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835)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而对马岛上,严世蕃和汪直再度告别。

“祝提督一帆风顺!”汪直笑着拱手。

严世蕃心情很好:“过年之前,在他们的京都喝酒!”

由于助征朝鲜和对马大捷挫败御守联军之功,这个东瀛伯没有再升爵位,但升了正式的官。

又或者说,已经在这里苦心经营多年的他,自然该是征倭主要将领才行。

现在,威名在东洋已初显的大明海师独眼大将军官升东洋海师提督。

严世蕃要绕过东瀛西南,去琉球与到达那里的东洋水师大军汇合。

“年前打到京都啊……”汪直笑了笑,“如果那个家伙够聪明,那就有希望。”

“本提督会教他聪明的!”

对马岛到琉球,也有成熟航线,但需要经过海岸。

事实上,大多航线如果不是特别成熟,最好都是离海岸不远先航行着。

台风季还没来临,而大明已经开始从两个方向开始集结。

宁波港那边,许栋的府上人来人往。

最早只是徽州海贸,如今他的主要业务方向已经只是东瀛。

“不论如何,如今全力助我!”许栋不由分说地对着几个人喊话,“船,码头工人,泊位,都让给我!将来大明之内对东瀛的生意,我们徽州海贸商行的份额就都是你们的!”

“许兄哪里话!粮储号在这里的粮食都由您转运,总军备部的军资也托在你们不少,我们岂有不鼎力相助之理?”有个人捧了一句,而后又试探,“许兄当真准备将来就在东瀛安家了?”

“那是自然!”许栋毫不犹豫地说道,“将来东瀛,自然也有诸企业。兄弟不才,既占了先机,不单东瀛伯……”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几人,神情凝重了许多:“事关国计,你们万不能胡说。我要对你们讲的话,是为了你们诚心相助,力保大军后勤通畅,先不存任何私心。我说要舍了在大明的生意,你们再听几句就会当真信了!”

几个人神情讪讪。

把船和人借给他,虽然也有费用,但是当然不如自己出海做生意挣得多。

许栋说什么徽州海贸商行以后不在大明之内做这些生意,他们当然不全信。

那可是一年百万的进项。

而许栋则施施然说道:“皇四子乃是和王殿下,而那东瀛,自称和族。兄弟得太子殿下相邀,不日将携小女上京。”

众人心头大凛。

今年要选太子妃,大家都已经听到了风声。

而皇四子和王,乃是太子殿下同母胞弟,关系非同寻常。

东瀛孤悬海外,将来必定是自成一国;朝鲜分封给了辽王,将来则必定是要纳为实土的。

陛下的安排,聪明人看得出眉目。亲兄弟二人一个贵为将来大明之主,一个是东瀛之主,夹在中间的朝鲜将来不敢有那个万一之心。时机成熟之日,就是水到渠成。

如今是太子殿下已经在为将来东瀛格局做打算了?这件事,陛下知不知道?

应该是知道的吧……

他们不约而同地这么想,然后又想到另一件事:“许兄未出阁的千金,好像才年方二七吧?”

许栋顿时回答:“诸位莫非以为我是痴心妄想那等恩荣?故而才说是要舍了大明生意啊!”

话并没点透,但其他人都听明白了。

果然是提前安排和王的王妃吗?

哪怕不是正妃,但先定下关系,许栋便有了将来东瀛国戚身份。

论做生意,他是老手。

那么堪比大明数省的东瀛,将来若也有一个什么资产局,舍他其谁?

“哎呀,真是恭喜许兄,贺喜许兄了!”

道贺声顿时不绝,这下他们真的有七八分相信了。

不论如何,将来据一国物产与大明通商,更有那等地位,岂是如今一个民间大商能比得了的?

只有等他们都带着新的念想离开之后,许栋才变成一副凝重模样。

和严世蕃、汪直的关系不假,太子来过信也不假。

但他的身份毕竟只是一个民间富商,陛下真能允自家幼女作为和王妃?

也许,只是为了让他把帮助王师转运粮草军资一事办好吧。

恐怕这是前提,而后才能在将来的东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在宁波又安排了五日,这才终于带着小女儿启程进京。

皇宫里,朱厚熜正看着朱载墌、朱载墀两兄弟。

老四今年虚岁十五,此刻自然是又羞又慌又兴奋。

而朱厚熜看了朱载墌一阵,见他十分坦然之后,反倒笑着点了点头:“很好,爹倒不怕你站在更高的角度做长远考虑,这是对的。”

“父亲……”

朱载墌有些感动,忐忑的情绪终于去了不少。

“你是太子,本就要谋国。尽心而不逾矩,那就万无一失。”朱厚熜赞许又提醒,然后看着老四,“正妃当迎东瀛女,以其家治安。许栋嘛……汪直的老东家,严世蕃的老朋友,让他帮着管钱袋子没什么问题。你只要不觉得你哥是要害你,那就行。”

“儿臣怎么会这么想……儿臣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快不了。等你过去,怎么也还要两三年。”

尽管大明战力更强,那也不算个小国,接下来必定是要经过至少两三年的。

“以前你还小,爹没教你多少,跟你大哥不能比。”朱厚熜看着老四,“后面跟着你二哥,一同多来,听爹如何理政。”

“儿臣遵命!”

少年对于即将拥有一国只有兴奋,毫无将来父兄难见的不舍。

朱厚熜却有些感慨。

已经两年多没见老大了,等将来老了时,这些孩子各在一方,只怕更难相见。

而今年,他也有几个女儿要成婚。

因此开始系统教老四怎么做个国主之余,他还是提醒着:“那东瀛多灾……”

朝鲜庆尚道,明军已经推到了海边的固城,只剩一个位于对马岛和半岛之间的巨济岛。

这一次的兵推庆尚道,可就不比之前围攻汉城了。

补充入朝的京营,那可是有两万精兵的。

他们只是顺路先拿下庆尚道,让陆上去对马岛的道路也通畅。

“侯爷,末将还以为您进封国公的功业是在草原上呢!”

俞大猷闻言哈哈大笑,指着海说道:“本将爵名瀚海,难道这不是海?”

征倭大军,北洋海师以薛翰为提督,东洋水师以严世蕃为提督,而步战兵,则以俞大猷为帅。

对马岛上,原文教部尚书现在领国防部尚书衔任征倭大军总制的朱纨开始扩造军港,迎接大军来临。

在琉球,还有一个胡宗宪正在操办南路后勤。

严世蕃在海上眺望着东面的九州岛,意气风发:“老子很快就回来!”

第491章 黑船来了

时隔两百多年,小小对马岛上的土著再次见到来自大陆的雄军。

当年,三万蒙古、高丽联军乘各类船只九百余艘在对马岛佐须浦登陆,宗家先祖率八十余名武士做第一波抵抗,结果毫无悬念。几天之内,对马岛就被拿下。而次月,蒙古进攻本岛,镰仓幕府在博多港集结了十万余兵力,将蒙古阻在岸边。而后,神风来袭,蒙军半数船只被毁。

蒙古第一次征伐东瀛就此作罢。

七年后,再次行动,阵势更大。十万南宋降军被命令乘坐三千余艘船从浙江庆元、定海出发,四万蒙古和高丽联军则从高丽出发。而这段时间里,镰仓幕府在九州岛沿岸修建了数十里石墙堡垒。

对马岛等离岛自然又是先遭重,然而东征大军又是在夏日里东征至此,原定八月初二登陆,八月初一又遇台风。这次更离谱,蒙古和高丽联军直接“舟坏,丧师十七、八”,一大半的人就这么寄了。

而南宋降军所组成的江南新驸军,本来都在岛上筑垒,船只也都相去五十步止泊,受到的影响不算特别大。但其中已经提前委任的行省右丞坚持要撤,于是最终竟是主帅们乘船随蒙元、高丽残军先返回朝鲜合浦了,还有近十万江南军将卒只能滞留岸边准备依靠自己制造木筏回国。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