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704)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路易斯有些震惊地看着朱厚熜:“您……知道这么多?”

朱厚熜微微一笑:“东方帝国绵延已久,不知多少人自西方来过。欧罗巴黑死病肆虐良久,教廷虽然贪得无厌,但百姓虔诚信仰,朕自然不会让若昂被人讥笑臣服于朕、是被朕册封的。”

东方皇帝连一百多年前肆虐不已、夺去了欧洲不知几千万人性命的黑死病都知道,路易斯确实感到十分震惊。

事实上,正因为黑死病的肆虐,教廷的权威才不断被损害,宗教改革这才开始萌芽。

而皇帝用的这个词,虽然还没有正式被提出来,但确实与一些地方的说法很相似,也十分符合那种可怕疫病的特征。

朱厚熜提到这些,不仅路易斯震惊,他震惊的表情也让张孚敬他们更震惊。

皇帝对于万里之遥的了解,仍在他们想象之上。

而朱厚熜提起这个话题,是为了借助这个难得的机会,多和路易斯聊一些。

作为欧洲的顶级大贵族,路易斯也许自己的实力不怎么样,但葡萄牙王室所能获得的信息绝对不会少。

他询问了麦哲伦船队回到西班牙之后的事情,提起了让路易斯更加震惊的另一个名字哥白尼,随后就是更多的名字: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

国务殿内,张孚敬他们渐渐有些震骇而畏惧地看着朱厚熜。

从这个葡萄牙国王的弟弟的反应之中看得出来,皇帝提到的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且是就在欧罗巴赫赫有名的、有些甚至还活着甚至刚成名不久的人物。

事实上,来到这里已经十多年,朱厚熜对于当年的记忆也在逐渐消退。

这就像是一个人成年之后,对于幼时的记忆会逐渐模糊。新的信息量,总是会逐渐覆盖旧的记忆。

与大明密切有关的一些,朱厚熜纵然思索得多、悄悄记录的也多,但遗忘的也很多。

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从这场交流中唤醒一些记忆。

朱厚熜问这些的目的,是要表现出一种好奇,让这个路易斯认为他其实是个很不错的人,是一个对西方很感兴趣的人,甚至是一个潜在的可能被西方传教的东方皇帝。

“当年,佛教从印度传到这里来,如今大明也有很多僧人。在大明的许多藩国,他们也信仰伊斯兰教,国主称为苏丹。”朱厚熜感叹道,“朕对基督教略有了解,但朕的帝国太庞大,对于传教一事,朕很谨慎,以免产生混乱。你们想传教,也殊为不易。不过朕今日与你相谈甚欢,倒以为可以先增进了解。”

他图穷匕见:“朕对你所说道的许多事情感兴趣,你回国之后,如果能够不断帮朕找来欧罗巴最新的书籍,那么也许朕会给你们这个机会。相信这样的话,你的兄长也会更加得到教皇的支持吧。”

仅凭朱厚熜自己一个人指引方向,许多科学技术上的突破还是很慢。

如果有不脱离于这个时代太远、太超前的一些想法,在碰撞之下或许更能激发大明那些潜在科学人才的潜力。

朱厚熜前生毕竟只是个会计,他能把控方向,知道更加系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方法论,却不能代替一些最基础的技巧和工艺改进。

比如路易斯刚才说了,哥白尼现在就是一个教士,他其实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但他确实因为日心说惹恼了教会,听说还被教会剥夺了结婚的权利。

达芬奇虽然已经去世了,但由于他常年为教皇及诸多王室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因此他现在留下的手稿也确实在被一些人收藏。

朱厚熜知道他的手稿中有大量的工程、机械、物理、医学方面的理解,他自然是想要从现在开始就系统收集西方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的。

这件事,既交待过阿方索了,现在又以了解西方的名义、最终也许能允许传教的名义告诉路易斯。

甚至还有暗示:“朕向若昂要求赔偿,并非因为大明急需这笔钱,这只是战败者应该得到的教训。但是如果能够真的成为朋友,朕将来不是不能从贸易的其他优惠方面,让若昂挽回一些损失。贝雅公爵,朕送了你们礼物,等你回国之后,朕希望能得到更多欧罗巴的书籍作为回礼。如你所见,朕富有四海,只剩下好奇心难以满足了。”

“伟大的皇帝陛下,您是我见过最博学又最包容的人了。”路易斯被他对欧洲的了解彻底折服,“您的善意,我一定会向我的哥哥传达。”

“接下来的时间,你可以让人先启程,把朕签订好的条约先送回里斯本。而你,难得来一趟,可以在朕的都城再住上一段时间,同样了解一下大明。”

朱厚熜不担心他在北京能探查到什么情报。

目前的北京,是整个大明气象最新、效率最高的地方。没办法,他们摊上了这样一个皇帝。

而本身,任何一个在东方待久了人,也只会刻骨地感受到这个庞大国家不容小觑的一面。人口、物产、和平程度、生活水平……

有了这些亲身体验,他再回葡萄牙时,若昂三世才会更加理智,更加愿意做这个大明在欧罗巴的代理人,为大明带来朱厚熜想要的东西。

而路易斯离开国务殿之后,刚才还和颜悦色的皇帝忽然严肃了起来:“不要被他恭顺而克制、知礼的假象骗了。卿等知道他们这等王公贵族,何以盛行这幅装束吗?”

朱厚熜的变脸让张孚敬他们一时不适应:是谁刚才就好像和他是老朋友一样?相谈甚欢不是假的。

“……请陛下赐教。”

朱厚熜眼中带着淡漠的光芒:“偌大欧罗巴,诸国林立。他们信的那个教,极为排外。不信他教,则为异端。而欧罗巴苦寒,教皇为尊数百上千年。虽有过大略一统,却始终堪称春秋之后的乱战之时。彼辈争战不休,野蛮、征服的念头是在骨子里的,这才会以那等兜裆鼓囊为荣。”

张孚敬没想到皇帝说的是这个,不免都张了张嘴显得错愕。

“上面雍容富贵,下面展露雄风,女子束腰鼓胸,他们是有什么本钱就要显露的。”朱厚熜看着众人,“区区葡萄牙,若当真不赔这笔钱,难道朕还当真劳师远征、他们当真便要身死国除吗?不,因为这笔钱他们拿得出来,或者赌他们赚得回来。在那时常征战不休的险恶之地,他们只尊奉实力。”

顿了一顿之后,他才说道:“这次是大明赢了,但是,朕御极之初,屯门第一战败得多惨,朕可始终没忘。朕夙兴夜寐,大明军器借鉴了西洋火器,这才略有赶超。然欧罗巴之大,英才也不少。当此大争之世,区区弹丸小国便能远征至万里之外,据有异族国土,劫掠四海,凭海贸之富一口应承白银千万两之赔偿。”

“这些,足够大明君臣警惕。”朱厚熜旧事重提,但如今的威望不一样了,“俺答丧家之犬,再难成大患。将来大明若有大敌,必来自于海上,来自于西方!国远路迢,大明极难远征之、击垮之,唯独这海贸之利、海上长城、海权先机,万不容失!大明富庶之敌皆在海疆沿岸,假使朕不曾重视海师,彼辈驾巨舰、以火炮来往海疆,如同北虏一般劫掠,则大明国本焉存?”

因为皇帝不一样了,所以倭寇暂时没有愈演愈烈。

但茫茫大海,来自海上的袭扰和劫掠,确实就像以前北虏寇边一样:防不胜防、追之不及。

“假使朕不曾重视海师和火器,此后每有夷贼自海上来,每一战都如屯门第一战那般,大明将如何?”

朱厚熜发出了灵魂拷问,不是为了要彰显先见之明,而是断然传递旨意:“海上长城乃不移之国策,卿等需谨记!”

第423章 人见人爱严世蕃

要筑海上长城,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而海师提督靖海伯赵俊,加上工商部尚书,则给朱厚熜呈上了更具体的困难之处。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