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375)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说到这里,汪若海加重语气,对众人道:“诸位记住,这一战,讹里朵回兵就是信号。一旦讹里朵重占京兆府,我们立即撤兵。邵云带领陕州兵马回虢州,一起撤回卢氏县。薛成所部则走寿安,撤回汝州去。河东路义军,自然各归山寨。这个时候,战役就结束了。”

喝了一口茶,汪若海看着众人道:“下面讲的,是与兀术作战的原则!”

听到这里,众人一下子都挺直了腰,看着汪若海。

汪若海道:“镇抚定的对付兀术的战法,就是把他困在渑池,磨死他!邵云所部紧守渑池城,绝不可让兀术攻破了城池。如若不然,就要到陕州防守,效果差了!”

邵云站起身来,叉手道:“谨遵号令!只要我军中还有一人,绝不会让兀术破城!”

汪若海点了点头。又道:“薛成和河东义军,要断绝兀术的后路。第一,不许兀术军中有小股部队出来游荡。凡有小股部队出来,不管是侦察,还是抢粮,都要坚决消灭!要做到让兀术军中人人自危,不敢出军营半步!第二,断绝兀术粮道!兀术的粮草要靠孟邦雄征集,都在洛阳。洛阳到渑池一百五十里的山路,要让他们运不了粮!守护粮草的军队少了,就派兵消灭。守护粮草的军队多了,不够路上吃。”

薛成、李宋臣、李实和梁兴、赵云等将领一起起身,叉手领令。他们的军队加上张玘,能战之兵有一万多人,足够守好洛阳到渑池的道路。

汪若海对张玘道:“薛成和河东义军主守北路,张将军可告诉董观察,守住南路。你们的军队加起来近两万人,应该不惧兀术之军。”

张玘叉手道:“末将谨遵号令!”

汪若海道:“如此只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让兀术生不如死!纵然他的军队安然无恙,这段时间的经历,足够他记一辈子了!总而言之,镇抚的方略,就是不要兀术的命,要他半条命!除此之外,各部要注意迁移渑池周围的百姓。除了平原地区的,山区的也要转移。防备日后金军报复。百姓统一走寿安到汝州,那里自有安排。”

说到这里,汪若海道:“时候不早,大家再喝一会茶,议论一番。明天上午,依然在这里,大家把意见说一下。镇抚吩咐,此战要让每一个人都明白怎么打,同时也要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后天一早我就返回,在此之前大家有话尽管说。——时间不早,薛统制命人准备晚饭吧。”

薛成听令。出去吩咐士卒淮备酒饭。军中杀了几只羊,还准备了几坛酒。要过年了,自然要热闹一下。这些人天南海北,难得聚在一起,自然不能亏待了。

林学究坐在房里看书,目不斜视。虽然他对院子里议论的事情很好奇,但知道那是军国大事,别人不说,自己绝不问。不但不问,还绝不会偷听偷看。就连妻小,也都被他留在房里。

听见外面杀羊的声音,妻子道:“官人,他们准备做饭了。看天色不早,我们也要吃饭。”

林学究道:“你看廊里面的人出来了没有?”

妻子伸头出去看看,道:“还没有。”

林学究道:“没有出来,就是他们还在议事。不许出去!”

妻子只好拉着孩子在一边坐下,看着屋顶百无聊赖。

过了不到半个时辰,汪若海吩咐散了,大家准备吃晚饭。走出棚来,见夕阳斜照,院子里的风景极是美丽。看了一会,对张玘道:“这家的主人呢?看他是个读书人,闲谈几句也好。”

张玘道:“参议,林学究是个极懂分寸的人。他见我们在这里议事,自己关在书房里,绝不多听一句。参议若不吩咐,只有我们的人散了,他才会出房来。”

“原来如此。”汪若海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妙人。我们议事已毕,去请他出来吧。”

说完,到了林学究房前。汪若海道:“在学究家里议事,学究多有不便。我们议事已毕,看天色已晚,今夜请学究闲饮几杯,如何?”

林学究听了,急忙放下手中书本,打开房门出来。向汪若海拱手:“多谢官人。”

第401章 大局已定

请林学究到廊里坐下。汪若海对薛成道:“明天就过年了,你去取几斤好羊肉来,送给主人家。这个时候占他家院落,极是不方便。”

薛成应诺。不多时回来,跟着两个士卒。一个士卒手中提了一条羊腿,还有两条大鲤鱼。另一个士卒则拿了一袋米,还有一篮子鸡蛋。

汪若海对林学究道:“小小礼物,不成敬意,学究莫嫌弃。明日过年,家里人一起热闹一番。军中带的有酒,一会再搬一坛过来。”

林学究连连摆手:“如何使得!我若收了,岂不是让人嘲笑我贪图财物!”

汪若海笑道:“学究,不要太过迂腐。我们占你家的地方,些少财物算得什么。学究推辞了,反而就着相了。大丈夫立世,岂会在乎身外物!”

林学究听了,不由连连点头。再不推辞,喊出妻子把礼物收了。

在棚子下面摆好酒席,让薛成、邵云、张玘、李宋臣和梁兴作陪,汪若海请林学究喝酒。

酒过三巡,汪若海对林学究道:“自数年前金军破了河南府,这一带就不太平。学究住在这里,可还方便吗?这里虽是深山,金兵未必就不进来。”

林学究道:“参议过虑了。渑池北边这片山区,到处都是百姓结寨,金军如何敢来?前几年,张太尉在渑池的时候,手下兵马数千,周围数百里都知道他的名声。”

汪若海道:“这次不同了。我们围了金国四太子,事后他必然怀恨在心。现在我们一边打仗,一边组织百姓南迁。唐州、邓州和襄阳府到处都是闲地,还容得下人。”

林学究道:“我累世住在这里,岂能够离乡远去?金人诸事不通,岂能久占中原!”

汪若海对梁兴道:“此战结束之后,金军很可能对洛阳周围的百姓报复。如果事情紧急,你可以把这里的百姓接一些回山寨。洛阳周围,甚至包括开封府周围,不打个痛快,打成白地,只怕不行的。两京繁华地,经了这场劫难,不知道要多少年才恢复过来。”

梁兴称是。太行山离黄河不远,扼河东路南下、东去的要道,辅射周围许多地方。

几个人一边饮着酒,一边说着闲话,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

第二天正是除夕,又议论一天。等到初一,汪若海取道土壕镇,在初三回到虢州。

此时天近傍晚,一抹斜阳铺在空中。屋檐的冰凌半化不化,随着夕阳,又慢慢开始冻上。树上有喜鹊在叽叽喳喳,地上的枯草带着碎冰,是冬天的模样。

把汪若海接入衙门,王宵猎道:“正是过年的时候让参议跑一趟,着实辛苦了。”

汪若海忙道不敢。

王宵猎轻轻点了点头,看着汪若海,沉声问道:“如何?”

汪若海道:“这些日子兀术发了疯一般,天天驱赶士卒用尽各种手段攻城。邵云等人同样是想了各种办法,守得渑池城如铜墙铁壁一般。短时间内,兀术应该攻不破。”

李彦仙道:“西边来的消息,魏阳占领京兆府后讹里朵大怒。只是他被吴玠兄弟和杨政拖住,一时间无法撤军,只能严令兀术立即入关中。攻不破渑池,兀术的罪责不小。”

王宵猎道:“灭了兀术不算本事。这次能让他生不如死,才是我们的本事!参议,你看河东义军如何?能不能帮薛成掐断兀术的粮道?”

汪若海道:“此次我见了李宋臣、李实和梁兴、赵云等首领,倒是出乎意料之外。虽然他们的军队都是缺吃少穿,士卒也许多老弱,但战斗意志极为坚强。薛成让他们挑选精干能战之后与自己渡河,一共大约有七八千人。相对来说,李宋臣的兵少一些,梁兴和赵云的兵多一些。没有办法,灵石离太原府比较近,李宋臣多次被银术可围剿,过得更加艰难一些。”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