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148)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听了这话,闾勍不由摇头。自己是一辈子当兵的人,怎么会不了解这些?不管论身体条件,还是手中的武器,禁军不比金军差。纵然是少马,驻守城池的时候,还是挡不住金军进攻。几年战事,这已经是事实,不承认有什么用?上了战场,就是不如金人。哪怕将士存必死之心,那也就真死了。

王宵猎自然是另一种想法。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地区的人,确实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地方的人,确实好勇斗狠,悍不畏死。不过对于军队来说,到了这一步,战斗力也就不能指望了。

从独立反辽开始算起,金朝打仗一二十年了。他们的训练或许不精良,战争的经验却丰富。连战连胜的战绩,同时给了金军信心。以女真人为骨干,各种降将、以及被征服的兵力为辅,金朝确实有非常强大的战斗力。这个时候,旧的金军骨干还在,新征服的地方钱粮人力不缺,正是金朝最强大的时候。

那又如何?正是要在金军最强的时候迎头撞上,战而胜之,才是王宵猎追求的。正如新中国刚建国不久,便就出兵朝鲜,与处于巅峰的美军大战一场,才让世界认识了新中国。到了越南战争,美军已经开始衰落了,那时候再与之战,就没有了朝鲜战争的震撼。

强大的动员,科学的训练,正确地指挥,以宋朝的强大国力,没有理由打不败金国。

北宋败于金国,首都被占领,皇帝被俘虏,这种巨大的耻辱不能过多找理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军队不行,禁军打不过金军。军队为什么不行?有新旧两党相争的原因,更多的是军队自身问题。

不是因为将领贪生怕死,不是因为士卒贪财惜命,而是制度上的总体问题。总有的人,把军队的战斗力归结到士兵身上,或者是将领身上。说他们懦弱,说他们贪财,说他们胆小怕死,说他们不敢与敌斗争。这是不全面的,甚至不是主要的问题。

两宋之交,有多少将领血洒疆场,死战不退。有多少士卒与敌战斗,不死不休。又有多少城池被围困,缺吃少喝战斗到底的。不能只看到战场逃跑、投降的人,还要看到战场上英勇战斗的人。

王宵猎记得,前世离自己较近的对外战争是抗日。命令一下,从台儿庄到随枣,有多少将军与士兵在沙场上为国捐躯,眉头也不皱一下。但结果呢?中国却是不断地败退,甚至到了全世界都对法西斯展开反攻的时候,还有豫、湘、桂这样的大溃败。

是没有将军还是没有士兵?面对筋疲力尽的日军,依然不堪一击。这就是军队整体不行。哪怕将领和士兵再努力,也只能有一些局部亮点,无法改变战争大局。

在这个时候,想别开天地,必须要训练出一支不一样的军队。没有善战的军队,就没有一切。

第157章 不一样的早餐

第二天一早,王宵猎到官厅里,处置了日常事务。吃了早饭,洗漱罢了,来见汪若海和闾勍。

见礼毕。王宵猎道:“两位初来新野,我带着你们四处转一转如何?这里虽然是小地方,景色却还好。而且三国时先帝曾在此屯兵,至今留有不少传说。”

汪若海道:“如此最好。若只是在房间里面闲呆着,我们又何必到这里来?”

三人出了城门,王宵猎道:“除了新野城,还有四座卫城。东边是邵凌的军营,西边则是牛皋的军营,两人接收新兵,各自训练。北边是新兵营,南边则是制作铠甲兵器的地方。”

听了这话,汪若海不由道:“如此大的手笔,要花多少钱!”

王宵猎笑道:“实不相瞒,我的军中实在是缺钱。建这几座城池,都是从附近州县招民夫,只供给他们吃饭就好。几个月时间,建起这几座城来。现在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等到秋后,再招民夫来建就是了。我仔细算过,粮食还是供得起。”

汪若海道:“百姓耕种田地,一年哪里得闲?你这样招人起来,难免会误了农时。”

“监院说得过了。现在我的治下,凡是乡村百姓,除了一亩三斗的田税,就是每年力役五十天。我仔细问过了,以前各种差役、力役,普通百姓一年何止五十天!对于百姓们来说,现在这样,正是他们想要的。现在治下百姓最担心的,是收了粮食后,是不是真的一亩只收三斗。”

汪若海是传统官僚,对于地方百姓的负担能说个大概,具体的就说不清楚了。刘禹锡《陋室铭》云无案牍之劳形,对于许多官员来说,案牍工作让人烦躁,自该交给吏人。治下一年收税总额不错,已经是不错的官员。具体怎么分配,许多人就说不清了。

听王宵猎分析了一番税赋。汪若海道:“一下减如此多的税赋,哪里来的钱粮养军?”

王宵猎道:“监院,一亩收三斗,若是一县有二十万亩地,就有六万石。算一算,军中怎么会缺粮草呢?一丁一年有五十力役,多少大事做不起来?”

汪若海略一算,不由点头。想了想,又觉得不对。道:“若如此,以前收的税也没有多少,怎么百姓生活如此之苦?本朝收税至重之地,如宣州、歙州,一亩也不过一两斗而已。那里都是上品水田,岂是这里可比?你一亩收三斗,百姓反而觉得并不多?”

王宵猎道:“原因很简单,我只收粮,不收钱。俗话说谷贱伤农,谷贵也伤农。为什么?因为对于农民来说,赚一文钱也难。官府收钱,哪怕不多,摊到农民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你不收钱,那手里的钱从哪里来?没有钱,只靠粮食岂能养兵?”

王宵猎道:“要赚钱,当然是从工商税里面来。而且,办一些有把握的产业官营,每年可以赚出大把钱来。官府不收钱,农民自会把粮食、布帛卖掉换成钱,再买东西花出去。这其中的学问,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总而言之,不从农民手里收钱,对国家大有益处。”

汪若海听了,看看身边的闾勍,不由摇了摇头。这是什么谬论!官府不从农民手里收钱,反而能收到更多的钱,不是胡说。

王宵猎也懒得跟他们解释,只是笑了笑。

之后一千年的发展,经济理论还是有些用处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划分,对于经济规划有很大作用。农业是保障社会平稳运行的,政府收入并不从这里来。不但不从农业收钱,后世许多政府还对农业进行补贴。政府的收入,是从工商业和第三产业来。

并不是说在农业社会,这个理论就讲不通,只是不像工业社会那么明显罢了。组织得当,官府货币类收入,一样可以不从农业中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末的时候,清朝赔款太多,把关税抵押了出去。由英国人管关税,收的钱比以前清朝的整个财政收入多多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工商业不发达,管理不规范,官府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竭泽而渔,等等。如王安石变法时,号称把所有赚钱的商业都收归国有,由于管理粗放,实际对工业业造成了很多破坏。管理的办法,是后人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

众人先到北城。只见大量新招来的军人,军装都不齐,在大校场上统一做操。

闾勍道:“制置,不见军中这样练过。这些军人在做什么?”

王宵猎道:“新兵营中,主要是练士卒身体,让他们遵守纪律,练习军阵,及学习刀、枪、弓、弩等兵器使用。熟练之后,再编入各军,由军中进行训练。这些新兵,每日早起都要跑五里,回来之后进行放松,再用早餐。现在是他们放松的时候,马上就要用早餐了。”

看看天色,汪若海道:“现在太阳初升,用早餐还是早了一些。”

王宵猎道:“不算早了。与平常的百姓不同,军营里面都是一日三餐,不然吃不饱。若是晚上还有训练,还要加个夜宵。士卒格外辛苦,首先要让他们吃饱。”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