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127)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从小家庭到治国,中间的各种各样的势力豪强都是多余的。扫清了中间阶层,社会才会清明。

人类社会中,有人穷有人富,有人生活得丰富多彩,有人衣食无着,是正常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不能强求所有人都活成一个样子,不能强求所有人一样活着。

为什么这样?说到底,还是一个统治者怎么认识人的问题。人是不是一个样子的?人性本来应该是怎样的?怎么样的生活才是适合人性的?社会的问题,特别是政治的问题,根本是对人的认识问题。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到了宋朝,基本认同孟子的看法。对这个人性的认识是政治的根本。认识不到这一点,不足以谈政治。

其实不止宋朝,后来的政治学说基本都是如此。政治基本从人开始谈起。人性本恶,人性本善,人性本朴,各自会带出来不同的政治学说。对人认识的一元论,二元论,就会发展出来后世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主义。

这个问题展开讲,会长篇累牍。但有一点,不管信奉什么主义,不能认识到这个主义是从对人的认识开始的,就只能是盲信。

王宵猎的认识,是从前世的那一句人民当家作主来的。对人的认识,不是善恶,也不是基于西方文化的一元论二元论,而是道法自然。人就是那个样子,去认识人,形成自己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其中最核心的,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句话表现出来的样子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踪。

道法自然,这简单四个字,内容却千千万万。

先秦时有名家,有两个著名问题。一个是白马非马,另一个是坚白可离否?这两个问题,后世的学者讲解,会说是朴素的什么思想,哪个国家的哪个名人,用什么方法早已经解决了。这是后世的通病,学者觉得自己学贯中西,这些古人的思想,对自己来说如儿童题一样简单。

真那么简单吗?当然不是。大部分讲解的人,实际上不配在历史中留下名字。这个朴素,那个有些道理,讲解的人根本不配做出这个结论。

坚白可离否?实际上人类社会又发展两千多年,还是不能做出肯定的判断。如果坚白不可离,那怎么认识世界?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

或者说,认为坚白可离的理论和方法,就是术。认为坚白不可离而发展出的理论和方法,才可以称一句道。对于人的理论,同样如此。

人是什么样子的?人性是什么?做出回答,发展出理论,只能称术。人就是人,人就是人本来有的样子。人本来的样子既有善也有恶,既是善也是恶。人本来就是人,既不是一元论,也不是二元论,也不是多元论。不要去问人是什么样子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人就是人。

这是王宵猎两世为人的认识,是他的道。这个道理一个核心,就是人民。人千千万万,想看也看不清楚,但人民却很清晰。只要认清了人民,做出了符合人民利益的举措,就是正确的。

第135章 汝州来人

襄阳府后衙里,人声鼎沸,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王宵猎军中的稍有地位的军官,都聚在这里,有酒有肉,欢欢喜喜过新年。没有到这里的军营里,同样是酒肉皆有,前所未有的热闹。

王宵猎敬了几巡酒,说几句客套话,便就离开,回到了自己的书房里。

不多时,邵凌、牛皋、曹智严、解立农、余欢等人,纷纷过来。

王宵猎吩咐上了茶,让几人喝了。道:“到了这样过年过节的时候,是将士们热闹的日子。但对于我们这些人,应该格外忙碌才是。现在大军多驻于襄阳府,饮酒多了,难免出乱子。等一会,我们各自分头出去,到军营里巡视。哪里有乱子,立即平息。”

解立农道:“这样好日子,不能喝几杯酒,着实遗憾!”

王宵猎看着解立农,摇了摇头:“你们要记住,自己是带军的人,天大的担子担在肩上!军队里松懈的时候,带军的人要格外谨慎!自己要放松,不要在这种日子!”

几人一起称是。

看几个人,邵凌、曹智严和余欢还好,好酒的牛皋和解立农在那里有些焦急。王宵猎轻轻摇头,没有再说他们。好酒是个人习惯,没有必要另眼相看。但绝不能因酒误事。

半个时辰后,王宵猎与几位将领出了门,各个军营巡视。

看着城里百姓欢欢喜喜过年。到处都挂桃符,有的人燃爆竹。几个打野胡的,装扮作神鬼模样,沿着待道两旁的店铺讨钱。一副太平景象。

牛皋道:“世间的百姓,就是喜欢穷乐呵。才太平几天,街道上就有了各种闲耍。”

王宵猎道:“就不是太平时候,这些闲耍难道少得了?百姓就是如此。一年到头辛苦,好不容易到了年尾,总要开心一番。我们守得仔细了,不让闲杂人等惹出事来便好。”

一边说着,一边到了城边军营处。王宵猎与几个人分别,到各处军营巡视。

到了晚上,王宵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旁边一个炭盆,桌上一壶酒,简单几个菜,自斟自饮。许多后世除夕的规矩这个时候没有形成,没有电视,没有春晚,只有一个人的除夕夜。

几杯酒下肚,王宵猎看着火红的炭盆,眼神有些迷离。这个时候,想起了前世的家庭,想起了在汝州的姐姐,想起了许多许多。

王宵猎明白,这些东西不能想。自己现在有许多事情要做,不能被思绪搅乱自己。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又忍不住去想。

叹了口气,举起酒杯,王宵猎一饮而尽。最后什么时候睡去,第二天都不记得了。

热热闹闹过了年。正月十六,有一百余汝州的读书人到了襄阳府,城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百姓们不知道这些人来干什么,议论纷纷。

府衙里,陈与义拜见了王宵猎。问道:“观察,昨日城里来了许多汝州人,百姓议论纷纷,不知他们来襄阳何事。自观察入城,与民休息,百姓皆得其利。突然间来这么多人,难免疑虑。”

王宵猎道:“疑虑什么?城里还有千余大军,他们怎么不疑虑?不用担心,这些人是来做事的。现在军里没钱,总要有人来赚钱才好。还有,减了百姓的税赋,难道会没有事?出事之后,乡下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襄阳我们初到,一时之间难找到合适的人,先选旧人来。”

陈与义点头称是。心中还是疑惑,只是没有再说。军队是打仗的,到襄阳来没有人奇怪。这些新来的汝州人却不是,看他们年纪轻,最大的不过三十余。而且气质文雅,明显有特殊来意。

送走了陈与义,王宵猎吩咐士卒,去把来的汝州人叫进府衙。

众人行礼罢。王宵猎道:“你们行前就讲得清楚,要到襄阳做什么。此事不急,这十日内,都在城内逛一逛,了解一下襄阳。虽然相距不远,襄阳与汝州分属南北,还是大有不同。”

众人称是。

王宵猎又道:“襄阳这里,气候较暖,降水也多。相对汝州来说,种的粮食稍有不同。襄阳有水的地方可以种稻,冬季种麦,一年稻麦两熟,如江淮般。只是百姓习性,种麦的人少,少收许多粮食。你们找府衙的公吏了解一下,哪里种麦多,早早知道种麦要注意什么。”

后世的中国大部分地方都是一年两季,向南的地方甚至三季四季。但在宋朝,绝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年一季。只有少数地方,如江淮地区,实行稻麦轮作。朝廷税赋,还有地主田租,都是按一季算的。稻麦轮作的地方,就比其他地方富裕。当然,襄阳这里还可以稻与油菜轮作,还可以大豆与麦轮作。

农业技术是随着时间慢慢发展起来的。相隔千年,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便如此时,水稻的品种还不丰富,早稻晚稻分得不清楚,两季稻、三季稻都没有合适品种,想种也种不来。此时人说的晚稻,其实是稻收割之后不耕地,从根上重新长出来的。稻麦轮作实行的时间也不久,耕作技术并不普及。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