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746)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李永奇忙道不敢。见王宵猎的态度和蔼,说话温和,提着的心才慢慢落回肚里。

王宵猎左右看了看,道:“贵公子摛了撒离喝,必是一位英雄人物。只是这么多天了,一直未能得见,心里常觉可惜。不知今天来了没有,可否一见?”

李永奇大喜,急忙到一众官员里拉了李世辅出来。道:“来了,来了!这就是犬子李世辅!”

王宵猎看李世辅,长得高大威猛,相貌持重,一眼看去如同神人一般。笑道:“果然相貌不凡。不是这种人,也难做出这种事来。陕西一战,你擒了撒离喝,由此开端,为国立了大功。”

李世辅见王宵猎虽然病后虚弱,但自有一种威严在。说话间谈笑风生,却持重有礼,自然而然地让人不敢小视。

拱手道:“属下一家受金军欺压已久,见到撒离喝,自然怒气满怀。一时不忿拿了他,幸好没有大错。”

“好,好。”王宵猎连连点头。“现在你做什么?”

李世辅道:“现为米脂寨的守将,防备夏国。”

王宵猎想了想道:“你是为国立过大功的,不能长久如此。等过了这一段时间,稳定下来,自有好的去处。”

李世辅听了,知道这是要封自己官。急忙说道:“多谢宣抚了。”

王宵猎看着李世辅,笑着点了点头。道:“我们入城吧。”

进了绥德城,王宵猎因为是大病初愈,先去休息。汪若海召集李永奇和高信,商量最近形势。

在官厅里落座,汪若海道:“宣抚大病多日,现在一般不视事。今天招你们过来,是看附近形势,有什么没有需要特别关注的事。若有大事,自会请宣抚决断。”

说完,对李永奇道:“知军先说吧。”

李永奇道:“前几日夏国也曾经集中兵马,蠢蠢欲动。丹头寨的战事传开,便就自然散了。这些日子,夏国的边境将领严格约束兵马,连普通冲突都没了。”

汪若海点了点头。道:“知军觉得夏国为什么这么做?”

李永奇笑道:“丹头寨一战,张统制以三千人全歼了一万四千金军,这样战绩,谁听了不害怕?夏国最初是听我们占了绥德城,想着趁乱打劫。等到丹头寨战事传开,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撩拨?”

汪若海点了点头:“也有道理。知军以为,现在夏国不敢进犯?”

李永奇道:“断然不敢!夏国的兵,比金军还差上一点,怎么敢来寻晦气?”

“如此最好!”汪若海点了点头。转身看着高信,问道:“最近张驰那边有没有消息?”

高信道:“张虞候进军永平寨,金国的鄜延经略使郑建充突然找上门来,说是愿意投降。张虞候担心有变,一进驻军永平寨。前两天,听说邵都统的兵马已进延安府,才起程返回。”

汪若海道:“郑建充在哪里?”

高信道:“在张虞候军中。听说要来绥德,面见宣抚。”

汪若海点了点头。道:“如此最好。现在邵兴大军进驻延安,陕北已定。现在陕西的战况,只能看京兆府和环庆路了。如果一切顺利,年前应该能够定下来。”

又聊了一些闲话,汪若海送走李永奇和高信,到了王宵猎房中。

王宵猎拿了一本《史记》,坐在火盆边,静静看看书。旁边花盆里种了一棵腊梅,开得正盛。

抬头见汪若海进来,急忙让座。

汪若海坐下,道:“刚才我见了李永奇和高信,问了附近情况。总的来说,跟我们掌握的没有差别。只是丹头寨一战的影响,我们还是估计得小了。”

王宵猎道:“怎么说?”

汪若海道:“这一战对周围的影响,比我们原来估计的要大得多。像李永奇这些周边势力,听说张振以三千兵马全歼金军一万四千人,很是震惊。就连西夏,也收敛了很多,应该也是顾忌丹头寨的战事。”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以三千人全歼一万四千人,而且这一万四千人还是他们认为不得了的强军,也难怪他们震惊。当然,我们自家的事我们清楚。现在姜敏这支军队,严格训练了半年,将士都是我们精心挑选过的,战斗力早已今非昔比。不过丹头寨一战,取得这样战果,主要还应该归功于这支军队孤悬陕西,不与金军其他军队沟通,也没有与我们作战的经验。要不然不会打得如此顺利,损失也要大得多。”

汪若海道:“是啊。姜敏这支军队,全面压制以前的金军,他们当然不是对手。不过,金军虽然夺了炮去,也不一定能很快就铸很多。西路军,未必有那么多炮。”

王宵猎轻轻摇了摇头:“有了炮,最重要的不是他们的炮兵如何,而是他们熟悉了炮兵,知道如何应对。其他的金兵部队,绝不会面对火炮就无计可施,惊慌失措。”

汪若海点头:“说的也是。”

王宵猎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粘罕还有多少兵马,能不能对我们发起全面进攻。我们进攻陕西,吃掉的最大一股金军是拔离速,两万多人。再加上这一次消灭撒离喝的军队,一万多人。两次相加有四万人了。粘罕少了四万人的军队,还能调动多少人?”

汪若海想了想,道:“粘罕的军队,原先应该有十一二万人,不会再多了。少了四万,再加上北面他需要防备蒙古人,西面要防西夏,能够跟我们作战的,不过四五万人。”

“四五万人,跟我们作战可是不够的。”王宵猎面带微笑。“现在要跟我们作战,粘罕不得不借助契丹人。再是信不过耶律余睹,也不得不把他推上来。”

第840章 够不够?

方山是一座山中小县,座落于赤洪水河谷中,有路向北通岚州、宪州等地。人口不多,显得很是冷清。

这一日,一个小贩进了县城。找了一家客栈,放下行礼后,径直来到了县衙。

小贩左右看了看,来到看守的兵丁前。拱手道:“在下折彦文,有要事寻迟虞候,还请通传。”

兵丁上下打量了折彦文一遍,没有说话,扭头进了县衙。

过不多久,一个军官出来。打量了折彦文一遍,道:“在下掌书记何平。虞候有事外出,还请进来等候。”

折彦文谢过,随着何平进了县衙。来到旁边一个偏院里,领进一间房子里。道:“衙内这里等。”

折彦文的心里有些惴惴不安。不过既然来了,只能强自镇定,点了点头。

何平吩咐士卒端了一个火盆来,放在折彦文旁边,便告辞出去。

折彦文坐在那里,越想越不对劲。起来不断地来回踱步,不时向门外望一眼。只见屋舍萧然,连一个人影都看不见,好像一座鬼屋一般。

直到将近中午,何平才来到屋里。对折彦文道:“虞候已经回来了。衙内这边请。”

折彦文等得汗都冒出来了。听了这话,起身出了一口气:“可算回不了。书记前面带路。”

何平当头先行。领着折彦文来到旁边一个院子里。领着折彦文到了一间房子,道:“衙内且在这里等等,我进去叫虞候出来。”

说完,经过跨门到了旁边一间屋子。

折彦文没有办法,只好在屋子里坐下来。还好屋子里有火盆,便坐在那里烤火。

不多时,何平和一个年轻人从旁边的屋子进来。

年轻人看着折彦文,上下打量,也不说话。看了一会,慢慢踱到中间。

何平忙道:“衙内,来见过虞候。”

折彦文上前,见迟玉平有些傲慢,心里有些高兴。拱手道:“在下折彦文,见过虞候。”

迟玉平点了点头,道:“坐吧。有什么话,可以跟我说。”

折彦文坐下,左右看看,再没有别人。在那里只管东张西望,也不说话。

迟玉平淡淡地道:“不知衙内前来,有什么重要事情?”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