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802)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从河套回来后,他代表军务会议出面奏请皇帝直接“开扫”,这件事还是引起了其他国务大臣极大紧张的。

让严嵩猝不及防是一面,其他文臣更加担心的是大明军队四面出击的过程中,将来只怕遗留无穷的武将甚至地方割据麻烦。

当然了,前面的戏没有演足,直接一句吊民伐罪就去扫灭小国。就算胜了,终究也免不了外侵者的身份。族裔虽近,人家毕竟也是在一个地方关起门来过了这么多年。而国战一起,留下的许多带着国恨家仇的人,对大明后续治理来说也是大麻烦。肉眼可见的便是大明军费开支必定会上一个数量级。

由分封的诸藩也负担部分军费?那只能说是将来稳定之后的状态。在稳定之前呢?分封到陌生地方的皇子和文武群臣,又怎么可能快速建立起他们自己的稳定税入?

于是有了现在这一招。

唐顺之是懂得这一招的厉害的。

说白了,大明最强的一刻,是凭借强大的国力引而未发的那一刻。

在这种势面前,大明只要定下新规矩,把这些新规矩定得多一点、影响大一点,诸藩就不得不自己去考虑取舍。

他们内部的矛盾、他们之间的矛盾,都大有可能会在大明引而未发的这段时间里爆发。

一旦真的爆发了,乱得不行,大明再出手就既有可先后选择的余地,又会遇到更小阻力。

说白了,大明既然诏告了新规矩,有些不愿遵行这些新规矩的藩属国内部,也会有想要借着这件事上台的“亲明派”。

宣交使虽然暂时都撤了,但这不是都开放着贸易吗?往来的商人,恰是最好的媒介,还有利益往来。

唐顺之知道,夏言和他当时还是用力过猛了一些。

如果军方的重要性随着大明的这一轮大行动过分膨胀了,对皇帝来说也不好办。

要知道如今的军方,已经大异以前了。

将来再驻守诸藩,武将流官当真还能让皇帝感觉到如臂使指吗?

现在的做法,就是让礼交部提前占据好以文制武的位置,也让皇帝直接掌管的厂卫力量和皇明资产局力量先发挥作用。

等将来一切都成了,军方才不致于轻易出现乱子。

唐顺之倒没觉得太惋惜。

他年轻,所以必定得帮夏言来做这个先锋,既为了他将来接手军务会议铺垫,也向皇帝表明他不会与将来的国务殿保持完全一样的立场。

他年轻,所以他也不在乎一定会按这个方略走。夏言自然是想在他任上做出更大功绩的,但唐顺之反倒更盼着慢慢来,给他时间。

大明对诸藩的方略,最终也是一个平衡结果。

唐顺之感叹的,只是皇帝手段的耐人寻味。

而且说实在的,这一套外交玩法,确实也超出唐顺之等顶级重臣的理解。

确确实实,丢开了“上国”的包袱之后,反倒显得更加面慈目善,而可运作的余地也大了这么多。

过去名义上形同父子,但哪有当“爹”的直接就去暴揍“儿子”,而“儿子”还必定仍旧孝顺异常的?

这可是国与国!

唐顺之也感慨严嵩的运气好。

他儿子在东边经营多年,这一次真正出手之后,随着一个对马岛宗室攻略本岛的行动和一个大明即将远征东瀛的消息,竟引得他们的九州诸侯出手劫灭琉球。

已经有出头鸟了,名正言顺。

唐顺之在文华殿和其他国务大臣们开了个小会,确定了一下大明各方面的准备和明确要求之后,就和严嵩一起离开前去乾清宫。

其他藩属国使臣的事大致上就办完了,接下来无非是择吉日正式代表诸藩国与大明签订那个寰明贸易协定。

但是琉球和朝鲜的使臣,还有具体的事情要和大明一起商议。

乾清宫内,夏言已经等候在那,皇帝正与尚元、毛龙吟、李山希、尹元老说话。

见到唐顺之和严嵩出现,朱厚熜点了点头:“都到了,那么现在可以正式开始商议一下,如何根除倭患了!”

……

“严大人,您必须请求增援了!区区对马一地,挡不住御守联军!”

对马岛上,宗晴康在严世蕃面前表情焦急。

严世蕃却悠哉悠哉地说道:“区区大内氏联军,渡海来攻对马岛?他们又不是不知道,这里有大明战舰。”

宗晴康绷直着坐在那,严肃无比:“自从义调回来后,如今细川氏以尊皇攘夷大将军自居,大内氏以御守大将军自居,都已经是叫嚣着要御上国王师于外了,岂会顾忌严大人的战舰在不在对马岛?”

严世蕃摆着手笑道:“我不是说他会顾忌,而是说他能不能。”

宗晴康愣了一下,然后说道:“那可是大内氏、毛利氏、岛津氏及数家联军!纵然上国战舰威力非凡、将士精锐,他们毕竟是二十倍于在下兵力啊!”

现在的宗晴康是真的苦盼王师早点来。

本来还和他约定好要一起围攻大内氏的毛利元就和大内义隆,现在却调转枪头说他是大和之贼。

在突然的“背叛”下,宗晴康也丢了刚刚在大内氏领地内拔下来的本岛据点。

而岛津贵久凭借先焚毁首里、劫掠琉球而让大明难以从西南方攻来的声望,也加入了大内义隆的御守大将军联军。

条件嘛……好像是大内氏控制的北九州地盘,还有大内义隆再收义子之后与岛津氏结亲。

至于尼子氏,现在则举棋不定。

因为尼子经久终于老死了。活了八十三的他,可谓见证了整个崩坏的战国时代前半段。

现在,尼子晴久还没有打定主意是加入细川氏的阵营,还是在腹背都受到御守联军、宗晴康的压力和将来大明当真攻来时也要直面明军的压力下,选择倒向如今盼着大明来解救困境的天皇和幕府。

那样的话,宗晴康就不再是敌人了,反而可以谋算着将来臣服于大明和幕府,一起瓜分中国、九州、四国。

可在尼子晴久忙着操办爷爷尼子经久丧事的这当口,御守联军走出了准备合攻对马岛,再次稳固“御明”前线的一步。

宗晴康看着严世蕃,心里暗恨却又不敢宣之于口。

他说道:“严桑,皇帝陛下给天皇和足利将军的国书里指名道姓要大内氏和细川氏被绑到大明伏法一事,你为何不先对我说?”

严世蕃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陛下国书,我为臣子,岂能先看?”

宗晴康心想你怎么可能事先不知道?

严世蕃只说着:“倒是没想到,你们这么喜欢大赌。大内义隆转眼就自封御守大将军,倒显得能赢了大明王师一样。现在嘛,更是放着有杀子之仇的尼子氏先不管,殊为不智。”

“难道严桑看不出来,如果攻下了对马岛,既是大涨声势,又能南北夹击尼子氏?”

严世蕃只是不以为意地说:“可本伯爷在这里!他若是在这里折戟呢?现在能承担得起所谓御守联军被本伯爷区区护航战舰击溃的声望损失吗?若连本伯爷都拿不下,他还自吹什么御守大将军?就算万一他胜了,动了本伯爷,王师立至,他能放着尼子氏不管,守得住对马岛吗?”

“若尼子晴久也倒向他那边,共御王师呢?如果大内氏成功了,必定是灭了细川氏,新开幕府,居于近畿。这中国之地,倒无需和尼子氏争来争去了。”

“杀子之仇,尼子晴久能轻易相信大内义隆的承诺?”严世蕃还是一副不在乎的样子,“挑了大内义隆义子战死后的时机才请宗桑出手,不正因为他们已经势同水火吗?”

宗晴康现在很后悔赌了那一把。大明没给大内氏和细川氏留余地,他与大内义隆、毛利元就密谋合攻尼子氏的策略就成了笑话。

而赌了那一把,是因为严世蕃亮明的大明伯爵身份,因为严世蕃说的大明只想要这里重归一统稳定的新秩序,能够让大明得到这里产出的金银铜和其他原料,让大明货物可以卖到这里更多。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