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670)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谭巡检没有办法,只好称是。命令艄公,向不远处的黄州码头驶去。

栖霞楼上,借着月光,徐文看着江上的几艘大船向岸边驶来,不由大笑。对身边的贺凝道:“夜里行船,现在想靠岸可是晚了。这个折都承到底是西北长大,不熟悉这些水上的勾当。到了晚上,哪怕是到了码头,也要等到天亮的时候才靠岸,哪有晚上靠岸的?这个时候码头哪里有人?”

说完,不由连连摇头。

贺凝道:“折都承靠岸,不是正中统制计策?”

徐文笑道:“我自然算好了,他是必然要靠岸的。还不靠岸,几艘小船就吓得他们魂飞天外!”

贺凝道:“统制是宋朝水军都统,自然由不得折都承!”

徐文笑了笑。站起身来,走到栏杆边,看着天上的月亮。道:“栖霞楼是赤壁最高的地方,江面一览无余。今晚你我二人在这里观战。等夺了火炮,就回团风镇北上去也!”

贺凝称是。对于徐文,只有佩服。若说徐文想出来的办法,自己未必想不出来。但时间这么紧,又没有差错,自己是绝不可能办到的。数年时间,徐文从一个不入品的小将,成为宋朝数路的水军都统制,果然不是侥幸。

此次不是完颜昌把徐文派了过来,自己要夺火炮还真不是什容易事。

靠了岸,折彦质一抬头,就见城西一座山头立在那里。黑夜里,如同一头怪兽般。愣了一下,问道:“那座山是不是赤壁?苏子瞻被贬黄州,写《赤壁》二赋,水调歌头,就在这里了?”

一边的船夫道:“官人说的不错,那里就是赤壁了。小的不知道那么多文章,不过苏官人还是听说过的。黄州的百姓也以苏官人在这里住过,说起来甚是得意呢。”

折彦质点了点头,不由多看了两眼。

严格说来,苏轼不是旧党,但更不是新党,而且对新党多有批评。他多次被贬,多与新旧党争有关。赵构登基之后,朝野有一种很大的声音,认为靖康之难是由王安石变法引起。当然最重要的,是赵构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贬斥新党,推崇元祐旧党,是朝廷的根本方针。被新党对付的苏轼,名声比以前更响了。

刚刚上岸,谭巡检快步赶上来。对折彦质道:“都承,码头上没有人,船上的货物也搬不下来。只能多留人在船上面。我们是大船,起航不易,若有人在这个时候来犯,不是小事!”

折彦质道:“已经靠岸,还怕什么!你命船上的人小心守着,多派人到岸上,查一查附有没有可疑的人。我派人去让黄州出城迎接,明天天亮再行!”

谭巡检没有办法,只好叉手称是。

折彦质转身看着大江,出了一口气。自己从小习武,进士出身,文武俱全。只要上了岸,还怕哪个?早知道水路这么提心吊胆,还不如走陆路呢。

第748章 抢火炮

折彦质刚刚派人去黄州城叫门,就听见一声号角。声音低沉,在这静谧的夜里,如同鬼魅一般。

暗道一声不好,折彦质急忙转过身。就见不知道多少人从附近树林冲出来,也不言语,直向靠岸的船冲去。

此时谭巡检刚刚带着人上岸,与来的人一下撞在一起。就在岸边码头,杀在一起。

军队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依赖于阵形,依赖战士们之间的配合。没有了阵形,没有了相互配合,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谭巡检带的军队完全没有准备,突然遇敌。夜里又无法有效配合,迅速被杀散。

折彦质取了一柄腰刀,带着身边的护卫,防住敌人的进攻。他久经沙场,匆忙间还是指挥卫士摆阵。只是敌人志不在他,只留一小部分人牵制,大部队还是向靠岸的大船攻了过去。

常言说双拳难敌四手。其实对于真正的高手来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敌人虽然多,只要动作不同步,还是很容易被抓住破绽。一个人打四五个,甚至一二十人,是有可能的。但对军队来说,完全是两回事。两个军人可以迅速形成配合,数个军人就可以摆阵。军阵不在于多大的威力,而是可以约束阵中军人的动作,同攻同守。

这个时候,高手再厉害,双拳也难敌四手。军人的动作,可以同时做出,而且相互配合。动作同步了,相互之间没有时间差,人数多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你打了这个,同时另一个的进攻就到了身上,没有时间躲闪。

军队被杀散,没有准备的谭巡检迅速处于下风。这些又不是训练有素的军人,无法短时间内扭转战局。更加要命的是,大家正准备下船,守船的士卒一时间无法准备好弓箭。

弓箭的威力,同样在于齐射。几个人开弓,同样无法阻挡大股敌人。很快就有大量敌军上船。

栖霞楼上,徐文手里握着酒杯,站在栏杆前,借着月光,看着江边的战事。

贺凝站在一边,神情紧张。一双手牢牢抓住栏杆,恨不得把栏杆捏碎。

见自己的人把船围住,贺凝问徐文道:“统制,看来我们要胜了!”

徐文道:“我们本来人就多,又出其不意,折都承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一仗,从他们大船靠岸的时候,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好了,你派人去准备马匹,我们连夜去团风镇。”

贺凝称是。使劲看了下面的战事两眼,才匆匆地带人离去。

徐文回过身,举起手里的酒杯,一饮而尽。

自己一千多人来到黄州,对折彦质运的火炮志在必得。只要逼得折彦质靠岸,这一仗就算胜了。如果在江中,折彦质是大船,徐文又不能在长江里放手施为,还真拿他没有办法。只是折彦质到底不熟水性,还是中计了。

谭巡检带人护住折彦质,无奈地道:“都承,船已经被贼人占据了。唉,如何是好?”

折彦质道:“只要守住这些人去的道路,不怕他们!船上的火炮两千余斤重,不信他们能扛得走!”

谭巡检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折彦质的想法实在太过天真了。这些人埋伏在这里,怎么会没想好办法?

杀到船上,几个大汉快步到了后甲板。见几门大炮被牢牢地绑在那里,旁边站着一队宋军。

一个大汉仰头大笑。道:“果然是在这里了!兀你们这些厮鸟,不想挨一刀,就早早躲到一边去!这些火炮,爷爷要定了!哪个敢拦,一刀结果性命!”

说完,大踏步上前。一个宋军挺枪阻挡,被大汉一刀劈倒,血溅了出来。其余宋军早已胆寒。见了这个场面,俱都又腿战栗,谁还敢拦这些人。

大汉命令手下去解火炮的绳子。自己走到船边,对着茫茫江面,猛地一声唿哨。

就听江上的黑影里,传来回应的唿哨声。要不了多少时候,几艘小船从黑暗中冒了出来,到了大船旁边。

大汉道:“是何统领吗?你们可准备好了?”

下面何统领道:“早早准备好了!快快把火炮放下来,我们还要赶路!”

大汉道:“马上来了!听说还有几个火炮匠人,我们要找一找。若是上岸,必然有宋军阻拦,让他们跟火炮一起上你们的船!岸上的宋军自有我们阻挡!”

何统领称是。只是催促。

不一会,金军解开了火炮的绳索,推到了船边。就在边上做了个架子,用绳子绑了火炮,十几个人一起,吊了起来。看准了下面的小船,把火炮徐徐放下去。

何统领带着手下,把放下来的火炮拉到自己船上,小心放下。放稳当了,才解开绳索。

船虽然小,装几千斤东西不是难事。只用两艘小船,就把火炮稳稳地装下了。

一装稳火炮,何统领立即命令小船划进黑夜里,在那里等着。宋朝的船实在太大,离得远了安全一点。

船上,几个大汉舱里舱外翻遍,最后在底层舱底才找到火炮匠人。不由分说,全部抓了,绑成个粽子模样,用绳子拴了放下下面小船上。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