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159)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汪若海道:“你这银粽子,不就是平常吃的?金粽子倒是第一次听说。罢了,每样给我十个,尝一尝新鲜。吃了几十年粽子,原来还有金的。”

小贩欢快地道一声好。各取了十个粽子,用荷叶包了,给汪若海随从提着。

汪若海住在提刑司衙门,为了分开,王宵猎则住在穰县县衙。两地相距并不远,很快就到了。

进了衙门,与王宵猎见罢礼。汪若海道:“今日街上见了个稀奇事,原来这里端午还有金粽子。用的是黍米,与其他地方糯米不同。特意买了十枚来,与制置尝一尝。”

王宵猎道:“这有什么稀奇?天下之大,各地自然有不一样的吃食。北方许多地方,本不种稻,粽子自然用黍米来包。他们山中有桲椤树,叶子长得大,别有味道,拿来包粽子。今日衙门里有,倒是让提刑破费。这一种吃食在附近几州常见,其他地方见的倒不多。”

汪若海听了啧啧称奇。从小只听说用糯米包粽子,还没听说用黍米的。黍米性粘,用来包粽子倒是恰好。不过与糯米相比,黍米别有香气。用桲椤叶包起来,别有一种奇特的味道。

众人落座,说着闲话。

不多时,吏人在后衙摆好了酒菜。王宵猎请汪若海,还有几个重要官员,一起赴宴。

桌子的旁边,摆了一个铜盆。里面正是汪若海买的金银粽子,还有一堆鸡蛋。

王宵猎道:“今日端午,按说官员该主祭屈原。只是现在非常时候,许多习惯废弃,今年便就只能如此了。如果这两年太平,下处还是要祭才好。”

汪若海道:“自是应该。昨日我也问过了,现在州衙中并没有熟悉礼仪的人。”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国家遭此大难,许多事情都耽误了。罢了,我们几人聚一聚,说上几句闲话,今年的端午便就这样过吧。只要百姓安乐,我想屈子也不在意这一次空缺。”

几人称是。屈原是官府正式认可的,每年端午,应该由知州带着官员主祭才是。不过自从金兵南下之后,许多这种事情都废弃了。

王宵猎起身,把碗中的酒倒在地上,算是祭奠。

众人行礼如仪,重新落座。

王宵猎道:“前两日邓州的麦子收割了,大家都看到,今年是个难得的大收之年。接下来,要让百姓把粮食都好好收到家里去。一两个月后,还要保证粮价稳定,不要谷贱伤农。”

汪若海道:“今年大收,粮价必然会跌,有什么办法?”

王宵猎道:“如果粮价跌了,官府该定一个价格,敞开收购。”

汪若海听了摇头:“昨日我问了,邓州各库的钱加起来,也不过只余两千贯,能收多少粮食?手中没有钱,那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王宵猎道:“邓州丰收,其他地方可不一定。而且现在与以前不同。金军南来,皇室南渡,追随的百姓不知道有多少呢。他们是北方人,习惯了吃面食。听闻两浙一带,面一斤要六七百文,有的州县甚至要一贯余。从邓州有船去襄阳,从襄阳到鄂州就可以入长江。而后顺流而下,就能卖到两浙去。哪怕我们收麦五十文一斗,也有大利。”

汪若海听了苦笑:“制置,长途贩运不是容易事。特别是现在,路上不太平。”

王宵猎道:“所以此事最好由官府统一来做。从百姓手中把粮食收上来,运到两浙淮南——”

汪若海听了摆手:“淮南不必。金人掳掠淮南之后,把强壮驱赶北上,粮食没人收。这一两年淮南粮价不高。运到那里,只怕没什么利息。”

王宵猎点了点头。这倒是自己没有考虑到的。金人恰巧是农闲时南下,把人口掳掠到北方,淮南一带的粮食没人收了。剩下的人口減少很多,粮价反而起不来。两浙一带现在还安定,不过是突然多了许多北方人口,粮价飞涨。

想了想,王宵猎道:“此事不必急。这一两个月,派人打探一番,看看卖到哪里合适。”

一边的牛皋道:“纵然粮食能卖出去,我们如何从百姓的手里收?现在可是缺本钱。”

王宵猎道:“没有办法,只能让百姓配合我们。暂且赊过来,等卖了钱,才还他们本息。”

牛皋听了点头:“这样也可以。只是怕百姓不信我们。”

王宵猎道:“若是别人,又何必赊欠百姓?直接加税抢了就是。此事到时再议。”

汪若海暗暗摇头。百姓的性子,被抢了也就抢了。现在又不收税,又想收他们的粮食,哪里能那么容易?王宵猎想事情,未免过于简单了。

第169章 钱引

回首看了看邓州城,王宵猎暗叹了口气,催马向前。

汪若海任知州,将来怎么做,王宵猎的心里实在没有底。虽然在自己地盘,周围都是大军,汪若海闹不出什么花样,但他平时做事足以影响很多。

王宵猎的心里,是想按着自己的想法,在这几州建立新的统治。但理性上知道不可能。这里到底还是大宋的国土,怎么可能摆脱朝廷?哪怕自己掌握军队,掌握基层,依然不能摆脱影响。

世间的事,很多就是这么不如意。又能有什么办法?

五月初的天气已经热了起来,路旁杂树丛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时有野鸡野鸭乱飞,獐鹿在草地上吃草,好奇地看着走过来的众人。

牛皋到王宵猎身边,道:“此番去新野,不似在邓州时了。制置,我的家眷还在汝州,不知能不能接来新野同住?听说在新野的军官,许多都接了家人来。”

王宵猎道:“接过来吧。后边许多日子,我们都要在新野练兵。”

牛皋听了大喜。几个将领里,牛皋的年纪最大,有妻有子,一大家子。几个月在外征战,难免思念家人。能够一家团聚当然是大喜的事情。

看牛皋的样子,王宵猎突然有些想念姐姐了。接下来,除非是有其他军队进攻,不然自己的主要时间就要在新野度过。姐弟团聚,一起生活,比自己这样孤身一人强了许多。

这乱世人们习惯了生离死别,但一旦安定下来,谁不想一家人快快活活过日子?

新野也属邓州,不过此时被王宵猎单独划出,专门练兵。这里不设官员,直接由军队管理,是几州中一处特别的地方。新野城里,住的就是军官的家属。

邵凌和杨审迎了王宵猎和牛皋入城。看两边的街道,又热闹了许多。

到衙门坐定。王宵猎道:“现在五月了。年初到这里的新兵,许多都应该分到各军。不知他们的情况如何?还有,现在军中缺少军官,这可是重要的事。”

邵凌道:“三个月内能够练得熟练的新兵,已经分到各军。还有学的慢的,依然在新兵营。每个月都有新人来,现在新兵营里,有五千余人。上月按制置吩咐,开设了一个军官的学校,不过新兵愿意考的不多。许多人眼里,军官俸禄不丰厚,不愿意做。”

王宵猎点了点头。军官每个月应该有多少俸禄,一时之间还定不下来。肯定不能跟以前的宋朝军队一样,但怎么改变,要慢慢摸索。既要让军中的军官安心,又能吸引社会上的优秀人才,还不能够俸禄过高造成负担。还有一件,与文官的俸禄比较,是高是低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这个时代的官员是不多的。全国的官员,少的时候两三万人,多的时候八九万人,不能跟后世相比较。军官直接按照品级与文官相对应,其实是不合理的,再者宋朝武官品级太多,升迁太难,不打仗简直无出头之日。这些都要考虑。没有良好的晋升机制,便如宋朝以前,和平年代都是有背景有势力的人家升迁,到了打仗时候,直接影响军队战斗力。

想了一会,王宵猎道:“现在新兵营里,每月可以出来多少新兵?”

邵凌道:“上个月有两千余人。按照现在计算,每个月应该有三千人训练完毕。”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