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746)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那不是蒙元入主,那不是大家相差并不远的一时下风,那是令人更看不到希望的落后。若打仗,便好比没有盔甲,挥舞着木棒去迎接箭雨。严嵩,你领礼交部事,对大家讲讲阿方索转述来的西班牙在那所谓新大陆的事。”

“……臣遵旨。”严嵩回忆了一下,开始侃侃而谈。

此刻,他自然知道了皇帝是想强调什么。

西班牙在阿兹特克帝国的巨大成功已经是欧洲上层十分轰动的事,仅仅那么点人就彻底奴役了幅员辽阔的阿兹特克帝国,已经接近神话。

但这是活生生正在发生的事。

“也许有那里内斗的原因,也许有他们懦弱的原因。但是,欧洲人凭借更先进的火枪火炮,在天下四处开疆拓土已经是实情。满剌加如何被灭的?区区葡萄牙又是如何觊觎大明的,你们已经都知道。”

朱厚熜沉重地说:“你们或许觉得朕杞人忧天,或许觉得如今大明枪炮仍旧胜过他们。但是,大明若始终万般皆下品,而欧洲人尝到了甜头,推崇新事物、新技术,这样下去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又会怎么样?葡萄牙国主吃了亏,现在就派了亲弟到大明,想学我大明诸多好用的技术。朕重实务,他们更重!”

张璧说了说话:“陛下忧国深远,臣实敬佩不已。如今陛下圣明远胜历朝之君,大明江山永固无忧矣。今日蒸汽机制成,陛下之喜,臣等久不得见。此物既有大用,还请陛下剖解,臣等自当照办。”

他以为铺垫应该足够了,一边拍马屁,一边想引出正题。

朱厚熜却只瞥了他一眼,继续说道:“靠朕一个人,靠一两代人,又有什么用?”

张璧不由得微微张了张嘴,胡子抖了抖。

虽然好像陛下不是在针对谁,而是说在场的都……照办也没用。

什么事情这么难办?

杨慎也不理解:“陛下英明神武,太子殿下尽得言传身教,臣等用命,似张伴读、胡伴读、沈伴读这些后辈也一心忠君用事,难道不能解陛下之忧?”

朱厚熜指了指脑袋:“思想的问题。”

“……”

“朕那三问,你们都以为朕只是要天下官员廉洁奉公吧?”

朱厚熜重点看了看严嵩,因为他的明文奏对里,宗旨就是廉洁奉公。不能说错,但现在看过的一些回答里,还是没人触及到根本。

“民心便是天命。爱民如子,才是辅佐陛下江山永固的正道。”张璧开始找补,他说得也没错。

但朱厚熜又吓他们:“所以说是思想的问题。朕都说了,君臣都是钢铁机车面前的螳螂,你们当朕是危言耸听吗?”

养心殿的院子里寂静无比,皇帝坐在他的皇宫里,对最显赫的重臣们说出这样的话,谁接话?怎么接?

“物理大道就在那里,任君臣怎么轻视商人、匠人、农夫,技术都会进步,快慢之别而已。”朱厚熜悠悠说道,“如今虽有了些不同,但除了朕之外,卿等哪个不是仍旧心里高高在上?有官位就该富裕显赫,想多赚点就要搭上官府的线。如今当然没问题,将来呢?咱们这里仍旧换汤不换药,人家欧洲那里可没有这等包袱。”

“在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的时间里,快慢之别,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了。朕的噩梦,终有一日是必定成真的。”

朱厚熜这句话说得极为笃定,极为诚恳。

可是众人实在想象不到,如今他们所了解的那西洋欧罗巴,有朝一日能成为令大明绝望的敌人。

尤其是在皇帝极为看重的那蒸汽机刚刚制成的此刻。

朱厚熜看着儿子,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现在自己是一副杞人忧天的模样,可历史上开倒车的事还少吗?

如今已经有的一些成就,莫不是他一直力主、一直支持。

他有动力,因为他知道自己托噩梦之名说的事是真的。

他现在仍旧担忧,是因为知道自我改良绝对不如欧洲那边将来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来得彻底。

若只为了铲除后患就去犁了欧洲?那也未免太低估一些固有规律的力量。

掌权二十载,他又何尝不是成了一个裱糊匠,只能尽量从自己的理解给出解决方案,内外并举。

对外,要开始筹谋将大明的标准推出去,尽可能构建以大明为核心的全球经贸体系和国家间关系。真让地球上只有一个大明?生产力不支撑的,太赌了。

而对内,自然是要尽量松开地主阶级已经如此稳固的制度对生产力全面进步的压制。

商人是经济的润滑剂,工匠和科学家要被真正重视起来,官僚必须不能因为惧怕那种过去“下品”的力量膨胀觉醒。

要不然,如今的博研院和一些科研、基础项目,就仍旧是朱厚熜版的“豹房”。会有一些成就,但不足以燎原。

生产力的进步,新的生产力工具的全面铺开,是离开不了官僚们的理解与支持的。

朱厚熜说出了今天安排这么多的真正目的:“今年大国策会议,要立下宪条,要真正辩明这大同党的宗旨。要在宪条和宗旨里,让士农工商的利益都得到承认!思想不改变,朕百年后,烟消云散是一定的。如果说朕当初推行新法,还只是官绅之间去了一批,上来一批。那么如今,官绅是该清楚自己要换一种身份和心态去看待农工商的,别等到真成了那只螳螂才后悔莫及!”

第443章 生产力高于一切

农工商的利益得到承认,这是皇帝提出来的要领。

养心殿院子里很安静,郑魁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已被封侯,今晚朝廷最重要的大臣们亲自陪酒,这还不够吗?

但重臣们的沉默让他明白,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张璧这才不再冒然开口了,杨慎已经是内定的下一任总理国务大臣,他斟酌着说法。

三十多岁以前,他只知夸夸其谈指点江山。正德十六年到现在,他已经从地方具体的实务里、从杨廷和与其他长辈的教导里、从皇帝提出的新学和新法里学了这么久。

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不是去保护农户的利益?

允民船下海、广松商禁,不是去保护商人的利益?

工匠能在企业有官职、不能再以奴仆视之,不是去保护工匠的利益?

皇帝这么说,那自然就是还不够。

或者说,实现不了皇帝想要达到的目标:在物理大道和人理大道上,大明都能始终走在前头。

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是因为疑惑、不解吗?

不是。

为什么唐宋以来,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自从用了科举来消解门阀世家察举把持权力之后,皇帝前些天讲过许多的阶层概念也在变化。只有读书,哪怕没中举人进士、没有出仕为官,在权力、财力、阶层影响力方面都可称“上层”。

商人其次,有财力,有自己经营出来的人脉圈子的影响力,是中层。

而农工,自然就是底层。

现如今皇帝显然是觉得做到如今这样仍然不够,那么就必须触及到最根本的问题。

从权力上,从财富上,从名声上,都要形成制度上的路子,提高他们的动力。

那不能是皇帝本人的另眼相看,皇帝需要的,是读书人这个群体的一致认可。

杨慎开了口:“陛下定然早有所悟,不如再为臣等解惑。恕臣愚钝,对这宪条、宗旨,骤然听闻,不能明其义。”

“所谓宪条,便是君臣万民皆遵从之。可以再更改修订,那也是君臣万民商议之后大多准许。所谓宗旨,便是上自皇帝、下到百官万民,凡大同党之党员皆应以之为理想、为目标。”朱厚熜稍微停顿之后补充道,“诸法律例不得违逆宪条,天下党员不得背叛宗旨。”

他们又在深思,朱厚熜倒是站了起来,背着手走到院里的树下。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