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595)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今天就是跟你讲明白这件事。放心,朕都有安排……”

整个嘉靖九年,朱厚熜有太多时间做许多准备了。

和日本断绝贸易已经多年,为了今年的新钱铸印,朝廷虽然已经储银数载,后面也同样需要源源不断的白银进来。不能光进来而无法掌控,所以,一边打击走私,其实也一边在考察培养听话的民间海商。

如今,已经有充足的条件让阿方索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去了。

大明介入外滇局势,再介入交趾局势,都将是为了当地正统做主。

消息再传到马六甲那边时,满剌加王室也必定再次请求大明出兵。而阿方索如果煽动了葡萄牙人出兵交趾,大明一仗打掉他们不少的有生力量,再加上有阿方索这个内应,那么一举控制住马六甲海峡就有希望了。

之后,便是守住,便是源源不断的海贸之利。

皇明记在南洋找了数年橡胶树也没找到,朱厚熜想来想去,只怕正如一些作物一样,不是所有热带都有。东西方的物产交流,这贸易之事还是要做的。大明再如何,也不可能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打遍全球。

这南洋、东洋诸岛,劣势时是岛链,优势时便是边墙。海上长城建成之日,将来海洋时代的战略纵深就更宽广了。

花了一天的时间为阿方索解惑,此刻太原府城内,也是当地几个富商大族在过年期间聚会。

“没想到当年的国债,买得竟是这般值。这一回云南那边的国债,更是从去年初认买了之后,好处就来了。”王家的家主欣喜地说道,“福建那三家的船队,连年被查出暗中走私日本。牌照给摘了,多亏唐督台、武定侯说情,给了咱们。眼下有一桩大事,咱们山西商帮得一同出钱出力办妥……”

他们知道的,只是朝廷允许他们这一家往日本那边走。虽不用给鸟粪石,但税会更高,而且只收银子。

但哪怕如此,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条特殊通道。

倒是马甲家主说道:“咱们在海上没多少积累,还是要用到沿海的人。如今,倒是要寻上几家,结个姻亲。”

“这事好办!不光南直隶、浙江、福建,还有四川、贵州、云南,也要留心。打完这一仗,云南也要开边市的!那边的宝石、象牙、粮食……”

“那边多山,只怕要用马来驮运。”

“马怕什么?辽东边市那边攒一些,滇马也行……”

宣大一战,虽然于当时对这北境边镇的影响不小,随后也催生着机会。

现在西南战事还没正式开始,但他们又在准备着迎接新的机会。

而在两京一十三省,嘉靖五年之后到了嘉靖十年,要开始准备五年一次的大察。

去年国策会议商议数轮之后已经制告天下,不历州县不拟台阁,不主省政不补参策。因事临时铨选之外,大明诸官年年述职、三年小考、五年大察。

众人都心知肚明的事,今年大察一是为省级政区划分做准备,二是决定了有心仕途的官员能不能走上新的正确升迁路径。而嘉靖十一年开始,大明已经持续了数年的衙署改革,应该要稳定下来了。

每次都是这样,要涉及到有些人利益的时候,也总是涉及到许多人的前途。如何取舍,自然分化。即便有心挣扎一二,也发现太多人口是心非,挣扎只是徒劳。

大察只是吏部、都察院的事,杨慎责任感爆棚,却只感觉大明始终在走险路。

如果一切顺利倒还好,如果出现了什么变故呢?比如西南战事不利,比如北虏趁机大举寇边制造更多负担呢?

为此,正月十五望日朝会后,他给准太子讲完了课,又到养心殿劝问此事,问的就是北境诸边。

“……你忧心国事,朕很欣慰。北虏是时时刻刻要提防的,岂会没料想到他们探知了西南消息,也动什么心思?俺答与藏地那边眉来眼去,藏地距外滇又很近,应该说俺答很可能因此做点什么。”

杨慎满脸担忧,他怕的就是这个。

“臣年前回京后,又查出了一批去年在直征江南粮赋时心存侥幸的属官。湖广粮赋转运到贵州入殿,四川也是如此。国库存粮,实在不多……”

“别那么紧张。”朱厚熜叹道,“朕那么早便设了粮储号,诸王入京后,赐田尽归粮储号打理。”

“……粮储号有多少存粮?”杨慎很不喜欢自己身为户部尚书、却无法知晓大明实际储粮数目的感觉。

“去年新粮还没入库,朕也在等数目。总之,粮储号各地粮仓用的是诸王旧时赐地兴建,这本就是朕为了将来用兵或赈灾而准备的粮食支应网络。”朱厚熜倒也不瞒他,“黄锦,把去年的呈报拿来给用修看看。”

“奴婢遵旨。”

过了一会,杨慎看到了东西,而且是图文并茂。

舆图之上,粮仓的模样在大明形成了一个“丰”字。

中轴线从上往下,分别是原先的代王、晋王、沈王、郑王……

在黄河以北,自西往东有肃王、庆王、韩王、赵王、鲁王……

再往南,同样如此。大明原先分封各地的藩王,确实也大多在交通便利之处。

如此一来,如果粮储号真因为皇庄和藩王赐田在各地建了粮仓,确实近乎覆盖大明腹地了。

杨慎看着去年各粮仓储粮的数字,眼神复杂地抬头看了一眼皇帝。

“今年底大国策会议后,统一设立了国库,以后会形成定例。粮储号储粮多少,每年都会报过去备案。”

只是备案,如果有需求,自然还是要走采买的流程,无非都是为陛下办事,手续和结算可以慢慢来。

无论如何,皇帝手上有兵、有粮、皇明资产局手里有钱。

“臣明白了。”

杨慎这下是真明白了,他怕什么不稳?若真还是有人因为要拆分南直隶不认命,皇帝只怕乐于再充实一轮赃罚库,继续补充他将来北征南讨的家底。

临告退前,杨慎还是问了一句:“陛下,若北患绝了,云南平了,还会东征西讨吗?”

“……好战必亡?朕知道。”

朱厚熜对他有点PTSD了,昔年折磨杨廷和,现在一报还一报。

不过他也知道,杨慎现在是户部当家,他这是在尽职尽责。

所以朱厚熜只说道:“你就记住一点,朕不会为了一些开疆拓土的虚名就征战不休。朕不做赔本买卖。”

杨慎叹了一口气告退:“臣定会悉心教导太子殿下。”

仿佛驴唇不对马嘴,但朱厚熜只能无语地看着他离去。

意思是:您一根筋,我劝不动。您儿子,我得教他做个爱惜民力的仁君,将来好好休养生息。

有一种盼着皇帝陛下早日驾崩、大明好生安稳发展的忠诚。

“……朕且有得活呢。”

朱厚熜嘀咕了一句,而后思绪飘到了西北。

定下来要在西南用兵之后,就已经传令王守仁、唐顺之等人了。

北虏若有什么动静,今年大概不会等到入秋。

他们也要考虑过完冬之后马肥不肥的问题,若只是寄希望于南北两面对大明都制造压力、盼着大明在今年大换届和政区大改等事的情况下内部再有什么变化,那可要失望了。

入庙、英杰殿、多的两个尚书、多的一些总督……还有这三年又攒下的钱粮、多省已经在总兵之下募选而成的将卒。

大明内部还有哪个不怕死的,尽管上前一步。

小动作无损大局,钝刀割肉已经好多年。

嘉靖十年了,时代变了。

温柔了多年的大明,开始主动露出獠牙。

嘉靖六年不算,那是北虏先大举寇边——尽管有被引诱的原因。

现在第一个被主动呲牙的,是外滇的土司。

正月还没过完,二十六,西南边陲共有三路大军主动出击。

都说正月里不兴兵,不然兆头不好。但朱厚熜信这个吗?反手就给出了反例:史载,一月癸巳二十六,武王自周兴师。二月癸亥二十六,周师布阵于牧野。次日,冲杀当即得胜,昏,周占有商都,殷王纣自焚死。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