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101)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曹智严听了皱起眉头:“在开封的时候,这个杨进也听说过,宗留守下的一个统制。现在金兵又没有南来,他怎么突然之间就反了?”

王宵猎道:“哪个知道?我听说现在的杜留守,上任之后不被开封的统兵官喜欢,许多军队都人心浮动。洛阳只有翟太尉一军驻守,相对空虚,被看上也不稀奇。”

邵凌道:“杨进原来驻守郑州,也是大地方,何必要去洛阳?”

王宵猎道:“只是听闻消息而已,具体到底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大致想来,郑州虽然也是大州,去年却几次被金军攻破,没有什么油水可捞。杨进是曾经做过军贼的,在地方捞不到钱财,如何能够甘心?洛阳大地方,他难免想去。”

牛皋道:“好笑!他是朝廷将领,怎么能自己选地方!”

王宵猎微微摇头,没有说话。这个时候,赵构的朝廷都不稳固,将领凭什么听话?接下来的这几年里,只怕到处都是杨进这种军头。

见众人不说话,王宵猎道:“往年金军南来,怎么也要十一月、十二月,九、十月间,实际应该没有大事。所以把军队带到叶县来,统一演练,顺便防有人从颖昌府来。哪里想到,杨进竟然在九月里就起事,倒是打我们个措手不及。不说这些了,把兵马聚集起来,要几天时间?”

解立农道:“我和余统制的兵马离县城最远,分得也散。要想聚集起来,最少要两天时间。其余各部想来不须要这么多时间。”

余欢道:“两天就非常紧张,再少绝无可能。”

见其余三人都点头。王宵猎道:“这样吧,就用两时间点集兵马。两日之后,全军出发回汝州。路上用三天时间,不可以耽搁。杨进行军再快,五天时间还是能挡住他。”

邵凌皱眉道:“小舍人,不顾一切调集兵马的话,五天时间回汝州倒是不难。不过,最近这些日子你整顿吏事,许多事情不能一下子放下。这样走了,会不会出什么事?”

王宵猎道:“没有办法,随他们去了。整顿吏事极为复杂,哪里是几天时间能做完的?若是能太平无事,那自然最好。如果出了乱子,事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还能够怎样?只要军队不出乱子,一切都不是大事。战争年月,比不得太平时候。”

几个人听了一起点头。不过他们心里,都觉得太过匆忙。前边王宵猎整顿吏事下手太狠,现在下面的吏人都胆战心惊,不好说他们想什么。

官员逃离京西路之后,在地方上号召力强的,一是军校,再一个就是吏人。除了地方土豪,就是他们能够招集人手,做出一些大事来。

前边整顿军队,又是要军官识字,又是开会记录,许多军中小校都很不满。这些日子又大规模整顿吏事,王宵猎又得罪了公吏。靠着手中的军队,把能得罪的人得罪光了。

看众人神色,王宵猎道:“你们不必担心。出了乱子,我一个人担着就是。说实话,前面几个月做了许多事,难免人心浮动。浮动就浮动,只要最后稳下来,就都值得。”

王宵猎一向觉得,只要自己手中的军队不出意外,其他的事情不必太过在意。要改革,怎么会没有阻力呢?只要自己能克服,就不是坏事。

很多事情,怕没有用。一时能够躲过去,难道能躲一辈子?早出问题,早解决也是好事。

第107章 内患

三天之后,王宵猎带军刚刚进入宝丰县城,便就有人来报,说是洛阳翟进派得有人来。

进了县衙,换了公服,王宵猎命人把翟进的使节带进来。

使节进了官厅,向王宵猎唱诺。叉手道:“禀知州,近日有郑州杨进作乱,进逼河南府。太尉已统大军迎战。杨进兵马出颖阳,趋洛南,地近汝州。知州当统率兵马驻防,不使其入汝州为乱。”

王宵猎道:“我已点起兵马,星夜而来。不知杨进兵马多少?”

使节道:“杨进自号有兵七十万。不过虚称,不能作数。据太尉估计,最多不过万人。”

王宵猎想了想,道:“有兵万人是一回事,多少能战之兵又是另外一回事。”

使道:“知州,这谁能说得清?不过其人本为军贼,不可小视就是。”

王宵猎道:“明白了。对了,翟太尉迎战,不知需不需我协助?”

使节道:“太尉只是让知州尽快起兵,未下令前去助战。”

此时的翟进已升任京西北路制置使,名义上王宵猎兵马受其管辖。不过这个时候,官爵很多时候是虚称,当不得真。不说王宵猎,京西北路翟进指挥不了几个人。

翟进的兵马并不多,数千而已。而且分驻多处。再多的人马,翟进就管不起饭了。主力军官是翟进族人,所以特别团结,特别能战。几千人,就足以威震一方。

前世的时候,王宵猎经常看到古代战争,动不动就是一方几十万,另一方几十万。几万军队,根本不配留下姓名。真正来了这个世界,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此时一州人户,以自己治下汝州为例,不过几万户而已。几万户能养多少军队?一户养一人是不可能的。正常情况,五户养一军人已经是极限了,十户养一军人负担就非常沉重,二三十户养一军人,大致可以接受。战争时期,如果没有能力大规模运输后勤,一个州里可以驻扎多少军队?一万大军,就足以把这一州的民户吃掉大半。几个月时间,这一州就要遭受重创。

此时出兵,一路超过十万人就非常艰难,后方必须有大量的运输部队。一州之内,如果同时进驻一两万人,短时间还好,时间一长,就必须找到粮草来源。

翟进的根基在伊阳县,基本就是沿着伊河一直到洛阳的河谷地带。这一片地域,即使全民皆兵,也养不了太多的军队。不过翟进是洛阳附近最大的势力,其余都听他的号令。

洛阳两次被金兵攻破,此时残破异常。在这附近打仗,翟进的几千人就是极限,再多人周围的粮草就不够了。杨进带的兵马再多,也无法在那里久住。

安顿了使节,王宵猎派人快马到汝州。命那里注意打探杨进动向,不可疏忽大意。同时命杨审准备人手和粮草。自己带兵进驻临汝镇,不可断了供应。

这就是内线用兵的优势。本州之内,王宵猎不需要考虑后勤问题。一旦运了,运输粮草就是大事。

汝州城里,曹二娘在那里哄着幼子。孩子不足两岁,走路摇摇晃晃,吵闹不停,让曹二娘心中烦躁异常。一边小叔郑又成拿着小棍,在那里速一只猫眯。

过了许久,曹二娘不耐烦地道:“养只猫儿去抓耗子,在那里玩什么!外面不知卖什么的,一直在那里叫,烦死个人!你出去快快把人轰走,不要惹我!”

郑又成放下木棍,站起身,小声嘟囔道:“是你儿烦,为何怪罪我身上?”

一边说着,一边出了房门。

只见一个汉子戴着一顶大范阳笠,站在房前路边大柳树下。身前两筐嫩藕,在那里叫卖。

郑又成道:“那个汉子,不要在我房前做生意!叫来叫去的,吵得让人心焦!”

那汉子像没听到一样,只顾叫卖。而且不知是否有意,声音还大了几分。

郑又成听了,不由得心中火起。大步向前,一把抓住汉子臂膀,就要打人。不想那汉子力气大得惊人,这一下竟然没有扳动。

正当郑又成要发火的时候,那汉子微微一掀范阳笠,低声道:“兄弟这些日子可好?”

郑阳成一看,急忙道:“原来是哥哥!听了这么久,竟然没听出你的声音!”

那汉子道:“没有办法,汝州城里认识我的人实在太多了,只能吃药变了嗓子。这些日子,家中父母可好?你嫂嫂和孩子可好?有没有人惹事?”

郑又成道:“好,都好。只是你一去不知去向,嫂嫂有些心烦。”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