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418)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这是情报系统的原则。要分级,要保密,体系要独立。不是最高的情报主官,不能够掌握全部的信息。用后世的话说,汪若海实际上是王宵猎的参谋长,还不能掌握一切。

丁进和翟兴离王宵猎最近,这里自然有王宵猎的情报体系。建立这些情报体系的时候,王宵猎有意不发展首领这些核心人员,而是着重在低级将领和士卒中选择合适的人。另外,就是军中的吏人。

晚唐五代延续下来的习惯,许多将领不识字,不能处理公文,军中是有吏人的。便如后世知名的杨延昭,因为不识字,重用吏人周正。周正借机蒙骗杨延昭,做恶多端。当然,作为杨延昭亲信的人,周正的事情是不是杨延昭完全不知情?应该不是的。但若说什么都知道,也不应该。世人为尊者讳,周正被处理的时候,只能说杨延是昭是被蒙骗的,完全不知道。

吏人这个群体,在军队中的地位很低,但权力很大。军队中的一切大事,很难避过他们。但他们不带兵,在军中没有威望,没有地位。

王宵猎要求军中将士识字,用军官和效用代替了吏人。现在天下的军队中,王宵猎是唯一军中没有吏人的。这个特殊群体,实际很难管理。将领不识字,对他们尤其倚重。

丁进起自民兵,管理不规范,公文很少。但是几千人的军队,还是不能够少了吏人。几个首领不识字,也懒得管日常杂事,吏人的权力很大。

王宵猎在丁进军中的情报人员,包括了丁进军中一半吏人。最重要的,就是王敢昨天见的钓翁。

到宋朝的时候,情报系统还非常简陋。不要说像王宵猎这样成体系的,连零乱的也经常没有。刘豫僭立之后,派到江南的细作,不但不用心掩饰身份,还经常用自己北方来的吓唬当地官员。王宵猎前世见多了小说电影中无所不能的情报人员,周密的情报体系,这个时代有绝对的优势。

余欢是王宵猎属下正规官员,与机宜司无关。到丁进这里,机宜司的事情是王敢处理。

喝过了酒,余欢倒头就睡。既然不该问的不问,那就懒得操心。

王敢一个人,到屋外的海棠树下,坐着深思。同时除掉丁进和马习、彭潭三人,虽然不容易,但也不是太难。王敢自信,只要有内应配合,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办到。但问题是,杀掉这三人容易,稳定丁进的军队可就难了。三千人的军队,如果乱起来,很可能搅到一方风云。

想来想去,没有丁进军中的人配合,此事很难完成。站起身来,看着天上的太阳,王敢不由地叹了口气。丁进提拔栾庆山为首领,倒是提供了个机会。只是这个军中的逃兵,能不能够靠得住?

来的时候,余欢或许没有深思为什么要带玉奴姐妹。没想到这时候却真地有了用处。

第445章 大势

看看进入五月,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田野中的麦穗已经泛黄,很快就要收割,襄阳、邓州一带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也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王宵猎下面有专门的育种机构。两三年努力,选育出了相对稳定的种子,供应一部村庄。前几天派人到田里面去查验,不缺水的好地能收麦两石三斗,已经很不错了。

处理了军中的杂事,命吏人拿着公文。王宵猎到院中的银杏树下坐了,慢慢观看。

上个月隆祐太后崩于行宫,这个传奇的女人结束了她的一生。到了四月下旬,张浚在恭州杀了已经责授海州团练副使的曲端,给富平之战画上了句号。讹里朵坐镇陕西。与以前的西军不同,到了夏季不再回北地避暑,而是派乌鲁撒拔进攻和尚原。吴玠率军迎战,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大战一触即发。

和尚原这个地名王宵猎记得,吴玠应该是大胜。短时间内,可以不关心陕西战局。

自己治下的内政,最重要的就是临近的麦收。今年风调雨顺,各地都报丰收,地方官都在想方设法保证麦收的人力。只要麦子顺利收上来,可保军粮无虞。

去年宋军集中兵力清剿淮东叛军,只是并不顺利。舒、蕲、光、黄镇抚使李成趁机叛变,派副都统马进率军渡江,进攻江南。迅速占领数州,兵马数万,直接威胁东南的赵构。赵构命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为江南路招讨使,解江州之围,平定李成之乱。张俊手下,除了前军统制王xiè、后军统制陈思恭外,还有通、泰镇抚使岳飞。从这个时候起,岳飞正式进入宋朝正规军序列。

这几年,王宵猎一直关心岳飞的动向。知道他立了些战功,只是一直不顺利,建炎四年与自己一样被任命为通、泰镇抚使。不久前才得到张俊赏识,收到了手下。

合上公文,王宵猎轻叹了口气。岳飞进入正规军,走上战场,预示着两淮、荆湖、江南的叛乱开始走上尾声。现在风光无限的各个首领,没有一个是岳飞的对手。以东南为中心,由内及外,岳飞用三四年的时间,扫平了各路豪杰。到绍兴四年,这些豪杰或降或灭,或北投伪齐,宋朝境内基本平定。

只是这个时候,还没有人相信岳飞如此神勇。在东南的朝廷,依然战战兢兢。此时天下势力最大的几股军阀,除了李成,还有张用、孔彦舟,当然还有杨幺。除了杨幺外,其他三人都开始慢慢集中到以鄂州、黄州、蕲州组成的核心地域周围。

这几州正处长江中游,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而且土地肥沃,能养大军。有数万兵马,上可以进攻襄阳、邓州,下可以沿长江东去,直接威胁核心东南地区。与王宵猎相比,对朝廷来说,这几股势力威胁大得太多。两三年内,朝廷的注意力都在那里。

接下来的三年,是王宵猎的发展空档。金军主攻陕西,刘豫实力不济,宋军在平定各地,王宵猎周围没有强敌。借助这三年发展起来,王宵猎就无人可挡。发展不起来,事情就复杂了。

平定天下要多少军队?前世王宵猎受解放战争的影响,总觉得没有一二百万军队不踏实。到这个世界后慢慢改变看法。现在觉得,只要军队精良,有二十万大军足够了。太祖立宋之后,禁军实际不足二十万,平定天下势如破竹。后来禁军发展到八十万,反而谁都打不赢。

简单的算术就能知道这个道理。士兵的饭量较大,普通人一天一升米,士兵要平均三升。十万兵马一天就要三千石。哪怕有肉、油等供应,吃米较少,重量不会少太多。一天要三千石粮食,加上军械粮草重量还要翻番不止,要多少人运粮?

实际上依沈括计算,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卒是极限,只可以支撑三十一日。如果计算来回,就只有十六日了。连进军带打仗,一场战争十六日结束,时间上基本不可能。

不因粮于敌,十万军队就要三十万民夫,基本就是一路军队的极限。再多,必须分兵。一场大的战役,分兵三路已经不容易,再多路就很容易出错。出兵三十万,对于宋和契丹这样的大国,也是灭国之战。如果不靠后方运粮,因粮于敌,全靠抢掠。以宋朝十万户的大州都不多,能够抢到民间存粮的十分之一就不容易。在富庶的大州十万军队也待不了几天,就必须转移。

算下来,二十万军队,保证能有十五万左右的机动部队,此时已经足够横扫天下了。实际上依现在王宵猎军队的编制,齐装满员两支军队,二十多万人就足够使用了。

绍兴四年基本平定之后,赵构与臣僚对话,说未闻有二十万兵依然怕人者。此时的事实,基本如此。更多的军队,实际上用处不大。史书上说的某人动不动数十万过百万军队,当不得真。

便如李成、孔彦舟、张用等人,建炎四年为镇抚使。每人的军队极限数字,也不会超过五万。王宵猎扩军到十万以上,实际上根本没有人信。依此时一般的治理水平,有五六万的军队,治下就会民不聊生。襄阳、邓州一带的繁华景象,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