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367)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扒在城头上,看着外面漆黑的夜。沈遵对沈如常道:“你点起火把,在这里摇三圈。”

沈如常遵命点了火把,高高举在头顶,使劲摇了三圈。

让沈如常收了火把,沈遵扒住女墙,伸脑袋看着城池外面。没有多久,不远处亮起一道火光。那火光跟城中一样,缓缓转了三圈。

“好了,好了!”沈遵长出了一口气。“你们看好这里!到了时间,我自然吩咐你们怎么做!”

众人听命。看着沈遵下了城墙。

城外的树林里,魏阳道:“这个知县倒是小心,非要先试一试我们在不在这里。”

曹玉道:“此事关乎他身家性命,自然小心翼翼。看这天气要下雪了,到时莫出意外。”

魏阳点了点头:“不错。若天下大雪,我们登城不易。老天保佑,最好是开了城门再下雪,那时就不妨事了。消灭了城中七百金军,京兆府剩二百人,有什么用处?”

曹玉道:“破了临潼,京兆府就到了我们的手中!”

“是啊,今夜攻破了临潼,明天我们就可以进长安城了!与金人打了几年,本朝何曾重占过这么大的城池!到时候,必然会天下震动!天下人,该知道我们邓州军了!”

曹玉称是,心中不免也有些激动。

其实除了河北、河东两路,其他地方金军多是攻破城池抢掠一番后就离去,重占并没有什么。只是京兆府地位特殊,再加上富平新败,能够提振士气。不要说京兆府,两京宋军也重占过。

这次不一样的,是金军没有撤退,而是被宋军抓住机会,乘虚占领京兆府。对于宋军来说,自然是一场难得的胜利。而对于金人,有了这次教训,后方兵力不敢过于空虚。

魏阳派人再次检查了一番手下带的装备是否齐全,便在城外静静地等待。

回到县衙,在胡刺身旁坐下,沈遵道:“将军可还满意?一会玉娘上来唱几支曲,大家尽兴饮上几杯酒,今夜便就如此吧。我到城墙去看了,一切如常。”

胡刺道:“今夜许多手下,都是来听那小娘子唱曲。听说她曾在京兆府卖唱,好大名声!天生一副好嗓子,不知多么好听!今夜看来有大雪,明日宋军也不会攻城,要尽兴而归!”

沈遵连忙道:“是,将军说的是。且尽管畅饮!”

说完,又道:“将军,天色不早,我扶家父回去歇息了。他年纪大了,熬不得夜。”

胡刺看了看不远处坐着的沈朝奉,已经在那里打盹。点头道:“你把老人扶回去吧。看他的样子精神不济,如何与我们这些人一般!再上些酒来!”

沈遵答应。命下人再上些酒来,一个人转到了后边。

见玉娘正在那里整理琵琶,上前道:“接下来就该你上场了,警醒一些!我扶父亲回后衙,他的年纪大了熬不得夜。你只管唱,稍后我再过来看你。”

玉娘听了,猛地抬起头来,看着沈遵。目光有些清冷,不知在想些什么,看得沈遵心里发怵。

第392章 雪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玉娘的声音如同天籁,不带一点烟火气,似从天外飘来。伴着清脆的琵琶声,在天地间萦绕。一边的金老儿微闭双目,拉着弦子,身子随着曲律摆动,好似非常享受。

随着歌声,乱糟的院子一下子安静下来。喝酒的金军首领傻傻地看着灯光下的玉娘,绰约的身姿有些不真实,好似天上的仙子。

周邦彦是北宋末年的词作大家,精通音律,演唱时非他家可比。

沈遵扶着父亲走向后衙,突然听到前院传来的歌声,突然间有些失神。忽然觉得脸上凉凉的,一伸手,就见一片雪花轻轻落在掌心里,慢慢化掉。

“下雪了——”沈遵口中喃喃地道。扶着父亲,出了衙门后门。

把父亲交给沈如常,沈遵道:“你照顾好我阿爹!若是出了什么差子,惟你是问!”

沈如常急忙称是。扶着沈朝奉上了早已经备好的牛车。

看着父亲坐的车子离开,沈遵在路中间站了一会。黑夜中看不见影子了,才猛地转身。对跟着的随从道:“去东城墙!今夜是否顺利,关系着你我众人的身家性命!”

寒夜里,魏阳伸着手,感受着雪花一片一片落入掌中。周围一片死寂,落入掌中的清凉,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好像这漆黑的夜里,唯有这清凉,在陪伴着自己。

曹玉伸手在地上摸了摸,对魏阳道:“地气还热,雪落到地上就化了。天可怜见,一定要等我们进城后雪才下大。这样天气,冒着雪攀城,对我军实在不是好事。”

魏阳道:“不要说下雪,就是下冰雹,只要城中的沈知县不出问题,今夜也要夺下临潼!”

曹玉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黑夜里,一切又沉寂下来。

正在这时,城头上突然出现了一枝火把,缓缓地在空中画出了几个圈。

魏阳对亲兵道:“点火!——千万不要有意外!”

身边的人点起一枝准备好的火把,像城上的样子,在空中摇晃。

城上的火把消失了。过不多久,突然又点起来,在城头上猛地乱摇。

魏阳轻出一口气:“好了,沈知县让我们现在登城。曹玉,你带一百人上城墙。上去之后,立即开东城门,并且要牢牢把城门守住了!我们大军进城,金军就是案上鱼肉!”

曹玉应诺。带着早就挑好的一百人,向城墙摸去。

城上静悄悄的。不多的守城金军都挤在一起,围着烤火。城中征来的丁壮,不时被金兵喊起来在城墙上走一走。都是目不斜视,不停地跺脚。

城东门附近,并没有金军守卫,只有几十个丁壮点了几堆火。火光里,沈遵带着随从,把大绳从城墙上缒下去。沈遵皱着眉头,满面焦急。

突然,一条大绳摇晃起来。沈遵看了大喜:“来了,王师到城下了!”

说完,上前抓住大绳使劲摇了几下,就觉得下面被人抓牢。只是喘息的功夫,一个大汉从绳子上面爬上了城头。见沈遵穿着官服,行礼道:“在下靳都头。见过知县!”

沈遵道:“我本想从上面拴个大筐下去,不想都头自己爬上来了。曹统制可在下面?”

靳都头道:“在的。我们军中的人,爬城墙都是练过的,不必用大筐。用筐要拽上来放下去,反而浪费时间。知县只要守住这段城墙,便就万事皆好。”

说完,四处看了看。从腰间摸出一个竹哨,猛地吹响,好像鸟叫一样。

沈遵知道这是他们军中手段,也不多问。吩咐自己的随从,从上面把绳子拴牢靠了。

不多时间,曹玉带着宋军一个接着一个爬了上来。宋军动作熟练,确实如靳都头所说的,平日里明显练过。动作娴熟,速度又快。

看见曹玉,沈知县才算出了一口气。上前道:“统制,金军的首领被我请了在县衙里饮酒,现在正是热闹时候。城头上的金军,满打满算只有五十多人。”

曹玉依沈遵所说,看着阴暗的城墙。默默数了数火堆,道:“我带一百人去开城门,其他人随着靳都头,把城墙上的金兵结果了。记住,不要让他们逃回去,也不要弄出太大声响。”

靳都头称诺。招呼几个首领过来,吩咐他们各自带人去几处城墙。

迎着寒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曹玉带着一百宋军,在沈遵随从的指引下,向东城门扑去。

守城门的金兵躲在避风的地方打盹,被曹玉带着人从后边摸了脖子,没有闹出多大动静。悄悄地开了城门,曹玉派人把守了瓮城,才向外面的魏阳发信号。

看着大队宋军进城,沈遵急忙对曹玉道:“一二百金军首领在衙门里面饮酒,统制可以派人把衙门围住,让他们一个也走不脱!群龙无首,收拾掉了那一二百人,外面的金军也就好对付了。”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