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99)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只不过那个之前学问还漏洞颇多、最近才刚刚找到个所谓“致良知”之说缝缝补补的王守仁,难道还能在这早已决出胜负数百年的理学心学之争中辩出什么新意来,甚至辩赢自己?

杨廷和一百个不相信。

对自己的学问,他自有信心!

难道皇帝准备耍赖偏帮?

症状从正德PTSD恶化为嘉靖PTSD的杨廷和带着百般心事回到了文渊阁,而朱厚熜则继续审阅着陆续呈交上来的在京朝参官们对殿试策问的答卷。

此时此刻,王守仁刚刚达到北京城外。

王琼特地出城前来迎接他,虽然王琼此刻身受诸多非议,虽然此刻还未散值,虽然王守仁进京的名义是叙功、有兵部和他本官所在的都察院遣人出城迎接一下就行。

但如今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察院的一把手再加上袁宗皋,理论上来说都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因为杨廷和想要一个更干净的朝堂,因为皇帝的一力死保,朝堂就这么形成了一个泾渭分明的格局。

现在,搅乱这个格局的人正在陆续到来。

宸濠之乱叙功还没开始,王琼却直接开口说道:“伯安,下月初二,杨介夫要和你在经筵上辩经义!”

王守仁只愣了片刻,然后就洒然笑道:“那就辩吧。”

“可有把握?”王琼有点紧张。

“如何谈得上有把握?尽力而为就是。”王守仁谦和地说道,“虽不敢言胜,也必不致轻易落败。”

“伯安,如今朝堂之局势,你恐怕是破局胜负手了!宸濠之乱叙功,事关勋臣武将及重设三大营一事,事关你我之功过,也事关诸多内廷旧臣之晚年了。不论如何,不能被他们从学问上寻找到你的破绽!我有所耳闻,毛纪等人私下议论,欲请奏陛下封赏你为勋臣!”

王守仁脸色微变。

一旦成为勋臣有了爵位,许多人眼中他就成了一介武夫。

但学问宗师和一介武夫之间,形象相差太远了。

这如何有利于他宣扬心学?

至于勋臣在朝堂中的地位如何,王守仁倒考虑得很少。

王琼告诉他这个消息,就是要刺激他。

在王琼这样的“实用主义者”眼中,对大多数人而言学问的实际用途就只是在科举出仕之前。

考试别不懂就行。

但在朝堂之中甚至天子的统治框架里,学问流派也无非工具而已。

“陛下初登大宝,最先批还的几本奏疏中,就有你王伯安一份!”王琼鼓励着,“还未进京就准备向你请教经义,这一次,一定要好好把握住机会!走,先入城,今夜我府中设宴,再与你细细分说!”

刚刚进京的王守仁就这么成了舞台最中央新的主角,和他演对手戏的,是内阁首辅杨廷和。

满朝臣子,俨然分成了两边,成为摇旗呐喊的啦啦队。

鹅湖之会朱陆就理学心学一辩近三百五十年后,复有文华殿之辩。

六月初二,《心·理学》将准时上演。

他们是真的在争辩心学和理学,而朱厚熜玩的是心理学。

第102章 御前院士级辩论赛

为什么对朱厚熜来说,这场开幕戏只是个心理学?

首先是杨廷和不得不站出来。

因为不管心学理学都是儒学,甚至严格来说都源自理学这个大学派,只是具体见解和方法论上有分歧。

既然不会损害儒学的地位,那么就只是内部为了更长远的未来不得不争。

新法信号在前,请王守仁讲经在后,杨廷和代表的理学利益集团能不慌?

望族为什么是望族?因为家学渊源,后代子孙从小就有学问远超旁人的长辈教诲,耳濡目染。而科举考试,考的就是被定为官学的程朱理学。

如果心学成为主流,这些望族子孙难道抛弃父祖辈的学问方向另投门庭?科举考试的考试大纲又要不要改?

牵连很广。

杨廷和就算退休回老家了,遇到这件事也会有人把他请回来“主持公道”!

其次是杨廷和在这件事上敢于站出来。

因为在杨廷和看来,这波优势在他:最差也能争取一个当场辩经嘴炮把王守仁轰成渣渣的结果。

有许多人,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之后才被人发现耀眼至极的。

此时此刻所谓的“龙场悟道”,有几人觉得意义非常?宸濠之乱后去年底今年初才提出的“致良知”,又有几人知晓?

交通和通信效率在这里。

在众人眼中,尤其是在杨廷和这个首辅眼中,王守仁是第三次会试才考中二甲第七、当正六品的兵部主事时被刘瑾打了四十廷杖被贬出京的一个普通文臣,是被王琼另眼提拔平定了宸濠之乱后却为了逃避朝堂争执而称病退隐的懦夫,是立下大功却说功劳尽归王琼的谄媚之人。

收徒讲学?

这样的人多了去了。他做了将近五年江西巡抚,他在江西讲学,能不受欢迎才怪了。

再说了,他的军功也总会给人一种错觉,仿佛一个战场上刚拿枪突突过的将军解了战袍到你面前说:幸会,我是个科学家。

你印象中他是个都市扑街,但他换了个马甲来写历史,你能接受他实力很强?

没那么快同步反差感知道吧。

这就是杨廷和一定会觉得“优势在我”,然后站出来的原因:这次根本没有之前那么激烈嘛,只用争取让皇帝同意他上台辩倒王守仁。

四朝老臣虽然明知自己日益被嫌弃,但这点脸面还是有的。

大不了就通过这件事让皇帝彻底嫌弃,然后让皇帝批准他退休。他就可以摊手:我尽力了。

最后,那就是现在也只有杨廷和“敢”站出来。

许多人都担心心学与新法可能会有关联,可他们也都很清楚刑部大堂那件杨廷和逼得皇帝“惨败”的事情才过去没几天。

这种时候,只有杨廷和敢站到皇帝面前劝一劝。

这就是心理学。

杨廷和必上钩,然后去面对“我摊牌了我学术无敌”的王守仁。

导演朱厚熜听完了奏报满脸是笑。

此前那场逼迫梁储王琼的戏码输或者赢,重要吗?

此时此刻,只要能坐到这十八张椅子上的人里,已经被逼迫得只能依靠皇帝信重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坚定就行。

去了一个梁储,这不是还有许多新人吗?

就像此时的严嵩、张孚敬、夏言、王守仁,其实他们都是被低估的,都是杨廷和认为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朱厚熜的这个心·理局,凭恃的就是王守仁数百年后那份令杨廷和也远远不及的名气。

别不服气,这就是经受了历史检验的实力。

何况这只是开幕戏,并非终局棋。

就比如杨廷和现在绝对不可能想到中圆殿御书房里还有另一桩谋划。

见过那十八张椅子的外臣里,嵩宝很贴心懂事,龙龙则又呆又怂。

登基满月时朱厚熜收到了一份惊喜,来而不往非礼也。

出来混的,谁又没遇到过惊喜呢?

……

大朝会之日,已经抵京的费宏、王守仁毫无疑问都能得以参与。

流程走完,京城热门话题又已经变成明日经筵上的理学心学之辩。

京城士人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多密集又非常具有讨论余地、有点敏感却又不致于致命的话题了。

借于谦谥号之事讨论英宗景帝是非都没见厂卫逮谁!

有时候你不能说杨廷和是过度敏感,皇帝对心学感兴趣,读书人之间确确实实就因此争议不休起来。

新授职的翰林院编修黄佐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翰林院的检讨厅外廊下,看着前辈们围在院中争辩不休:当朝文臣中,也不全然个个都是纯粹的理学门人,有些精研过心学,有些甚至是倾向于心学的。

按理说新科进士授职没这么快,但这回特殊。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