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365)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老儿点了点头:“那可是好啊,我们百姓盼着这一天。对了,此次王师来京兆府,就不走了吧?”

曹玉听了一下子怔住。怎么能不走呢?金兵在陕西有十万大军,有什么办法?暂避一时,等待机会再战,这种话跟百姓说有什么用?摇了摇头,曹玉只能喝酒。

见曹玉不答话,老儿知道了结果。叹了口气,摇着头又回到了柜台边,继续烤火。

喝了几碗酒,身上有些热乎,曹玉吩咐亲兵算了钱,告辞离去。知道他们不久就要走,老儿有些怏怏不乐,收了钱也不说话。

出了门,曹玉叹了口气。这次乘金军在关中空虚,突袭京兆府。功劳自然是大的,只是无法跟百姓们说什么。王宵猎的军队此时还没有明确的战略,没有把抗金的目标和策略跟手下将士讲清楚,将士们自然也不知道该怎么跟百姓说。

正在翻身上马,突然从酒店后转出一个汉子。走上前来,拱手道:“不知是哪位太尉?”

曹玉上下打量这人。身材中等,皮肤白晰,看着有些文静,不像做重活的人。沉声道:“我等是王镇抚手下将士,奉镇抚之命,来攻京兆府。你是什么人?”

汉子犹豫一下,道:“小的冒昧问一句,太尉在军中说了算吗?”

曹玉听了,眼不由眯了起来,目中射出精光。道:“你何必知道这么多?说,你是什么人?”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那汉子吓了一跳。急忙道:“太尉莫要疑心。小的是寻常百姓,奉主人之命前来问询。我主人要找一个军中说得上话的人一见,是以询问。”

曹玉只是冷笑。上下打量着汉子,过了一会道:“你叫什么名字?平常做什么的?”

汉子见曹玉的手已经握住了腰刀的柄,吓得脸色煞白。急忙说道:“太尉不要吓小的!小的名叫沈如常,一向替主人做些杂事!——我主人就在那边屋里,请过去说话!”

曹玉顺着沈如常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座小院,外面围了篱笆,静悄悄的没有人,连个看门的狗子都没有。只有几只麻雀,蹦蹦跳跳地在闲地上捡些草籽吃。

曹玉向身边的亲兵使了个眼色,对沈如常道:“前面带路!”

沈如常遵命,在前面两条腿抖个不停,带着曹玉一行人向小院行去。到了门前,才颤抖着道:“太尉,我主人是有身份的人,你莫要造次。”

曹玉冷哼一声,口中道:“你只管开门,不必多说!”

沈如常打开了门。曹玉随在他身后,进了院子里。四个亲兵手握刀柄,留在了门外,警惕地看着四周。其余的亲兵紧紧随着曹玉,都进了院子。

看着这架势,沈如常身子抖得更厉害。不敢多说话,带着曹玉到了草屋前。轻敲了敲门,沈如常低声道:“官人,小的把前面的太尉带来了。”

“进来说话。”里面的人声音不高,听起来颇有威严。

沈如常推开门,对曹玉道:“太尉进去说话。”

曹玉手按腰刀,一脚把门踹开,带着两个亲兵,猛地闯进了房里。

房里的光线很暗,只看见前面坐了一个人。见到曹玉几人进来,起身上前。

到了跟前,光线亮了许多。曹玉看此人,四十多岁年纪,姿态雍容,神情和善,不像坏人。

来人向曹玉拱手:“不知太尉是零口大军的什么人?”

曹玉道:“你又是什么人?”

那人看了看屋外,示意沈如常关上门。才道:“在下沈遵,现任临潼县知县。”

“哦——”曹玉听了点头,终于知道为什么沈如常为什么找自己了。临潼县里只有七百金军,面对自己三千大军,可以说没有一点胜算。临潼县城里的人,开始给自己找后路了。

曹玉道:“在下曹玉,是军中副统制。知县有什么话,可以跟我说。”

“原来是曹太尉。快请坐,快请坐。——七郎,把门关上,在外面警醒些!”

外面沈如常称是。沈遵吩咐完了,恭恭敬敬把曹玉让到上座坐了。

此时宋军中的军一级的长官有些混乱。一般称统制,立奇功或者官资高的也有为都统制的。副职则有同统制、副统制、同副统制,位次依次降低。此外还有统领,也是统制之下副长官。统领之下又有同统领、副同领。倒不混乱,只是官职太多。

王宵猎的军中比较简单,现在长官是统制一员,副统制一员。

曹玉是副统制,地位可比知县高得多。沈遵本来以为出来查探地形的不会是高官,没有想到是曹玉这种高地位官员,自然喜出望外。

请曹玉落座,沈遵拱手:“不知是太尉亲来。适才有慢待的地方,千万莫怪!”

曹玉道:“我是个带兵打仗的人,不讲究那么多虚文。你是临潼知县,现在大军就在城外,找我必然有话要说。有事还请知县直讲,不必说些虚文。”

沈遵尴尬地笑。沉吟了一会道:“我本是汉人,京兆府乡贡进士,家中薄有家产。金人占了临潼县后,抓了我的父母,逼我做这一个知县。没奈何,只能从了他们。”

曹玉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金军占领的地方,很多官员都是这样上任的。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金人觉得合适,就用软的硬的手段让你上任。当然,这样上任的官,上任之后为非做歹的也所在多有,不是稀奇事。做的久了,很多自然而然就为金人效力了。

乡贡进士是唐宋时的叫法。即通过了发解试,获得了赴礼部参加省试资格的人。与明清的时候相比,还不如明清的举人。因为唐宋是依州发解,明清还有省一级的考试,举人比乡贡进士更加难考。

唐宋时期,乡贡进士,或者直接称某州进士的,都不是正常意义的进士。如仁宋时期投到西夏的张源,便就是华州进士,实际上进京赶考落榜。对这些不了解的,以明清时期推测历史记录,很容易闹出来笑话。陕西、广西等边地的州郡,经常连发解名额都凑不齐,乡贡进士的资格获得容易。许多地方的名人,都是乡贡进士,后人就煞废苦心考证是哪一年,是进士出身,实际上是不对的。

京兆府是大地方,当然沈遵这个乡贡进士跟小地方是不一样的。

沈遵斟酌了一会,又道:“听闻朝廷大军到来,我喜极而泣。我等沦陷于金人之手,哪个不是苟延残喘?不得不活下来而已。王师既来,自然该为王师效命。”

曹玉缓缓道:“知县欲如何?”

沈遵道:“我欲如此……不知太尉以为如何?”

曹玉听了,低头沉思一会。道:“知县若计议已定,自然大好!若是破了临潼县城,知县自该记首功!事后我必禀明朝廷,重重封赏!只是,此事不能有任何闪失!”

沈遵听了,搓了搓手。道:“这些日子,我受女真人的鸟气也够了!此番就大做一场!”

第390章 设宴

临潼县衙,从清早起就势闹非常。今天是知县的父亲沈朝奉七十大寿,沈家决定大办。不但酒菜任人吃喝,晚上还有戏曲杂耍,听说还有社火。

只是非常时期,沈家请的城中重要人物不多,主要是金军的首领。在院中摆开宴席,好酒好肉只管上来。临近年关,金人贪图热闹,在院子里挤了近三百人。

官厅里,金将胡刺道:“城外有南朝大军,今夜许多人在这里,怕是会有意外。”

沈遵笑道:“将军大虑了。临潼虽然是小县,但城池坚固,自古就是京兆府的门户。南军不过是邓州来的王镇抚三千人,就是城外列阵,也不是将军的对手。何必担心他们!”

胡刺点了点头:“说的也是。我虽然只有七百人,对阵三千宋军也不惧他!今夜你仔细安排,在城墙上各处设警。一有意外,立即知会我!”

沈遵恭恭敬敬地称是。

胡刺又道:“听闻你前几日纳了一个小妾,是中原流落来的歌女,天生一副好嗓子。将士们这些日子守城累了,便让她出来唱支曲,也让儿郎们受用。”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