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435)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当然了,还因为他探花郎出身、前途无量的预期。正德十六年、新君登基后的第一个探花郎,如今已经是一省总督了。

何允元也诚恳地感谢着:“徐大人先任浙江藩司经历,再任象山知县,百姓安居乐业,我一路行来多闻百姓称颂徐大人清廉有才略。如今徐大人高升南京吏部,象山百姓与有荣焉,亦难分舍。”

徐阶看了看他,觉得这番话没什么水平。

当年应天府尹孟春和南京户部谋划着发了那道让南直隶及浙江、湖广、江西三省厘清科则旧谬的公文,他是被严嵩从浙江布政使司从六品经历的职位上升了半级、调到象山来做知县的。

把他调到这里来,只能说这里在严嵩的判断里可能出问题。

徐阶这两年多,办的事主要就是维持住稳定,称不上有什么功绩。

“我在象山这两年,只能算没出什么大纰漏。”他先谦虚了一下,然后笑着对何允元说:“何知县走马上任,今年要清丈田土、改革县里衙署,任重道远啊。”

何允元不由得看了看其他县里的官吏。

是啊,任务很重,很令人头疼。

他一个举人出身的知县,能搞定这些人吗?上任后的许多事,都得靠他们帮忙。

“徐大人熟知县情,还请不吝赐教。各位久任象山,还望同舟共济,襄助我办好今年诸事。”

他很羡慕徐阶。新法要推行至诸省了,他就又被升任更加清贵的正五品郎中,少了多少麻烦?

二十四岁的正五品啊!

“赐教谈不上,何知县若有惑,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徐阶又先拿起筷子,“边吃边说。”

一边应付着何允元,徐阶一边继续在心里琢磨着自己这道任命的用意。

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在北京吏部已经于侍郎之下设了正四品各司总司的情况下,在杨阁老即将到达南京担任应天总督的情况下,严嵩在北京参加国策会议期间为什么帮他运作了这个任命?

徐阶知道,这些答案只怕需要等自己启程到了杭州府之后,才能从严嵩那里请教得知。

南京吏部是有南直隶官员的考核权的,而且这部分考核权过去并不受北京吏部的限制。可以说,南直隶诸多官员的升迁,实际上掌握在南京吏部的手上。

而他要去赴任的,正是考功司郎中。

虽说上面还有右侍郎和南京吏部尚书,但他去了南京,也不算可以轻易忽视的人物了。

“徐大人,今年改革衙署,官吏都定品,吏员给官员出身、杂役称吏,不知徐大人对象山诸房诸衙首官之选有何建议?”

何允元一言问出,另外两桌及这一桌的其余人全都竖起了耳朵,屏住了呼吸。

徐阶一心二用,先是深深看了他一眼,而后说道:“这件事,我之前已经对他们宣讲过多回。县里诸官,虽有推举之权,但还是要省里定夺的。推选何人,何知县还是要自行斟酌为宜。”

举人出身的官也不可小觑啊,何允元想卖他一个好,借自己与严嵩搞好关系?

县一级官员的任命权,已经被放到了各省。所谓省里定夺,那不就是严嵩定夺?

而吏员过去只有九年考功合格,才会授一个官员出身,那也是杂官,实际进入不了主官铨选序列。现在的这个改革,以后吏员也是有可能爬到正六品知县的。

另外,按新的规矩,以后知县也只管县里重要事务,这县里还会设县令官民政,那提刑署、税课署的首官,都将是正七品啊!

何允元一脸诚恳:“徐大人治下有方,我何必再耽搁太多时间,贻误清丈田土大事?今日各位佐官、各房司吏都在,大家把心都先定下来,才谈得上协心用事,为督台大人分忧,为陛下治理好象山!”

看样子,似乎只要是徐阶推荐的人选,他就会用一样,不是假模假样地先听听徐阶的意见,然后自己再用推举权拿捏县里的官吏们。

二十四岁的徐阶也尝到了被抱大腿的滋味,他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只对何大人谈谈我这两年来对诸位的了解,何大人知人善任便是。”

酒意渐酣,徐阶忽然认识到一些问题。

自己背靠严嵩,在象山一任就能这样留下些可靠的班底。严嵩在浙江一任,手握县一级官员的任命大权,又该留下多少不可小觑的力量?

每一省总督都如此,陛下靠什么防备将来诸省各自为政、防备地方大员拥政自重?

……

正月十四,紫禁城里,养心殿设午宴,乾清宫设晚宴。

今天,朱厚熜先要与杨廷和吃饭。

过了明天元宵节,杨廷和就将启程前往南京。

这是他专门来辞陛。

朱厚熜感慨地看着老了不少的杨廷和:“一恍就快五年了,太傅披肝沥胆,朕心实悯。”

对杨廷和辞任总理国务大臣的补偿,是他的功衔从太保升级为太傅。

虱子多了不痒,反正已经是大明第一个活三公了,杨廷和也没推辞,何况费宏也被加了太保。

活三公,似乎将成为配享太庙的门槛。

“臣蒙陛下恩重,唯鞠躬尽瘁而已。”他表达着态度,“臣去南京后,便先与武定侯、张公公商议方略。今年京察,臣必不使南直隶出乱子。”

洪武年间,最开始定下来京官三年一考,后来改为十年一考,谓之京察。弘治年间,又改成了六年一考,而从正德十六年算起,嘉靖五年是朱厚熜继位后的第六个年头了。

久违的京察将在嘉靖五年新法推行至诸省的情况下展开,这自然是一次大洗牌。

南北两京,如果把这次京察推行到位了,那么明后年的新法将更加顺利。

而南京京察,还肩负着削弱南京影响力的重任。

正式的国策会议结束后,腊月里,新一届的参策们其实又开了国策会议。杨廷和作为辞任了总理国务大臣的人,自然有份列席。

讨论的重要议题,就是南直隶。

朱厚熜凝重地端起酒:“江南诸事,就拜托太傅了。太傅都等不到用修抵京便启程南下,朕实在感怀莫名。”

“臣南下途中,大概能与犬子在临清见上一面。”杨廷和赶紧回敬,“犬子莽撞,陛下以其任户部右侍郎领江西清吏司事,还请陛下多多担待。”

“用修在广东历练数年,熟知新法。他领江西清吏司事,自能与令弟协理好江西粮赋诸事。”

“……陛下信重,臣惶恐。”

江西总督是杨廷仪,户部江西清吏司总负责是杨慎,杨廷和说一句“惶恐”是真心的。

当年感受到的是新君对他的敌意与提防,成为新党党魁之后,却又感受着皇帝对他们杨家几乎“不设防”的信任。

杨廷和自然知道皇帝设的防在哪里,为什么是江西?

因为江西文风很盛,官绅很多,为首的就是如今的总理国务大臣。

昔年费宏总督四川,守杨廷和的老巢;如今杨廷仪总督江西,守费宏的老巢。

而杨家顶着天下人对杨家几乎要主宰江西民政大事的压力,要交出的该是样板一样的新法推行答卷。

不仅如此,杨廷和还要亲自去南直隶,为皇帝铺好他将来将整个帝国的税赋重地彻底握在手里的长远重任。

唯如此,才能保证皇帝对杨家的圣眷能在将来杨家遭遇万一之时能不衰减。

这也只是一道防而已,杨廷和没忘记皇帝等下还有大事。

自从君臣“坦诚”后,交流的效率高了很多,何况是现在这样的私下里?

杨廷和很快就告辞,让皇帝去办下一件大事。

朱厚熜简单准备了一下就吩咐黄锦:“准备去武英殿!”

远处皇明大学院的钟楼已经响了十三声,武英殿那边应该已经陆续聚齐了人。

武英殿已经改建好了,那军务会议将正式成立。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