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625)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现在倒不用、也不适宜就这么开始提出什么债券、证券的概念,只用先奠定更规范系统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基础。

一旦接受了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货币要通过流通才能兑现为实物价值等等这些概念后,杨慎随即就对未来的财计局面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而后便是和国债会付息相同道理的另外一个重磅手段:大明银行作为第一阶段的唯一银行,将推行有息存储。既建立另一个吸纳民间旧钱的渠道,更要将贷款这种业务也规范起来。

宋朝曾为了刺激农业生产搞过青苗贷,但如今第一阶段的贷款根本无需触及这个领域。要想让农户的收入涨起来,大明自有铁器、水利、种苗甚至将来肥业去打造相对好上一些的环境。

而大明银行的贷款业务,既有朝廷以赋税为担保的临时借支,又有以诸多国企为首的商业实体,更有工商业把基础再打牢一点之后更广阔的未来。虽然短期内大明银行还比较难实现贷款收益除去利息后的盈利,却也会走上正确的方向。

“最主要便是周转。只要有利息,不用的时候钱便存在银行,用的时候一般也不会一次全取出去用了。”朱厚熜调侃了一句,“对于银钱周转的奥妙,用修自然是不陌生的。放心,只要有利息,最先带头开户,把大量的钱存进去的,便是资产局底下的诸多企业。”

杨慎开始抠脑袋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崔元则已经头皮发痒好长时间了。

大明对于新钱、银行、国债还能有漫长的时间用来了解、习惯、接受,崔元忧心的事还有一点。

靖安侯府上,崔元忧愁地拿着三张宝票给孙交看:“老国丈,您给说说,这将来到底会如何?太祖、太宗和陛下的敕像,竟印在这宝票上,陛下执意如此。”

杨廷和、杨一清已经在英杰殿上站着了,顾仕隆虽是新朝国公,但对内平叛建功的他,被皇帝从礼部提交的名单里划掉了,并没有列入造像英杰殿的名单,只是立碑置于雁翅楼下。

而七十九的孙交仍旧精神矍铄。

他瞅着宝票上的朱元璋、朱棣、朱厚熜敕像,长长叹了一口气:“见天颜而不拜,已是惴惴不安了。”

“就是啊!”崔元很纠结,“您是国丈,我是驸马。这里没别人,我便直说了。这礼尚往来、求人办事,没个二五十两银子,大抵也拿不出手吧?这么一张宝票递过来,不显山不露水,本是极合适的。但如今印了天子敕像,您说收钱的人被太祖这么一盯,心里打不打鼓?”

孙交心想那大概是浑身的皮都一麻一痒,好像要和骨肉分家了。

但他知道崔元为什么来找他聊这个。

“……想收的,还是会收,法子多了。”孙交摇了摇头,“陛下也不是想靠这个来警醒官员要清廉。只要事情办好了,陛下向来是不吝赏个富贵的。自然,将来若犯了事,那便也多了一桩罪名。”

人活到七十九,啥没见过?贪污这种事,没什么好办法的,这是人性。

“哎呀!”崔元急了,“老国丈,你我也是十一年的交情了,何必还避重就轻?心里打鼓,却还是会收。宝票既然印制了,便定然要通行。这通行得越广,多年以后天子威严何在?既然是钱,还是数目很大的钱,走南闯北,难道举着贡着赶路?如今碎银子都想法藏着,这宝票,只怕还有人藏在鞋底踩着才踏实!”

两个天然的帝党并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把天子敕像和腌臜铜臭牵连在一起。虽然也有警醒犯罪的好处,但也是对天子威严无形中的消解。

试想,过去出门在外藏妥银钱的法子都是什么样的?藏裤裆里的都有!

过去使钱都是什么样的?青楼勾栏之中往娇娥怀里扔的也有!

将来呢?裤裆里藏太祖,美人玉体上撒太宗?

崔元想到陛下百年后有可能被这两位老祖宗撵着打的画面,不禁发抖摇了摇头:“天子威严越来越小,这不是好事!敬畏一失,可就难办了!”

“……莫非你是想让我问问陛下?”

“老国丈,舍您其谁?”

“……这可是国策会议上都议定了的事,国议殿上陛下金口玉言,也已经准了。”

“还不晚!这宝票毕竟面额不小,可以先只是兑银元。”

孙交叹了口气:“那我便去问问吧。”

做过户部尚书,做过参策,是皇后亲爹,还活到了七十九。

面对老泰山的疑问,朱厚熜哭笑不得。

他这些天一直给人上课。既有中圆殿里的小子们,也有国策殿中新一届的参策们,现在还要面对七十九岁的老同志。

孙交和崔元的顾虑很简单,也很真实:你这么不把皇权威严当回事,将来你的子孙们恐怕不方便啊。

这件事有着前因:重新设了宰相,放了权,如今更是统一国库,皇帝想用钱也只能在每年的定额之外再提出“申请”了。

没错,在孙交和崔元看来,就是申请,而非要求。毕竟,额外的开支是需要在国策会议上商议的。

现在自然没问题,你嘉靖牛批嘛。你提出来的要求必定是有理有据,参策们你也都能把握住。

但将来你的儿子、我外孙呢?你的孙子呢?

如今资产局这个钱袋子你能捏紧,军权你也能抓紧。

但军务会议总参谋也是文臣了,将来会怎样?

现在甘心接受要降等袭爵的宗室和勋臣,他们的子孙将来还能不能服服帖帖?

连司礼监的地位也已经被御书房排挤了不少!

若说这些只是为了再造大明、创个中兴盛世,那也就罢了。可是连天子、皇家的脸面也印在了钱上,从此变得庸俗,这又是为哪般?

“……原来崔元当时拐弯抹角的,说的是这事。”

于是孙交震惊了:“陛下难道打心底里就没想过这些?”

朱厚熜表情复杂:“朕确实没想过。”

这是思维观念的完全不同,朱厚熜实在见多了钱上印人头的局面,心底更没有太多对于皇权神圣的执着。在他看来,这么做是好处多多的,所以为什么不做?

如今被孙交直接一提,他想了想就说道:“百姓对天家不觉得那么神秘了,与将来的皇权稳固与否是两码事。朕实话实说,如今中枢改制,对国家更有利,对天子确实不如以往有利。或者换句话说,如果天子庸碌,不至于因此对国家祸害过重。如果天子想有所作为,那就对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他设计了更复杂的体系,将来的皇帝如果想要打破,一定会更难了。

在目前这种体系下,将来必定会渐渐走向虚君的那一步,国策会议只怕渐渐变为议会,而总理国务大臣成为实质的君主。

如今制度下的军权、财权、人事权、决策权、监察体系,也会带来诸多牵制。不论是皇帝想打破它回到从前,还是某些野心家想打破它重新整合,都会面临新的极大阻力。

毕竟,如今这个制度是皇帝甘愿舍弃了部分皇权换来的。任谁想要获得更大的实质性皇权,将来都会面临其他不甘心权力被收回的人的反扑。

孙交不理解的就是这一点,他的心态很复杂。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外孙是太子,他的心情不会这么复杂。

朱厚熜坚决地说道:“天下从无王朝当真千秋万代,若想传承得久远一些,该有些新的举措,有舍才有得。当然,朕也并非不为子孙后代考虑。虽然英主雄主难求,大约还是庸碌者多,但朕还是有办法的。”

“……臣斗胆请教。”

“那无非就是教育二字罢了。”朱厚熜笑了起来,“太祖曾有祖训,然世代变迁,大明在发展,内外局势也常有不同。朕那实践学、辩证法,正是要教会子孙后代这一点。既明其理,又有实践,终归不会差到哪里去。譬如载垺,朕让他去一趟云南,就是让他先看一看。载墌将来也一样,朕会让他同样先历州县的。”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