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708)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自这一天后,大明对日本的战略也正式开始谋划。

而大明再次进入大换届的年份,参策中尤其是国务大臣中有希望空出来的缺,自然提早很久就开始了暗中的角逐。

其中既要有其他朝臣的推选支持、进入初步的名单,更要有皇帝的支持,最后被点选。

张孚敬的地位早已得到允诺,严嵩的可能性也在随后的一些试探中得到了皇帝委婉的答复,杨慎、刘天和都能再进一步、位列国务殿。

这样的背景下,严嵩有更大的可能性、又是奉旨为儿子准备婚事,他最终还是很快和礼交部的一位右侍郎结成了亲家。

隐隐的格局里,皇帝似乎已经在促成组建一张将来日本的权力网。

文臣、武将,都不缺乏。

这意味着,皇帝对日本的规划,不是纳为实土,也不是想南洋那样只设一个都护府牟利,而是要真正在那边推行大明文教。

这也好理解,毕竟相隔实在太远。

既然要达到这种目的,那么日本的将来在大明皇帝眼里只怕仅有一种选择了:以大明代之,正式册立新主。

那是真正的一国之主!

包括严嵩在内,没有一个人认为那是可以染指的。

所以,会是哪位皇子?

宗室制度本就已经再改,藩王居于京。

但不久之后,又将有新的做法,藩王可封于域外之地,有实土,有兵有民?

皇长子越王已经十三岁,这一天,只怕不会太远了。

所以,怪不得皇帝并不那么敏感于东宫开府建衙。

因为将来,不管是哪位皇子,都有可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因为是留在大明,还是随着某些皇子去域外立足,文臣武将们的选择更多了。

或者说,几乎都可以看皇帝点选那些人。

一旦被选中,那么去了之后,既仍旧是大明臣子,在那自成一统的域外新国,也必定是就藩皇子们倚重的文武重臣,在那里位高权重。

甚至同样只是家中后辈、分支前去辅佐,一举两得。

嘉靖十三年,大明皇帝陛下对于未来大明的想法终于显露更多。

内部,新法诸策基本已经全面铺开,后面只是继续推行好、见到实效。军改之后,恐怕就真是国富兵强的局面了。

外部,俺答远遁漠北,经略西面意图再起。

南洋设了都护府,葡萄牙万里来降,海贸之利成为大明君臣新的期待。

外滇暂止兵戈,但缅族、孟族、掸族的矛盾仍然在。

交趾南北黎、莫两朝并立,宣交使馆仍旧依托海贸行在挑动纷争,夏言很清楚皇帝的最终目的是那里成为实土。

辽东三个边市,朵颜三部、女真都在大明要开发东北的战略中有新的用处和引导。

而朝鲜,大明在等着他们王储之争的白热化。

日本,又开始了谋划。

这一些,是身居高位的重臣们开始为自己、为家族子嗣谋划未来的依据。

但对年轻一代来说,他们还只是准备着踏入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明年二月,又是会试。

已经成为江宁省一部分的徽州,二十二岁的胡宗宪准备启程。

因为乡试年年考,所以他中举人的时间更提早了一些,这是新法给新一代士子带来的最大利好。

他对自己的把握不是很大,所以准备提前去京城,多请教一些人。

但四川的赵贞吉却很有把握。

因为虽然七年前他就名列四川乡试第四,但在杨廷和致仕回乡后他去拜谒时,杨廷和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也对他有了新的建议。

“将为社稷器,吾儿慎弗逮也。”

有杨廷和的评价,有听从杨廷和继续研习新学的六年沉淀,赵贞吉仍旧在四川潜心苦读,并不急着进京。

他的祖上做过南宋丞相,他的志向和目标,同样是如今出现的总理国务大臣。

厚积薄发,赵贞吉相信杨廷和的判断:新法初期朝廷缺乏深刻理解新法和新学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一飞冲天的机会越来越少。如今朝堂上的格局,也带来了新的年资秩序。嘉靖八年的那一批,和唐顺之他们相隔太近了……

所以隔了两界,嘉靖十四年,会是最适合赵贞吉进入皇帝视野的一年。

他要以更强的姿态进入皇帝的视野!

此时,早已进入皇帝视野的海瑞在京城已经不知被抛过来多少橄榄枝,但他谨听着皇帝的教诲,安心学习。

他感受得到皇帝对他的期待,君父恩重如此,海瑞很担心自己有负圣望。

天资有限,就要努力,更要守心。

在广西梧州,广西总兵官的家里,戚景通匆匆回家,身上还穿着甲。

“父亲!”与原先不同,戚继光已经九岁了。

“你祖母安好?”

“回父亲的话,祖母身子很好,就是常常惦记老家。”

戚景通点了点头。

从张孚敬到山东开始,戚景通就有了不一样的官途。

他自知天资并不算好,故虽然命途更改,有了一子之后仍旧命名为继光。

昔年,戚家是因祖上戚祥得太祖之恩,才有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的光荣。皇帝昔年南巡时特地问起过戚景通,这件事张孚敬对他说过。

而后来调任广西总兵官,成了一方重将,此前去京城参加那军改会议时,皇帝私下里还问了问他儿子的近况。

广西事务繁多,交趾献回了三府之地,藤峡盗乱的隐患仍在,戚景通一直忙得不可开交。对于皇帝的关心,他也只认为那是皇帝对他释放的客套善意罢了。

但是对于儿子的培养,他确实不曾松懈。

结果现在,京里传来的御信让他不得不亲自赶回来。

“你准备准备,随督台入京。”

戚继光有些懵懂:“入京?为什么?”

戚景通心里激动,但仍旧表现得严厉:“此乃陛下旨意!入京之后,到新建侯身边照料,入锦衣卫学读书!”

“……新建侯?”

“陛下殊恩,你万万要用心!”

戚景通不明白是为什么,但是名为照料年迈的王守仁,但跟在身边言传身教,这又如何不是王守仁在兵法和学问上关门弟子的意思?上一个这样的人物,是唐顺之!

隐隐有一种担心戚景通不够能耐把儿子教好的感觉。

皇帝居然为了此事专门通过御信降下旨意来,戚景通立马从交趾边境的三府赶了回来。

一是要送送广西总督去京城参加大国策会议,二就是为了这件事。

还只有九岁的戚继光自然是更不理解,但他只能开始先收拾行囊。

而紫禁城里,朱厚熜正在讲课,面前除了太子朱载墌和越王朱载垺,还有睿王朱载堚,肃王的庶幼孙朱弼楝,灵璧侯的孙子汤世隆,更多了一个太子伴读张居正。

他看着这些年少的面孔,心思却分了一些在十年后。

那时候,他们就都成人了,朝堂也会不一样了。

在朱厚熜专注内政和技术进步,继续打牢基础的这段时间里,对外更多的是外交、经济和文化手段。

那时候的大明会很不一样,但一定也有新的问题。

比如说……围绕皇子们的朝争,新制确定后的僵化和贪腐……

“今日讲必然与偶然……”

盛明煌煌

第425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三月初,马六甲城的西北面,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缓缓往东南驶来。

其中最大、最舒适的一艘商船上,一个年轻人紧张地看着两侧若隐若现的海岸线,有些紧张地问着一个人:“路易斯阁下,没有战舰的保护,真的没关系吗?要是有海盗怎么办?”

“不用担心,我亲爱的弗洛多。”回答他问题的,正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的亲弟弟贝雅公爵路易斯,“这里离马六甲港已经不远了,海峡外面也许还会有危险,但在这海峡里,没有多少大胆的海盗敢在这里抢掠。”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