高差多少,这便是粗密之关键吧?”

“若再画一线,平于圆囷底,有一夹角,均应同等才是。”

集思广益之下,他们也渐渐接近真相。

然而还没等他们拿出最终的结果,宫里派人送来了一张纸。

“陛下昨夜悟出了其中道理。王院长,陛下有旨,接下来只用算这不同夹角的三角斜边对应到这圆柱上一周,会多出多少高度差便可。”

王文素等人呆呆地看着这张纸。

一个三角形,一个圆柱体。等高,但三角形另一个直角边要远大于圆柱体的圆周。若裹上去,自然便成了一条极为连贯的旋线。

接下来的题目倒简单了。

“……实则是看此圭田长边乃圆囷圆周几倍,便可一共旋多少圈吧?圆囷高度除去圈数,不就是每一圈高度了?想要旋线粗密不同,我等以圈数乘那圆周便得那圭田长边几何,反推算之,就可得出那圭田小角多大吧?”

“……陛下一夕之间悟出这道理,实乃神人也。只是这题如此简单,陛下倒像是考较我等了……”

他们都觉得,皇帝自己就想清楚了其中道理,为什么最后这个最简单的题反而不三下五除二地算出来?

一定是考他们的!

于是算学院很快又把结果送回宫里去了。

朱厚熜又结束了一场国策会议筹备会之后,回到养心殿就看到了结果。

他也愣了一下。

是啊,为什么没想到?

随后他便哑然失笑。

反正法子是找到了。

接下来,原理和机器草图,分别发到了明报行和工学院那边。

螺帽上的连杆转半圈,就可以得到一个明确往下压多远的距离。

掌握好这个距离,让纸张和字模之间刚好接触到足够,就能快速印好一张纸,不用很细致地刷纸。

再把连杆反旋,就能腾出缝隙,拿出放字模的盘子,交给另一人把印好的纸接上来,看看要不要给字模上补墨。

只要准备几个同一版的字模盘子,几个人围绕这个印刷机,就能流水线式地工作,一人就负责一件事。

邹守益看着这机器的草图,手有一点抖。

“赶紧试制!这机器若能造出来,报行一年能印多少报纸书籍?”

他是有心文教的人,他看得出来印东西变得更快、更简单、更便宜之后会发生什么。

天下诸多民间刻印商人会疯的!

皇帝亲自喂饼,这下大匠进修班的这些学生们沸腾了。

郑魁满脸充血地请缨:“院长,我会烧窑!烧制那铅字模,让我来吧!”

工学院自然想靠着皇明大学院那些懂的教授、供奉们,把这最新的印刷机试制出最好的来。

毕竟还只是图纸,距离最终实用还有很多制造和手艺上的距离。

而大匠进修班里各行各业的年轻大匠们都有!

第282章 皇帝的信

精度决定了太多事。

现在,郑魁这个“印刷机项目皇明大学院研究组”铅字模烧制小组也面临着这个难题。

几个年轻大匠,有非常懂烧窑的——尽管烧的是青砖,但郑魁知道跟烧火很多的诀窍。有非常懂熔铸的,但他们以前铸造的,那都是相对糙一点的枪炮。

现在他们才发现,尽管有了图纸,但这件事仍旧不容易。

申仲鸣亲自跟他们讲解。

“知道这活字模都出来几百年了,如今为何还是雕版刻印的书卷更多吗?”

郑魁几个人自然懵懵地摇头。

“主要便是由于每个字模极难做到大小如一。”申仲鸣也带来了几个样模,“你们看,这比小指还细的字模,拿在一起倒是瞧不出宽窄高矮不一。但上了板架,便会发现有些能卡好在字槽里,有的会松,高矮也并非当真一样。故而,才需要借软脂压平、固稳。”

申仲鸣分给他们看,让他们互相直接比较看看,当真还是有细微不同的。

“再者,这字模上都是阳文反刻,找字不易。虽然如今有了部首,多了个寻字之法,但仍旧难找。”申仲鸣解释着,“这些字模又都是四四方方的,若制版时某个字放反了,也是常有的。故此,民间刻印书籍,仍是以雕版为主。”

郑魁似懂非懂,只听院长郑重说道:“若那印刷机能试制出来,将来要想使之好用过雕版,陛下所说这铅字模也极为重要。你们万不可因为担此任便以为无关紧要,这里的学问很多!”

这下郑魁听懂了,他以为院长只是来给他们这个边缘小组打气的。

在皇城里,内廷和工部等本来就有作坊,他们是能过去做试验的。

然而申仲鸣很快给他们提了这新字模更明确具体的要求:字模的顶和底,分别要有阴文正刻和阳文反刻。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