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774)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号角声吹响,平静的河谷大乱起来。

在这天山的眼睛旁,这一次,只会是叶尔羌在仅仅一代半人之后重归东察合台治下的战争。

至于大明接不接受……接下来,俺答要回到河套宣宁的北面,让大明必须仍旧和吐鲁番保持畅通的贸易了。

他相信,就算大明如今很强,也无法应对来自万里边境都是敌国的压力。

在这几个方向,维持住现在的局势,就是俺答能做到的最好结果。

机会,只可能在将来。

或者等如今那个皇帝死掉,或者大明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

对于周边正在发生的事,朱厚熜暂不知晓。

此时此刻,大明正在举行殿试。

奉天门内,国议殿外,贡士们一视同仁,都在丹墀下的平地上答题。

如今有博研院,粗略推看一下天气,是能做到的。

就算不准,以北京轻工园里如今的产能和大明民间的工商业,仍旧能做好准备——比如此刻被分割为三大区域、每个区域都用木架和轻纱帷幔隔开的考区、考位。

被遮挡了视线,贡士们感觉也不错。

虽然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像自己这么心神不宁,但至少也不会让自己这丑态被皇帝、重臣看到。

题太难了。

也许官府方向的考生不会这么觉得,但是企业和科学院方向的贡士,没考过这样的题。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选择官府方向的考生,这回来到考位上之后,也赫然看到他们每人的案上还准备了一个算盘,数张稿纸。

他们的考题,也有不少实务题。

跟工程有关的,跟赋税计算有关的,跟官吏俸禄及公务开支有关的,需要他们用算盘的题至少有三道。另外,还有一些附加题。

还是春日里,但不知有多少人汗流浃背。

他们的父辈当年常说科举难,那也不至于难到这种程度吧?他们还不是一个个云淡风轻、清雅至极?

其他考官如今正一起坐在国议殿里,许多人也是刚刚才看到题目。

这时,他们不禁把目光看向了杨慎和杨博。

“总辅,首席,唐国老,这题目……也着实太难了吧?”

杨慎倒是平淡地说道:“企业和科学院方向的题,都是陛下出的。官府方向的题,我们几人虽先拟了奏请圣断,陛下也以为可。殿试既不除名,那么题目出得难一点,自然更好分高下。昔年我那一科若是也很难,我也不至于恃才傲物,自以为才智卓绝,蹉跎了十余年。”

其他人就只感觉无语。

你这个状元,说这样的话合适吗?

但是让新科进士感觉到“难”,似乎确实有利于他们出仕授职后谨慎一些,把姿态放低一点。

同样的,这么难的题,如果仍旧能够脱颖而出,那就确实是才智非凡,可以重点观察。

养心殿里,朱厚熜也在看一个人做题。

这做题的,是睿王朱载堚。

他的亲生父母及兄长姐妹已经抵京,他如今得到朱厚熜另眼相看,本来也不用再考什么进士得恩典。

但是既然殿试确定了有三个方向志愿选择,其中还有科学院这个方向,朱载堚还是主动奏请,说想考一考皇帝和诸位院士一同出的题。

现在朱厚熜旁边,还有一个小孩子。

这孩子才五六岁模样,他好奇地看着睿王答题,又懵懵地看着皇帝。

答题的是他的远房堂哥,监考的是他远房伯父。

作为郑王的嫡长子,朱载堉不知道为什么被皇帝叫进了宫。

朱厚熜当日安排了下去,还真找出了朱载堉。

喊来一看,果然是聪明异常。

既然是难得的科研好苗子,本来历史上也有那么显赫的成就,朱厚熜自然是要把他带到身边来好好培养。

现在已经长成的一代有朱载堚,下一代又有朱载堉,朱厚熜觉得宗室子弟还当真可以尝试培养起这种风气来。

本身既享受着宗室俸禄、又有粮储号及皇明资产局一些分红,宗室子弟相比普通人家还是更有基础搞科研的。

在这个年代,搞科研向来就是富人的兴趣。没点经济基础,怎么搞?

如果不是朱厚熜提供的资源,陶仲文没有那么多东西烧,他怎么获得如今这些知识积累?

朱载堚奋笔疾书。他主动奏请,不是要邀宠,只是再次向皇帝表明他的心迹:他喜欢这个,擅长这个。虽然父母因为皇帝而身陷高墙内十余年,但他没有怨怼,更不会掺和到将来的纷争里。

以朱载堚接触到的资源,以他这么多年本来就专精此道、还有一线研发经验的经历,这套殿试题,他花了不到四个小时就答完了。

“国议殿那边,科学院方向的可有人交卷?”朱厚熜问了一句。

黄锦无奈地回答:“陛下,这可是殿试!即便提前答完了,又有几人会提前交卷,落个狂傲名声?”

朱厚熜笑了起来:“说得也是。”

说罢他先看着朱载堚的答卷。

本就是出题人之一,出了这些题,为了后面再鼓励这些选择科学院方向的人,朱厚熜自然要先把这套题搞清楚。

他有这个能力来评卷。

看完了之后,朱厚熜有些感慨。

“答得极为不错。”

“陛下谬赞了。臣自小入宫进学,陛下教导多年,臣若答得不差,也只是勤能补拙。”

朱厚熜深深地看着他:“兴趣和志向,都是最好的老师。载堚,你研制显微镜,参与研制蒸汽机,朕只赏了你一个恩典,那却是不够的。郑魁得了新世侯,你已贵为亲王,如今能答出这份卷,朕要给你一份荣誉。”

“臣不敢……”

“不,这也是一个任务。”

朱载堚这才说道:“请陛下吩咐。”

“宗室之中,你是第一个科学院院士,这就是朕给你的荣誉。”朱厚熜看着他,“自会有人不服气,但相互较劲、你追我赶,这也是物理大道往前走的动力。载堚,再做出成果来,让天下人知道,朱家子孙里不仅有明君,也有才智卓绝、惠及万民的圣贤!”

朱载堚吓了一跳:“臣岂敢……”

“身后名,你怕什么?”朱厚熜哈哈一笑,随后才悠悠说道,“你这一生,因为皇兄和朕而改变,饱经坎坷,时常不安。如今你学有所成,已然青史留名,朕的心里其实是很宽慰的。继续走下去吧,将来,皇兄皇嫂在天之灵会以你这个嗣子为荣,你生身父母,也不会怪朕让你们骨肉分离、让你庸庸碌碌。”

“陛下……”朱载堚哽咽了一些。

朱厚熜看着他长长叹了一口气:“你不知道,朕多希望有你这样一个在科学大道上有如此建树和潜力的亲儿子。”

说罢看着朱载堉:“不过,倒也没关系。朕是宗室和大明共主,你们有成就,对朕来说都一样。载堉,你也很有天分,向睿王学习!朕盼着,宗室内奇才辈出。”

“……是。”虚岁才六岁的朱载堉奶声奶气地回答。

站了好久,腿都酸了!

日渐西斜,贡士们才在浑浑噩噩中走出奉天门。

科举路上最后一份答卷是答完了,接下来就只等待结果了。

几天之后,是哪些人能从御道出宫去?

谭纶再次回头看了看奉天门,目光深远。

最后交卷时,皇帝出现在了国议殿。

皇帝看过他一眼。

第458章 吴承恩和未来

从这一年开始,三鼎甲有了新的定义。

在过去,三鼎甲是指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都夺得第一。

在科举的历史上,这样的人极其少。

诡异的是,不光这些连中三元的顶级学霸,哪怕是每一科的状元,最终成就似乎都一般。历史上最终留下更大名气的,往往不是状元。

反倒是嘉靖朝,情况似乎不一样了。

第一个总理国务大臣费宏,是成化二十三年的状元。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