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681)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刘天和从总理河道衙门升任工商部尚书,他负责的工作范围确实大了很多。

工商部是这次部衙改革中越来越显得重要的一部。行采买法之后,虽然大多数工程已经只需要工商部来制定方案、招揽承建商行、监督工程质量和款项,但与此同时,天下企业、公司、商行、店铺的登记备案等行政手续也都归了工商部体系,成为新法之中商法、税法极重要的一环。

此刻听到张孚敬这么说,刘天和微微躬身以示尊敬:“总辅既有此言,当是另有要事吧?”

张孚敬点了点头,先看了看刘龙和杨慎:“这些年陛下励精图治,于宫中用度则能省便省。除继位之初整修了养心殿、清宁宫、日精门之外,这些年宫中其他大小工程,反倒都是为了外朝诸衙。昨日大典,外朝一带固然堂皇,然这些年后宫那边,走水也不少。尤其是嘉靖八年,西七所大火。十年,又有大火毁及未央宫。”

杨慎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到这些事。

一码归一码,朱厚熜登基十多年了,宫里大小火灾确实有一些。

其中最危险的,确实就是嘉靖十年,火势蔓延到了养心殿西北边紧挨着的未央宫。这未央宫,当时不仅住着淑妃文素云,还有那西洋昭仪卡萝丽娜及当时年仅四岁的三皇子。

本来已经定了修葺计划,但当时本就在筹备北征,而且次年底就有了朵颜部遇袭、俞大猷复土城战事,其后更是去年外滇、南洋、漠北都用兵,工程耽搁到了现在。

“国库统一,陛下贵为天子,也定了额数按年支用。然陛下如今威加四海、德泽天下,此次外国来朝,进献女官、内臣不知凡几。既有朵颜、兰纳、鄂尔多斯和亲恭顺之先例,自然更有后来者。陛下龙体康健,子嗣繁茂,为人臣者当有远虑。”

张孚敬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众人:“陛下设御学于中圆殿,不得已罢了。陛下有意言传身教,让皇子、宗室、勋戚之后明礼知义。如今一战获封赏者更多,能蒙恩入禁宫得陛下耳提面命者众,年齿俞长,御学如何还能设于中圆殿?为长久计,礼交部、工商部应当拿个方略,奏请圣裁了。”

得到皇帝首肯必定可以再连任一届的张孚敬在这个当口提起了对紫禁城再次规划修整的计划,严嵩当即说道:“总辅所言甚是!御学虽有文院长、张学正等国戚充任教习,但若设于清宁宫之南,则文华殿诸国务、翰林院诸待诏,皆可为师!”

杨慎心头一震。

太子已年满十岁,该考虑专设东宫了。

而皇子、宗室、勋戚之后的教育,若无文臣从现在就施加影响,那也隐患很大。

倒不是说大家都想对皇帝准备直接施加影响的这个群体插一手,而是如今大明国势强盛,若不现在就做些准备,到了皇帝年长时甚至下一代时,新旧勋臣们仍为了军功不断膨胀实力,对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隐忧。

张孚敬要借助帮皇帝重新规划修整紫禁城的名义,为将来的储君事、文武平衡事都留下一个框架。

严嵩不由得看着张孚敬:勇还是他勇,这件事,很容易让皇帝多想、不满。

夏言就在当场,他却点了点头:“茂恭所言甚是!”

他虽代表军方利益,但文臣出任军务总参谋,他本身就必须去做同样的事。

只是他有别的意见:“仁智殿的地方也足够大。”

一个是位于武英殿北面现成的仁智殿,只要不再作为几筵殿使用就行。一个是位于文华殿东北面、紫禁城内东侧还留有不少空地的清宁宫南北。

一个更亲近军务会议所在的武英殿,一个更亲近国务大臣聚集的文华殿。

张孚敬只笑了笑:“今日不妨先提一提,看看陛下的意思。”

于是在皇帝召见他们之前,重臣们已经就一件新的事初步交换了一下意见。

当各省名望最足的乡贤院正陪、各地业内威望最高的商行代表们见到大明最有权位的这批大臣之后,更加明白了今天不只是简单的赐宴。

朱厚熜很有兴趣。

对于那些主要是地方望族、有着至少举人出身的乡贤,他纯粹客套。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利用地方的宗族势力稳固统治,这只是乡贤院这个体系初设时必定会有的局面。

朱厚熜更感兴趣的自然是这些大明富商。

在当前的政商环境里,这些人能脱颖而出,无一不是脑子极聪明、极有办法的人精。

这之中,有晋商,有徽商,有粤商。

他们所经营的行业,除了旧的盐、茶、米、布、纸、墨、瓷器,也有新的轻工行业。

其中最为特殊的,自然就是肥业大佬金坷垃。

老实说,他的金坷垃肥厂的产能一直上不来,成本也难以真正压下去。一直到现在,也只有最成规模的粮储号和其他一些不怎么计较成本的大族用得起。

对此,金坷垃很是惭愧。因为他知道皇帝之所以对他另眼相看,是期待他的肥厂能惠及大明普通百姓。

奈何鸟粪石只能万里迢迢从海外运来,而他制成的肥一旦输运距离远了,也比不过农户自己想办法沤些肥自给自足的成本。

大明的农业技术改进,目前反倒是农具、水利和皇明大学院农学院的育种显得更重要。

众人都见礼之后,几位重臣各坐在皇帝面前最近的两侧,而其他人则都被赐了座,分几排坐在皇帝对面的殿中。

朱厚熜看得有意思,开口之后便说道:“若是皇明资产局底下诸企业的总裁也来了,这倒是能成为大明经济工作会议。”

一句话说得许多富商心热不已:就他们这些商人,也够资格参加什么大明经济工作会议?

看来,今天果然不只是为了见一见他们,盼他们多买传言中即将推行的十年国债,还另有重头戏。

“今日朕还是先讲讲课,说说你们的本行。”

汪直的“东家”许栋呆呆地听着皇帝开讲了。

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消费和市场,国家改善交通、提供稳定的内部行政体系所创造的环境……

许多的概念,有的不需要阐释,有的一经说道也很好懂。

除金坷垃之外,不曾面见过皇帝的众多商人此时只有难掩的震骇:高高在上的天子,这么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对他们所经营的老本行看得这么通透吗?

朱厚熜自然不能全然了解他们行商时会用的一些小法门、小手段,但他本来也只用说本质。

“务农缴赋,行商缴税,这道理便不用再多说了。”朱厚熜看着他们,“朕盯着大事,众臣辅佐朕,从整个大明收上来的粮食和银子固然有许多是要用在俸禄、饷银和其他诸多开支上,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大明内外安定,让百姓,让你们也能受益。”

铺垫这么多,不只是为了讲这个道理。

朱厚熜又道:“都不是上古年间了,有口吃的,有地方过个夜,活个二三十岁留下子嗣便行了。若是条件允许,谁不愿多活些年,吃穿用度更好一些?朕推行新法让百姓活得负担轻一些,那便是为了将来。要给人活路,要让人活得更好。能有闲钱买些东西改善生活的人口越多,你们将来做生意的市场就越大!”

“譬如这次北征,归附蒙民那么多,按理来说都杀了便一了百了。然而帐不是这么算了,只要他们不生出乱子,那么上十万口人,他们要活下去,他们的子孙要活下去,总免不了要买些什么货物。所以,何必都杀干净了?不光是他们,被赶跑的鞑子,朕也不准备全杀了。若是亲近大明,日子能过得更好,北患便真的从此绝了。所以,朝廷准备扩大边市的规模。”

说到这里,这些富商自然都心悦诚服又欣喜不已地齐称圣明。

过去是因为限制太严格,他们只能来倒腾一些国内的盐、茶、米、谷等等。边市的利润,更需要打点清楚边镇的文武两班,才有那个资格去做。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