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631)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前世的时候,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于知识也不较真,经常会有人用这种似是而非的例子。或者,为了吸引人眼球,故意普及一些看着对,实际不把话说明白的知识。

比如,人们介绍自己家的时候,会说寒门如何。就有人出来科普说,在古代,不是什么人都能称寒门的。甚至有人会说,在古代,你根本就没有资格叫寒门。

古代是什么朝代?有多少时间,在哪个朝代不能自称寒门?什么时候,一般人没有资格叫寒门?唐朝之后,门阀消失,一般人当然可以称寒门了。而宋元明清,难道就不是古代了?

历史已经很复杂了,后人不要为了这个那个的原因,把复杂的历史弄得似是而非。

仔细看过了火炮,折彦质道:“听说火炮能射铁丸。不知是怎么射的?”

汪若海道:“都承离火炮远一点,让炮手射一炮就是了。”

等到折彦质离开,汪若海吩咐在一里之外摆了些简陋的木头人偶,命令炮手装药。

看着炮手打开一边的瓷罐,倒出火炮来。折彦质问道:“参议,这是何物?应该就是火药吧?”

汪若海道:“正是。火炮的用的火药,与平时做烟火的可是不同,千万不要搞混了。”

折彦质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不同,只是记在心里。

填好火药,装上了铁弹,炮手拿了烧红的铁条起来。

一边的指挥者举起了手中小旗子,转头看着汪若海和折彦质几人。

汪若海道:“火炮发时,难免地动山摇。都承小心一些。”

说完,向指挥者点了点头。

指挥者拿出哨子,含在口里,猛地吹了一声。随着哨响,手中小旗快速劈了下来。

炮手拿着铁条点头了引线,就见黑烟冒了起来。

折彦质在一边等得提心吊胆,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刚刚觉得有些心焦,就听一声闷响,炮管里的铁丸快飞地出了炮口,直向一里外的木头人偶飞去。紧接着。火炮上方黑烟升起,周围弥漫起一阵硝烟的味道。

第698章 退路

一里之外的人偶看不太清楚,折彦质只是看见一阵晃动,有的倒地,不知具体情况如何。

汪若海道:“都承,我们过去看一看。见了人偶,你就知道火炮在战场上面有什么样的威力了。”

折彦质平静一下心神,与汪若海一起向人偶那里走去。

到了跟前,就见前排的人偶被打得稀碎,后边的也都折在那里。一直到八排之后,人偶倒下,才把铁丸挡了下来。

倒吸了一口凉气。折彦质道:“火炮有如此威力,战阵之上,谁人可挡!一炮过去,再是精兵强将,也是灰飞烟灭了!怪不得,怪不得前几次大战,金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汪若海道:“确实如此。不过战阵上用火炮,必须敌人排好队形,还要敢向前冲才好。如果敌人退开,一排一排地上来,火炮也杀不了多少人。宣抚说过,有了火炮之后,战场上必然是另一个样子。”

折彦质连连摇头:“只是在陕州打一战,金军如何想出对付火炮的法子?有了此利器,以后再不怕金军了!”

汪若海心中慢慢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王宵猎最担心的,就是有了火炮之后,军中过分依赖火炮,导致战斗力有短板。因为金军知道你有火炮,战时必然想方设法会让火炮起不了作用。到了那个时候,战斗力不足是很危险的。

看折彦质的样子,只怕想不到这一层。现在在折彦质心里,只会觉得王宵猎前几次大胜,都是火炮的功劳。如果其他宋军有了火炮,金军必然不是对手。恢复中原,又有什么难的呢?

仔仔细细看过了人偶,折彦质问汪若海:“参议,听这火炮攻城也是利器。不知轰城墙如何?”

汪若海道:“现在的城墙挡不住火炮。我们试过几次。一次在均州,一轮火炮,就把城墙轰塌了。第二次是在中牟县,那里是小城,也很容易轰开。”

折彦质猛地一拍掌:“有了火炮,野战无敌,无城不破,金军还凭什么与我们作战!圣上听说了此神器,命我巴巴赶来洛阳,一定要几门回去。好,王宣抚如此大度,以后就不怕金军了!”

汪若海想了想,还是说道:“都承,自从我们军中有了火炮,遇敌再没败过,这是事实。但是,火炮威力大,金军也知道了,他们必会想办法。我们要想恢复中原,还是要多想办法。毕竟以前没有火炮的时候,我们与金军作战也没有败过。宣抚一再说,要先保证自己的军队没有火炮,也不害怕与金人对阵,那时火炮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折彦质笑道:“以前与金军作战,最怕的就是金军重甲强攻。有了火炮,金军不能结阵,还有什么怕他们!那时几炮轰过去,金军溃散,我们大军压上就好了。”

汪若海没有再说话,只是背手看着天上的白云。

宋军为什么失败?王宵猎在能力范围内,还真进行过统计。最多的失败方式,是宋军自己溃散。只要不溃散,大多数时候都能与金军杀得难解难分。真逼得金人结重阵强攻的时候很少。即使金人结重阵强攻,胜率也只有一半而已。

王宵猎一再强调,军队是有组织的暴力集团,核心在组织。这样说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宋军的认识。与金军作战的过程中,宋军一再显示自己组织的短板。很多时候,两军一接触,宋军自己就溃散了,仗怎么打?

折彦质是战场老将,见了火炮是这种反应,其他人也就可想而知了。可以想象,折彦质离开行在之前,朝廷官员对火炮进行了什么样的遐想。

该说的都说了,火炮也送出去了,结果如何,也懒得管了。

回到驿站,折彦质兴奋异常。火炮的威力还在自己的想象之上。军中有了这种利器,还怕什么金军。甚至折彦质在想,自己也应该重新回到战场上。利用火炮,洗刷自己以前战败的耻辱。

在房间里想了一会,折彦质实在坐不住。信步走出驿站,左右看看无人,向街口的茶铺走来。

进了茶铺,掏出几枚铜钱,从街上招一个孩童来。道:“那边客栈里,有一个范官人,还有一个十八郎,是从陕西来的。你过去叫十郎出来,这钱便是你的。”

那孩童看着折彦质想了一会,才一把抓了铜钱,飞快地跑到客栈里去。

不多时,就看见孩童和十八郎从客栈出来,指着折彦质说几句话。然后一转头,到街边买了两块饴糖,含在嘴里唱着歌子飞快地不见了。

十八郎走到茶铺,坐到折彦质身边。道:“哥哥有什么事?”

折彦质道:“去叫范官人出来,到那边酒馆,我有话跟你们说。”

十八郎答应,付了茶钱,慢慢踱回客栈。

折彦质起身,长出了一口气。

宋军有了火炮这种利器,对金军就有了胜利的底气。未来宋金两国的前途,几乎一目了然。折家的根基,是位于对西夏前线的府州。这个时候,不积极筹划归宋,还等什么?

女真人的人力不足,招降折可求后,还是要依靠折家守卫与西夏的边境。现在的折家,除了麟、丰、府三州,周围的晋宁军、绥德军也在其管下。与宋朝时候相比,自由度更大。

曹智出兵占领石州后,又攻占吴堡寨。吴堡寨属晋家军,本在折家管下。折可求没有派人死守,曹智严一来,便就主动从吴堡寨撤军,自是留下了跟王宵猎的交情。

王宵猎派兵占领石州后,兵锋直指折家。折可求是被迫降金,虽然降金后也积极配合金军作战,谋求地位,心中终究还是念着宋朝。现在宋军到了家门口,折可求非常为难。

如果王宵猎迅速占领太原,挥师北上的话,折可求不反对重新归宋。但占领晋州后,王宵猎在那里不动了,反而派兵占领石州,又让折可求拿不定主意。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