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581)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四月十六,刘子羽早早起来,到驿站旁边的铺子里吃包子。

包子刚刚端上来,就见两个军官背着包袱,坐在了自己旁边。一个军官高声道:“主人家,一人一笼包子!”

刘子羽听了吓了一跳。自己的早餐,只是两个包子,一碗粟米粥。一笼包子有多少个,自己没注意过。不过看笼笼屉的样子,肯定不少。

不多时,两笼包子端上来。

刘子羽扫了一眼,看一笼怕不是有十个大包子。

两个军官也不多话,包子上来,拿起就吃。吃了两个,又每人要了一碗馄饨。

包子吃完,两个人坐在那里慢慢喝馄饨,一边说着闲话。

一个道:“哥哥力大无穷,战场上本该建功立业,怎么寸功未立,要背起包袱回家呢?”

另一个道:“直娘贼,说起来晦气。你知道,我平时性子急,最受不得慢吞吞。到了战场上,我要向前冲,手下的士卒这个说一嘴,那个说一嘴,就是不听我的话。这怎么行?我发起狠来,拿起军棍,打了几个士卒。不想本营的监押因此事把我告了,让我回家去。”

前一个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若只是因为这一点事,就让军官除职离军,王宵猎的军队还怎么带?这厮肯定不是为了这件事,借口罢了。真正的原因,只怕他不好意思说出来,又何必多问?

过了一会,问话的人实在忍不住。道:“哥哥离了军队,欲要到哪里去?”

那人道:“我问过了,家乡实在没有什么好的营生。最近洛阳这里,新开了一个营田务,要在附近营田。我谋了一个缑氏镇那里营田的职务,到洛阳学了,便就到缑氏镇去。”

另一人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王宵猎军中的军官退役,要参加三个月的学习。按照各人的性情,选择合适的职业,进行培训。哪个继续在官府任职,同样要培训。这两个军官,就是去培训的。

刘子羽在一边听说两个人的谈话,觉得很不可思议。两人都是因为小事被撤了军官,在军中待不下去,由官府重新安排职位。吃过早餐,要到培训营田务的学校那里去报到。

吃罢了饭,刘子羽越想越不对。这样带军,王宵猎的军队别说能打,人只怕早就跑光了。

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刘子羽到了路边的茶馆喝茶。直到日上三竿,陈与义才姗姗来迟。

两人相互行礼。

刘子羽实在忍不住,把自己早上碰到的事情跟刘子羽说了一遍。道:“带军严格是好的。可像我今天早上遇到的这两个人,被军中辞退,就有些不近人情了。若是如此,你们邓州军到底是怎么带的?”

陈与义听了,不由上下打量刘子羽。过了一会,才笑道:“参议,你真信那两人说的话?”

刘子羽道:“他们是至亲好友,难道还会骗人不成?”

陈与义连连摇头:“当然是骗人了!若只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就被剔出军队,哪个还敢来参军?如此轻易,军中的将领又如何成长得起来?被军中辞退的军官,除了一小部分是确实不适合军队生活,大多是犯了大错。这种大错不算是违法犯罪,但在军中无法原谅,才会被军中辞退。只是节帅仁心天生,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之徒,军队还是会为他们安排退路。我们军中确实不允许使用军棍,但打了士卒,也只是要去学习而已。除非屡教不改,才会除名。参议觉得这两个人应该是犯了什么错?”

刘子羽不由愣住。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随父亲长在军营中。军中的将士见了他都毕恭毕敬。军中当然有骗人的,但在至亲好友而前,这样没有一句实话的,还真没有见过。

陈与义道:“参议,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人都有,又何足为奇?我们邓州军起家艰难,但凡身有所长,在军中都会安排个职位。因为收人有些滥,什么人都有。这次大战,许多人露出本性,不适在军队待了,安排他们另谋营生。这些日子,洛阳城里你会见到很多。”

刘子羽听了不由有些茫然。军队是什么地方?怎么可以招这样的人进去?收人如此之滥,只有在那些义军之中才会见到。正规些的军队,哪里有这种人?王宵猎的军队,实在是令人不可捉摸。

第637章 都监的职责

听陈与义讲刘子羽的疑惑,王宵猎不由大笑。道:“刘参议出身名门,这种市井间的手段见得少,难免疑惑。这个世界上的人看起来一样,其实人人不同。以天下之大,自然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成人间。在襄阳时我们扩军太速,这种满口胡话的人那个时候更容易升迁。现在大战之后,清除出去,不正是常理吗?”

汪若海道:“按节帅意思,这些人大多被清理到了营田各,很多人都有官职。时间长了,只怕他们又成了营田务的祸害。不如革除出军,让他们自谋生路。”

王宵猎道:“所以参过军的人,其档案一定要记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做过什么样的事,立过什么功,受过什么罚,让后来人一眼看到。如果到了地方不改旧习,就由地方革除。如果重新做人,我们也要给机会。”

这个世界上,不管是什么组织,一定是有的部分多做好事,很少做恶事;有的部分最少不计较,恶事多落到他们身上。提高军队地位,包括军中将士能够安心离开,不会在军中背上一个骂名。所以军中档案,要如实记录。不但不能让有功的将士湮没无闻,也不能让品行不正的人躲过记录。

三年扩军十万,必然问题多多。不用快进快出,很多职位就会被庸人把持,优秀的人才选拔不出来。

亲兵进来,拱手道:“节帅,军中钤辖和都监都已经到了,请节帅和参议前去主持。”

王宵猎点头。对汪若海道:“钤辖和都监问题太多,这两天我们可是轻松不了。”

府衙的后院里,搭起了一个草棚,里面坐着全军的钤辖和都监。每人面前的桌上一枝笔,一个本,还有一个斟满茶的茶杯。这是王宵猎这里官员开会的标准场景,慢慢每个人都熟悉了。

走到众人面前,汪若海落座,王宵猎到了前面。

看着众人,王宵猎道:“在战事之前,开了统兵官和参谋的会。当时说若时间来得及,也要招集钤辖和都监一起开个会。结果时间就是来不及,这个会只能战后开了。”

“说实话,统兵官和参谋的会,战后说闲话的人不少。说那个会不成功,制定的作战计划,大多没有实现。我们预计敌人怎么样,结果敌人就不那样,最后整个计划几乎被全部推翻。这样说是不对的。作战计划,本来是有几个版本的。如果只有一个版本,这样的计划做了有什么用?只是我们司令的人员,在几个计划中,认为当时定下来的计划是最可能发生的。后来没有发生,计划修改。怎么修改的?用其余的计划修改的。”

说到这里,王宵猎停顿了一下。看着众人,斟酌了一下措辞,接着道:“这样的作战方式,我起个名字,叫做正规化。为什么叫正规化?因为这种方式不再依靠个人,而是形成一种范示,以后每支军队都要这样做。军队中的每个人都要这样做。等大家熟悉了、习惯了,军队也就正规化了。”

“不但是军事指挥要正规化,我们的管理也同样要正规化。招大家来开会,第一个目的,就是正规化。统兵官负责指挥、训练等军事工作,其余的内部事务,则由钤辖和都监管理。军队的重大事项,如果不能够请示上级,或者无法请示上级,由都监和统制一起决定。两人意见不致一时,由司令部讨论。司令部无法统一意见时,军事问题由统兵官决定,内部管理问题则由都监做决定。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凡是作战和训练等军事问题,如果司令部讨论的结果统兵官不满意,统兵官可以置之不理,自己做决定。内部管理问题,如果司令部讨论结果都监不同意,都监可以置之不理,自己做决定。只是这个过程,哪个人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建议,最后是什么结论,掌书记必须记载清楚。统制或者都监,置司令部讨论结果于不顾时,必须一个人承担后果。追究责任的时候,是司令部的决定,统制和都监负领导责任。不理司令部结论,自己做决定时,是自己承担。同样,事后论功行赏,也是如此。”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