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62)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见众人议论不休,崔植抬手道:“你们先不要乱,听我说!从今天开始,你们与我一起,都是一个村子的人了,以后就是左右乡邻。不管以前怎样,都要安安乐乐地过日子。”

何挺道:“还有一件事。现在秋初,种不了地,开不了荒,更收不了粮食。今年的冬天,我们要吃什么?若是朝廷给粮,又如何算?”

崔植道:“你们都是有手有脚的人,哪有白吃粮食的道理?今年冬天的粮,官府会贷给我们,三年之内还完。知州仁心,贷的粮食不算你们利息。如何?”

听了这话,众人都不说话。大家都明白,不收利息,王宵猎当得起一个仁字了。这个时代,借别人的钱有不给利息的?官府贷粮,一年都还有三成利息呢。

崔植道:“你们要明白,今年冬天有粮食,就能活下去。没有粮食,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活不过这个冬天。知州让大家垦田,说得重一点,对大家有活命之恩。”

现在是七月底,外面野地里随便找一找,总会有吃的东西。所以这些被派来垦田的百姓,对王宵猎并不怎么感激。他们眼里,王宵猎不过是贪图众人劳力,来帮着垦田而已。如果到了冬天,大家都冻饿难当的时候,就会是另一个想法了。

王宵猎也明白这个道理。所谓救急不救穷,在冬天组织人手,更能收获他们好感。只是王宵猎认为自己做的是大事,那些小手段不屑于用而已。小手段有一时好处,经不过时间考验。

见众人不再说话,崔植叹了口气:“诸位,金军来之前,我只是开封城里一个记帐先生,粗识几个字而已。知州赏识,让我们入了军,给了一口饭吃。现在要垦田,安排我们这些识字的人,到村里来做个村正。知州给我们说得明白,做得好了,以后大有前途。如果做得不好,村正就会换人来做。以后我们在一个村里过日子,许多事情都要你们帮衬。”

黄同元道:“大家都一样。若不是金兵南来,我们依然在山里烧窑,哪会如此!”

崔植道:“是啊,我们命蹇,碰上了这个时候,有什么办法?只是求生,万事忍耐一些。”

第67章 乡村组织

宝丰原名龙兴县,徽宗年间,因有汝瓷官窑、冶铁场等,奉敕改名宝丰。在汝州境内,算是资源丰富、物产颇多的地方。其与郏县夹汝河,之间的土地肥沃。

县衙里,王宵猎坐在中间,看着两侧坐满的人,沉思不语。

来的窑工里,有六百余人自愿参军,其余的两千多人就被安置在这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军队的家眷、以及其他官员家属,也全部被集中到了这一带。这里,实际成了王宵猎的根据地。

沉思良久,王宵猎道:“我们的家眷,跟着窑工们一起,全都搬到这里来。可以这么说,以后这一带的安危,直接影响军心。我们的军队,要保证这里的安全。”

解立农叉手:“知州,若没有大城,如何能保证地方安全?纵然我们全军在此,也没有办法。”

王宵猎摇了摇头:“大军如何能在这里?我们大军,要转战各地,平定汝州周围。若是大军驻在这里,那不成了乡兵?以后这些地方,防守要靠自己了。”

听了这话,下面立即议论纷纷。靠老百姓自己防守,这不是开玩笑?

王宵猎举起双手,示意大家不要说话。道:“你们是不是以为,靠百姓自己守不住?”

见众人点头,王宵猎道:“不是这样的。只要组织起来,百姓进攻或有不足,保地安民还是能够做到的。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他们组起来。今天召集各村的村正全部到宝丰县衙,就是说此事。”

说到这里,王宵猎沉默一会。又道:“接下来的日子,要在宝丰县办个学校,让村正及其他相关人员来上课,学一学如何组织。说实话呀,这么短的时间,组织这么多人,学习这么多知识,必然会有人学的快,有人学的慢,甚至有我根本学不会。这都正常,人与人不可能完全一样——”

听到这里,下面就有人问:“知州官人,若是学不会怎么办?”

王宵猎道:“我以前就说过,我不是个苛刻的人。有人学不会是正常的,并不会怎样,换个人来学就是了。怕的是,有的人被换了想不开,惹出事来。所以我提前说清楚,你们心里有准备。”

见众人不说话,王宵猎叹了口气:“其实这些不需要我操心。我操心的,是自己安排的事情必须要办到。办到了,一切好说。办不到,就要有人担责任。只是呢——算我是操心太多吧。”

众人沉默,没有人说话。在王宵猎身边数月,大家知道他的做事风格。现在说的和蔼,不代表后边处理人的时候心软。做事一定有目标,超额完成的奖励,完不成的处罚,很少破例。

看着众人表情,王宵猎笑了笑。道:“这算是我的毛病,总喜欢丑话说在前头,难免就要惹人不开心。本来今天是大家誓师,应该欢欢喜喜鼓足干劲才是。我这话说出来,就让大家觉得压抑了。”

一边的张均道:“知州多心了。我们众人跟着知州,自该尽心尽力做事,哪里敢想其他!”

王宵猎看着张均,轻轻点了点头。自从跟着自己,张均在军中不管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其他人完全不能比。学的成绩如此骄人,他的心气自然也跟别人不一样。

沉默了一会,王宵猎道:“现在说一下,接下来如何安排,大体如何组织。现在各村都是五十户一村,各村自有村正。接下来,一个月内,每个村正都要在村民选一个副村正,一个弓手,一个会计——”

下面就有人问:“知州官人,什么是会计?”

王宵猎道:“就是给村里记账的。既然每村都有公田,都有公粮,都有公事,账自然就必须记得清楚。这会计,就是给村里记账的。以前朝廷里每过数年都会计录,此名由此而来。”

王宵猎哪里知道会计由哪里来的,只是前世村里有这么个职位,便就照搬过来。想来想去,村里有几个职位是少不了的。一个村正,就是自己前世的村长。还有一个弓手,实际上就是前世的民兵连长。还有一个就是会记。没有会计,账目就不清,村里的事务就容易被村正把持。

这套改革实际就是把前世的村里制度挪来,适当改变。最重要的是用公田私田,废除了以前乡间普遍存在的地主,官府设官吏直接管理。

在这个时代,百姓对这一套并不陌生。王安石变法,推行保甲制度,管理比这严密多了。只是以前乡间分五等户,负担大多在法律上压在上等户头上,上等户又转稼到下等户身上。现在分村,实际上消除了五等户,官府把官吏负担直接承担而已。

三成作为税赋,每丁每一年五十个工,乡村负担其实不轻。不过与以前相比,就轻多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取消了五等户,把以前上等户对下等户的剥削,变成了税赋。乡间地主少了,而官府收到手里的钱粮却多了许多。这多出来的钱粮,就是王宵猎改革的资本。

没有金军南侵,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不容易。再是小家小业,一时间也无法割舍。新建村子,就要把以前的家业舍弃,必然会受到反对。现在可不一样,大家最重要的事情是活下去。只要活下去,进行什么样的改革都是应该的。

进行这样的改革,经济和政治上的作用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组织作用。从上到下,把治下所有的百姓全部组织起来。只要组织起来,在金兵的进攻中才能保全自己。保全了自己,才能支撑大军征战。

这样的改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王宵猎也不知道。那是以后的事。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壮大自己的力量。阻挡这一点的,都要被扫除掉。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