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495)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如今,称得上世代都为大明镇守边疆的傅铎只是总兵官,并没有镇朔将军的封号。

他是前年才从宁夏总兵的位置上,被杨一清举荐调任宣府镇总兵官的。

现在,顾仕隆来了,杨一清的信到了,一同到的,还有他心心念念了许久的镇朔将军印。

天下总兵很多,能佩印的不多,镇字开头的更少。

宣府镇三楼,镇朔楼位于拱极楼与清远楼之间,傅铎在这里拜见靖国公、受印。

能让顾仕隆在春节刚过完不久就以“病躯”来到宣府镇,同时还带着一枚镇朔将军印的,不是小事。

顾仕隆的身体养得稍微好了一些,但兹事体大,他还是亲自来了。

站在镇朔楼上远眺城外,卫兵都离得很远。

“应宁的信,你看完了。”

傅铎行了一礼:“看完了。”

顾仕隆微微侧身看向他:“授印给你,已经广传诸边。朔州大捷后,陛下再授你镇朔将军印,从武定侯之请迁为大同总兵官,宣大一线严加防范甚至有进取之意,北虏自然明白。”

“还请国公示下。”

顾仕隆笑着说:“傅家历代忠烈,陛下实知。宣府任重,傅将军守个密不透风便是。不仅是上西路、中路、北路,还有下西路、南路。”

傅铎心头一动:“西路?”

顾仕隆肯定地点了点头:“西路。当然了,中路和北路那是如常,重中之重的。”

傅铎看着顾仕隆。

宣府镇和正北那几堡就是中路防守区域,上西路以张家口为核心,也是挨着长城,北路那更不用说。这话怎么听,怎么像是下西路和南路要着重。

下西路和南路不是挨着大同镇吗?

“……军务会议有何部署,为何不能明说?”

“此刻大雪封山,长城以外的动静,侦知不详。北虏在朔州吃了个亏,也许这次会自大同、宣府之间找个口子来寻回颜面呢?毕竟分属两镇,恐有调派阻击不畅之处。”

傅铎心想你们哄鬼呢?若从那个方向过来,正对着的就是太行山,北虏图什么?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被宣大两镇包了饺子。

“……我明白了。”

傅铎不明白,但他知道眼下应该是个大计划。

让他佩印,只怕马上得有能配得上这枚将印的功劳。

“宣府便托付给傅将军了,犬子也托付给傅将军了。”

“……国公不在宣府稍留吗?”

“还要回京复旨。”

傅铎只觉得他来去匆匆得太刻意,等见到顾仕隆的次子顾宇,两人大眼瞪小眼。

顾宇有些紧张。

所以傅铎更加感觉纠结了:宣大一线究竟在谋划着什么,连自己这个总兵官也要先瞒过,让顾仕隆愿意把他这个稚嫩的儿子丢过来混点功劳?

……那武定侯哪里是受了责罚才来戍边的,也是捞功劳来的吧?

可是傅铎在边镇这么多年了,他实在想不到北虏有什么大功劳这么容易捞。

下西路和南路……

傅铎想起麾下将领们说的大同镇趣事及秘闻,不由得心里剧震。

……玩火吧这是?

第320章 京城巨变

正月底,从通州回到京郊的武定侯郭勋同样看见了那片轻工园。

首先看见的,就是摆在通惠河码头畔的许多模样古怪的车子。

“……那是什么?”

郭勋是熟悉马车的,这东西看着像马车,但那轮子……模样古怪。

“侯爷,轨轮车,将作监造办的,新鲜玩意。”武定侯府的管家是一直迎到通州的,这时介绍着,“用了跟那印刷机上面一样的齿轮,还有宝金局在重工园那边铸造厂铸的什么轴承、曲杆、链条。主要是,这车好像说是在铁轨上用的。”

“……铁轨?”

“就这样,这样……”管家比划着,“重工园那边有一小段驰道在做试验,看看能不能行。听说若能行,很多节轨轮车可以连在一起,马拉着跑得飞快。”

“……倒是挺新奇。”

“听说还在试制一种一前一后两个轮子的,不和铁轨一起用,如同骑马一般骑行。”

“两个轮子?一前一后?”郭勋惊了,“那如何稳得住?”

管家哪里知道。

郭勋坐在船上望着那边,指了个方向:“那一大片房子,是哪个企业的厂?”

只因那一片房子看起来颇为宏大,但是又很简陋。屋顶并未着意修饰,但看开间的话只怕已经逾制了。

“那里?”管家远眺了一下,回想一下之后说道,“不知道是织造局的被服厂,还是明报行的刻印厂。”

“……离了京城没几年,当真是模样大变了。”郭勋感慨着看往西南方,“南城也一直没停工?”

“南城和重工园那边才叫声势浩大!”管家很肯定地说道,“工部建设局大窑等诸厂在重工园那边的窑厂建好后,诸王府的宅邸就动工了。眼下南城主要只是在修诸王府、铺路。至于城墙,听说是预备放到最后再说。”

“得用多少钱啊。”

郭勋感慨了一下,怪不得去年底那文武状元的联名奏疏呈上之后,朝野不知道多少批驳之声。

京城大兴土木,虽然修的不是皇宫,但也是王府,和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虽然郭勋知道朝廷是有操作的:各藩王在当地的赐田、王府,陛下实则是“买”了过来。而在京城为他们造办新居,那又是各王府自己出钱,陛下只给地。

这显得很不近人情,可是在湖广之乱的影响下,只要还有活路,只要陛下又给了另外的出路,只要陛下还承诺了从此后不折色给俸,藩王们都把不甘压在心底。

要不然,需要户部来承担这么大工程的支出,早就闹翻天了。

“走!就在前面下船,我绕到南城和重工园那边瞧瞧!”

他并不急着赶到大同去,陛下是有密旨的,郭勋并不用着急。

花了近两个时辰,先到了良乡东北面,郭勋愕然看见一大排烟囱。

“遵化那边的铁厂,近乎悉数迁过来了。军器监、兵仗局、建设局的砖窑厂、宝金局的铁厂、宝源局的精铸厂,还有那个金坷垃肥厂,都在这边。”管家回头指着来时的路,“侯爷看到没?这卢沟河也在疏浚,那重工园在卢沟河畔还有一个码头。等疏浚好了,大船可直下三角淀,再入运河。”

遵化就在京城东北面,从唐时便是冶铁重镇。永乐元年,大明就在遵化建了官营铁厂。正德四年,更是又开大鉴炉十座、白作炉二十座,一年可炼生铁近五十万斤、熟铁近三十万斤、精钢六万余斤。

“悉数迁过来了?”郭勋有点不敢相信,“那边的铁厂就废弃掉?”

“只是近乎嘛。”管家解释道,“听说那边改为全部冶炼生铁,而这里都是炼熟铁和精钢。”

“……当真是。”郭勋又往西南方看了看,“这么多匠户在这,这良乡只怕要渐渐与京城连成一片。”

从这里再往东北走,郭勋终于是渐渐看到从京城正南通往良乡的新驰道了。

“建设局去年一年,便都是修这新驰道。”

郭勋看着驰道上的人来车往,不由得张了张嘴。

据说秦时,始皇帝修筑驰道,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道基之土,皆用金椎夯实。

如今,这一小段新驰道宽何止五十步?其上更不是夯实的黄土,而是铺了一层灰白渣子。

“……这不是石渣吧?”郭勋问道。

“是铁厂的矿渣。砖窑厂领了旨意,如今还只是先简单碎成渣粉,听说要试着烧制一种叫水泥的物事。”

郭勋已经有点目不暇接之感,看着面前有车子经过时候仍旧难免灰土飞扬的样子:“……水泥?”

“还没个眉目,然则陛下十分着紧。每到重工园,必定去砖窑厂见一见那个封了乡爵的郑魁。”

“那个试研印刷机时封爵的工匠?”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