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608)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那进士以外不同学历选才授职统一招考又是何意?”

“这却简单了。”海瑞最开始就是从新式的小学里开始读的,现在一眼看穿了,“生员、举人,再要授职就不是像过去一般了。其他不说,官员举荐、吏部拣选,都会变。”

明初之时,由于多年征战,朱元璋曾经启用荐举制在短时间内补充了不少官员。

前几年新法增添了那么多官位,实际上也是通过官员举荐、吏部拣选,短时间内既补充了那么多新官位的缺口,也拉拢了不少官员支持新法。

现在新法已经稳固,自然就要进入更加规范的阶段。

不仅广东现在关心着这些事,各省生员莫不如此。而在京城,许多人已经造了两个词:九品试、八品试。

“倒也贴切。”朱厚熜听闻之后笑了笑,随后看向了严嵩,“真的再做三年文教部尚书?”

严嵩一脸忠臣:“三年太短,这新学制,诸省学子还不甚明了。臣只是搭了个架子,无颜称功入国务殿。再有三年,臣可把那三件事都办好。文教部新设,若论文教事部务,臣也当仁不让。”

“也好,那便先继续苦一苦你们父子。”

“臣岂能言苦,这学位学历、大学学制、统一招考,都是陛下远迈前人之千秋谋划。臣有幸助陛下试行之,乃是青史留芳之事,求也求不来。臣谢陛下信重!”

朱厚熜对于学制自然是很熟悉的,还有国考那一套。

现在的大明学子,不能说就此便进入了卷的时代,但确实要开始走不同的路线了。一套四书五经为根本就打穿科途的做法,不利于大明将来更多领域的发展。

现在嘛,会试可称六七品试,那么举人出身的、秀才出身的,自然是八品试、九品试。

还没办法直接走到按职位招考的阶段,进士和秀才的初始授官差距也过大,这些都还是现实问题:总要让人有动力、有盼头。

其实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参考之前的观政制度。

进士初始可以授七品,但不能再像过去一般直接就做知县什么的了,基层锻炼不能缺乏。

这样一来,实际工作中,进士、举人、秀才做的都是些八九品的基层事务。到铨选时,进士无非因为初始品级已经够了会占优势吧。

严嵩肯去做这件事,是因为他发现皇帝对他有提防了。不知是不是在浙江时提携、扶持后进的举动,让皇帝觉得他有野心。

现在严世蕃“犯了事”,他与其受到别人的攻击,不如退一步去挑起这个短时间内会得罪许多官和士子的重任。

削了官员提携举子、秀才的权力,让士子对科途感到更迷惑,这都是不讨好的事,唯独贴陛下的心。

只有礼部尚书严嵩知道,皇帝对于这一套新体系有多么重视,甚至将礼部拆分为礼教部和文教部。

也许自己有往孤臣走的这种趋势,才会消除皇帝对他的那一分提防。

今天是中秋节,国策大殿内有大会。

严嵩是提前过来向朱厚熜禀告刊发了学制改革之后各地反应的,现在他表完了态度,就告退先去国策殿那边等候开会了。

朱厚熜则低下头,看面前这份新舆图。

历时两年多,张孚敬当时奏请的事演变成为全国省级政区调整,如今终于形成了一个现任国策们都认为可以的草案。

只要朱厚熜在等一会的国策会议上点了头,这份草案就会在年底的大国策会议上商议确定。

目前这个草案,可称两京十六省五边区。

两京,自然是北京、南京。它们直接成为省级的政区,仍常设诸部衙。但北京和南京的日常民政,都分别由低于其他省主政一品的北京兆尹和南京兆尹来主持。

北京之下,只包括了顺天府的一部分。南京之下,则除了剔走溧阳、高淳二县的应天府,还有镇江府。

南直隶和北直隶这两个特殊称谓将不复存在,北直隶将在抠掉北京、宣大、保安州、延庆州后变为河北省。这个新的河北省,还包括原属顺天府南部的保定、涿州等县。

南直隶则成为了两省:长江以北,淮安、扬州、徐州、凤阳四府并做淮扬省,过大的凤阳府也拆分为三府,再依据将来治理黄淮的需要设了一些小的省辖州,省治位于淮安。

剩余部分除了南京之外,长江南北包含了苏州、松江、常州、宁国、徽州、池州、太平、安庆、庐州诸府和滁州、广德州,一起成为了一个新的江宁省,省治位于苏州。

除此外,其余诸布政使司都改名为省,算是把布政使实则受诸省总督节制从称谓上定了下来。省下,才设布政、按察、都指挥、提刑、治安、税课等司。

而省这一级,又把过去的边镇当中军政分野不算清晰的事情定了下来,各设宁甘、宣大、蓟辽、海南、台湾五个军民区。这里面,太原镇是特例,因为大家都知道陛下复套、驱逐北虏之意已决,将来也许不存在一个单独的太原镇了。海南和台湾两个特例,则是处于陛下要经略海洋的考虑。

两京十六省五边区,大明一共有了二十三个省级的行政区。

南京诸部衙虽然仍旧设置,但北京这边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类似于军务会议里设参谋,南京诸部衙,既是致仕前和仕途中混品级的闲职,便不予实权,只给民政方面的参谋建言权,可称为“南京六科委”。

不,现在是八科委了。

南京多出来的两省,满足了大明诸多三四品对于多几个向台阁走去的台阶。多出来的这一批省级官位,足以让不少人压制原先南直隶各府官绅心头的一些小九九。

而南京,既然是备份就备好份。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套都在,大明仍旧可以出这份钱把这一批官员养着。难道建言献策就实现不了万一北京有什么情况、皇帝带着一些人到南京搭配已有人员迅速建立一套新班子的战略目的?

淮扬、江宁二省还将南京包围着呢。

朱厚熜感觉大面上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是他们讨论了两年多的结果。

将来再有一些府县从这个省划归另一省管辖,那就都是微调了。

进入到嘉靖朝的第二个十年,大明的阶段性格局就要因此定下来。

国策殿内,每个参策面前的桌子上都备了点心,也有月饼。

今天既是重要的国策会议,也是中秋佳节。

朱厚熜到了国策殿之后,今天的会议气氛也比较轻松。

“政区调整,朕已经细览过了,就此定下草案吧。”朱厚熜环顾着他们,嘴角含着笑意,“今日过后,卿等这一届参策也进入了最后的数月。礼、吏、户、兵、刑、工六部改为礼交、人事、民政、财税、国防、文教、司法、工商八部,再加上都察院,这便是新九卿。治安司、大法院,通政使司,则向朕汇报工作。”

礼部和户部的拆分,使朝廷多了两部。民政管田土人丁册籍、赈灾等寻常民政,而税课总司并入后,新的财税部才是原先大明户部最重要的职权所在。更何况,今年大国策会议上会定下来新钱的发行和统一国库的设立。

至于刑部变为司法部后,专管天下刑名和诸省提刑司。过去,刑部的职权是受到厂卫的侵蚀的。这一次,皇帝明确了,锦衣卫将只在一些大案、要案上升到需要诸司会审时才会介入。

都察院专管纠察弹劾,大理寺则更名为大法院,它不会再只于京城设立。诸省府州县,大法院也会派员参与提刑序列审案,作为一道独立的记录监督程序。

司法上的改进,朱厚熜如今也做不到更好的层次,只能尽力加强这方面的专业性。过去,那都是地方一把手说了算,他们又能分出多少精力去审理案件?

这一届国策会议,真的就是对大明最系统的一次改变和定调了。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