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464)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三十万——”听了这个数字,徐俯不由啧舌。看这车间里面的布局,最常见轴承的生产线只占了三分之一,这工场的产值,只怕一年要五十万贯以上了。

第一座工场就有如此规模,其余的纵然小,也不会相差太远。怪不得提举说现在一年三十万的商税有些不好意思。有几座大型工场,一年百万商税还真不是难事。

转了几个工场,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太阳一落山,各工场就散工,工人陆陆续续出来。如同一群蚂蚁一般,涌向几个住处。大的工场里有食堂,那些小工场的工人,则聚到其他食堂里。

开封府没有被金兵攻破之前,也有几家大工场。大的如纺织业,里面可以有万人之众。徐俯是在开封府见过大世面的,对这里的工业区并不惊讶。只是对王宵猎能开起这么多工场,还能赚大钱,由衷地佩服。这样小的地方一年收几十万贯商税,对官府来说实在方便太多。

出了工业区,徐俯回身着城南的群山。道:“这么小的地方,这么少的人,一年能够收三十万贯商税,王宵猎真非常人也。如今兵荒马乱,哪里不是税上加税?惟有襄阳这里,不管是士农工商,都说税赋不重。现在才知道,王宵猎是怎么办到的。”

收税少,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官府的花销再大,也与后世无法相比。因为花销少,哪怕是在战时,王宵猎扩大了财源,也可以大幅度地减税。

后世有个词,叫作资本积累。特别是对于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由于不能对外扩张,要大量从农业中提取剩余。在很多国家,这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工农业剪刀差。要这样做,是因为工业化缺课太多,必须尽补上,才能够实现赶超。很多时候,还有现成的市场。

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工业化的时候,一般有殖民地,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不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有市场,还能从外部大量获取财富。这些国家工业化时,一般没有什么长远的打算,也不知道自己从事的工作的意义。很多政策,是比较盲目的。

此时的宋朝,在外面没有殖民地,本国也没有大规模的贵金属矿藏,那些经验没有借鉴意义。王宵猎要做的,是首先培育市场。最广阔的市场,当然在农村。首先要让农民富裕起来,而且要让他们的手中有钱,才能买工业品。市场发展起来,随后的工业化也就水到渠成。

千万别在这个时候说什么要羊吃人,要把农民赶进工场,要扶持资本家让他们加快积累资本。那是英国人面临特别的历史时期,基于他们的民族特点,走的工业化道路。其实其他欧洲国家,比如法国和德国,就不是如此。美洲的美国,亚洲的日本,同样不是如此。

适合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有些像中国的八九十年代。没有加入世贸,没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只能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发展合作社,先培育出广阔的市场来。

第498章 可惜

月光下,徐俯和高世则在驿馆的院子里相对而坐,饮酒闲谈。

看着天上的一轮弯月,徐俯道:“这两天在襄阳城里面看了看,许多事情真是见所未见。王宵猎的施政,在其他地方再也没有见过。最难得的,是官府钱物充足,而民间负担不重。”

高世则道:“这一点我最想不通。天下之物有数,官府取得多了,民间自然该少才对。怎么在襄阳这里,官府赚了许多钱,民间还能那么富裕?”

徐俯沉默一会,才道:“只怕,天下之物不是有数的。此事深究下去,有些深奥,我们就不必多想了。我们此次回去,必须回答圣上一个问题,就是王宵猎靠不靠得住。”

高世则想了想,不由苦笑。道:“这几天看来,若说王宵猎有不臣之心,倒也不像。但若说他对朝廷有什么敬畏之心,那也未必。这个问题,还真是难以回答。”

徐俯道:“官家曾经说过,王宵猎这么做,是要逆天哪。现在看来,官家看的,比我们远多了。王宵猎未必有不臣之心,但对朝廷也没有敬畏。不敬畏的,不是当今皇帝,而是整个朝廷啊。与其他镇守一方的藩镇相比,王宵猎算不上反贼。但若说朝廷能够如臂使指,只怕也做不到。”

说到这里,徐俯微微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一般的藩镇,哪怕造反,赵构也未必有多么忌惮。只要势力不大,或者派兵镇压,或者是用官用钱收买,总能够解决。但王宵猎这种,哪怕不反,赵构也不会喜欢。

在这乱世之中能存活下来,赵构是个长袖善舞的人。对于属下恩威并用,而且是恩大于威。手下的大臣将领,大多对赵构心存感激,忠心可嘉。只是赵构的眼光很成问题,被他赏识的人,大多都辜负了期望。说到底,赵构就是个这样的人,他欣赏的当然是与自己相似的。

王宵猎这一种,徐俯知道,赵构不但不欣赏,还十分讨厌。只要有机会,赵构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夺了他的兵权,闲置一边。甚至惹得性起,取了王宵猎性命也不稀奇。

两人闷坐很久,徐俯才道:“以我们的见识,也很难说清楚王宵猎是个什么人。此次回去,还是如实禀报。如何处置,当然由圣上定夺了。”

高世则点了点头。突然道:“我们此次来,是让王宵猎赴阙。但看王宵猎意思,是不想去了。又该怎么办?大将带兵在外,不愿赴阙,从来都是朝廷大忌!”

徐俯道:“看王宵猎样子,是不会赴行在了。有什么办法?看朝廷如何处置了。”

说完,徐俯抬起头,迎着吹来的微风。

在这个时候,作为带兵大将,不愿赴阙是非常不好的倾向。曲端在陕西,手握重兵,朝廷几次让他赴阙都不去。惹群臣猜忌,许多人说他要反。后来张浚到陕西,与曲端的关系不融洽,这应该就是一部分原因。富平战败,张浚把责任推到了曲端的身上,最后取了他的性命。

王宵猎不愿赴阙,让徐俯非常失望。这样一员良将,失去了朝廷信任,绝非天下之福。

赵构不是丧心病狂的人。以王宵猎现在地位,纵然赴行在,赵构无非是温言抚慰,升官加爵,还会做什么?夺王宵猎的兵?襄阳这里,没有王宵猎,哪个能来镇住局面?

王宵猎把襄阳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一点怎么想不通呢?有了朝廷的支持,王宵猎可以尽展胸中的报负,大有可为。失去朝廷信任,将来要吃苦头的。

高世则是赵构心腹,不为王宵猎可惜,而为朝廷忧心。这几天看下来,襄阳与其他地方不同,实力强劲。襄阳的兵没有看到,但能连胜金军,想来战力不弱。加上钱粮充足,若有不臣之心,将来必是朝廷的大患。十万重兵,现在天下还真没有人能对付他。

王宵猎前世影视剧看得多,不会觉得十万重兵有什么。看影视剧里,动不动就是百万大军,十万兵不就是个小喽罗吗。真到了这个世界才明白,十万重兵,只要不水,就是能够左右天下的力量。能够一下打垮十万大军的,绝对是天下举足轻重的势力。

以十万大军盘距襄阳,如今天下,除非金军倾国而来,双方还有的打。至于赵构,把他现在全部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奈何不了王宵猎。让自己赴阙,赵构想什么呢。

接下来的几天,徐俯和高世则在襄阳闲逛。有时陈与义来陪,大多时候,是崔青与他们一起。只要不出襄阳城,王宵猎并不限制两人,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看看出了六月,徐俯和高世则逛遍了襄阳,准备启程返回。王宵猎得到消息,备了酒筵,在自己住处的院子里宴请两人。

天上没有月亮,只有漫天繁星,苍穹深遂而幽远。风里已经有了凉意,从树梢吹下来。

在梧桐树下落座,王宵猎道:“这些日子,两位在襄阳过得还好?”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