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883)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张印起身道:“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今日宣抚拥兵二三十万,歼灭金军西路军,似此天下,正欲宣抚收拾河山。朝廷大军二十万,遇到不足十万金军,就被打得丢盔卸甲,他们拿什么驱逐金虏?若要我说,宣抚就坐了这皇帝!待到那时,襄阳就是龙兴之地,如何给朝廷!”

王宵猎听了,静静地看着张印,很长时间不说话。最后道:“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以后不要说了。我们都是大宋的臣子,自该勠力报效朝廷。只要朝廷还要北伐,还要恢复故土,还要给我们这些汉人夺回曾经的土地,那就还是我们的朝廷。现在看来,虽然不太顺利,官家还是要北伐的。”

张印重重叹了一口气:“有这样的官家,我们如何肯服!”

其他人随声附和,一起说不服。

王宵猎道:“我们起兵时,说的是北逐鞑虏,恢复中原。现在兵强马壮了,就想着自己做皇帝,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初心呢?不忘初心,你们做不做得到我不管,我还是记得清楚的。”

张印还要再说,王宵猎摆一摆手,让他闭嘴。道:“各位把心思放在怎么打败金国上,不要想着让我做皇帝这种无稽的事。莫要忘记初心,不要手中有了兵,就想些不该想的。”

王宵猎有没有想过自己做皇帝?当然想过。但是,想过是想过,却不准备那样做。或者说,自己做不做皇帝,钥匙还是在赵构的手里。

当初起兵时,说的是驱逐金虏,恢复河山,不能因为后来兵强马壮了,就把初心忘了。只要赵构还坚持北伐,那他就还是这天下的皇帝。如果不能北伐了,那就一切都变了。

在襄阳时,王宵猎如果不是以驱逐金虏为旗号,而是说自己要当皇帝,还会有这么多人跟随吗?这些人跟随着自己,费了许多力气,才打出了一番天地。现在自己说要当皇帝,即使大家都同意,总还是有人心里嘀咕的。

这种事情,还是谨守初心,以驱逐鞑虏为中心,其他都要为此让路。就看赵构,能不能记得亲属被金军俘虏北上的屈辱,能够奋起,带领大家北伐了。

如果赵构能够北伐,王宵猎自然会听从指挥,不计较个人名利,追随赵构左右。如果赵构忘记了初心,不再以灭金为目标,王宵猎自然也会做出相应的处置。

对于赵构,王宵猎没有个人的好恶,就看他能不能、配不配做这天下的皇帝。

第991章 烈士

见大家议论纷纷,会明显开不下去,王宵猎只好下令休息一会。

其实这种时候,无论王宵猎的心里怎么想,都应该严格禁止下属讨论。不然事后传到赵构的耳朵里,明显就是要造反了。不过王宵猎并不在意,自己已经有了造反的实力,不管怎么样赵构都要防的。

到了偏房里,汪若海道:“今日张印所言,虽然有几分道理,然而却超出了臣子的本分。事后若是传出去,难免惹人闲话。以后这种事情,军中还是不许讨论了吧。”

王宵猎道:“那是不让他们说,他们憋在心里也难受。这次讨论一番,以后就严禁了。”

汪若海叹了口气:“若说我刚入军中时,对宣抚还有很大意见。经过了这几年,宣抚处事得当。最关键的是虽然不知道宣抚为何这样带兵,但总是打赢,也就心服口服了。”

王宵猎沉默了一会,才道:“知道为什么这个样子练兵,才算是真正明白。”

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王宵猎觉得自己讲得很明白,但其他人就是不明白。只要不是特别强调,军队的管理,总是渐渐变得与其他军队没有两样。政治也是一样,官场总是向着老样子靠拢。

他们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不注意提升自己,思想一旦滑坡,就向着老样子靠拢。毕竟所谓老样子,是多少年的军官和官员的经验,所谓最合适的样子。

军官当中汪若海是如此,其他人又是什么样子呢?

王宵猎有时候真的希望官员笨一些,只要能听自己的话就好了。可是笨的官员,更加不明白王宵猎说的意思,执行起来就荒腔走板了。

休息过了,继续回去开会。军官们讨论一会,慢慢冷静下来,也就没有人再提先前的事情。

看了一眼讲稿,王宵猎接着道:“这次战役,总的来说是很成功的。共歼灭金军三十三万人,基本消灭了金国的西路军,抓获了都元帅粘罕以及其属下的众多官吏。表现特别突出的,有刚进入太原盆地的曹智严师,在雁门关挡住金军回援的张驰,在东胜州击败西夏的姜敏。其中张驰挡住了金军援军,殊为不易。司令部决定,张驰由姜敏师左虞候升任曹智严师的都统,曹智严回洛阳,另有任用。”

听到这里,曹智严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前两天跟袁溉在一起发的牢骚,被王宵猎知道了?转念一想,又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说袁溉不是一个喜欢打小报告的人,就是喜欢,王宵猎也一定不听的。

只能说,自己真的时机到了。

又表扬了几支部队,王宵猎话锋一转,道:“当然,几十万人的部队,有打得好的,就有打得不好的。石荣师的潘亚忠团、李兴师的程亮团、张印师的吉星团、董先师的石坚团和曲益腾团,这几个团打得就不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后续会专门开一个总结会,专门讨论他们的问题。”

说到这里,王宵猎和缓了一下语气。道:“我们的军队之所以越来越好,就是不讳疾忌医,能够正视问题。军队打得不好,这几个团的主官都会受到轻重不一的处罚。但是,受到处罚,并不是说明他们就一无是处了。只要能够正视问题,及时改正,还是能成为优秀的主官。惩罚并不是对人的否定,而是对他们以前的行为的否定。处罚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奖励的时候到师,惩罚的时候到团,不是因为师的主官有问题,而是综合考虑的结果。比如,董先在战争指挥中就比别的都统差,但是综合考虑,不适宜处罚。因为师的都统大多都有来历,处罚相对来说就比较谨慎。

王宵猎的想法,是用自己的培养的军官代替这些师的都统,但这有个过程。

奖惩不适宜在这种公开场合讲过多,王宵猎轻轻带过。

王宵猎道:“下面讲的,是烈士遗体的运输问题。这次虽然消灭了三十多万金军,我军也经历了重大伤亡。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我们必须妥善料理其后事。”

在以前,战场上牺牲的将士,多是就地掩埋,甚至直接抛尸荒野。将士出征,就是走上了鬼门关,或许永远不会回来,从此杳无音讯。王宵猎从一开始,就要求尽量把遗体运回去。遗体不方便运,也要运回骨殖。

出去当兵,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极大安慰了他们在家乡的亲人。这两年新兵逐年增加,与这些措施有关。

王宵猎接着道:“这次我们的运气好,仗打赢了,大部分牺牲将士的遗体都能找到。以师为单位,专门派出辎重部队运输遗体。提前通知各州县,北方在绛州,南方在洛阳、邓州、蔡州,西边的在京兆府,各县派人去接。县里接收遗体之后,要妥善安葬。有家族墓地的,可以安葬在家族墓地,也可以安葬在县里统一安排的英烈墓地。没有家族墓地的,就全部分葬在英烈墓地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突然想起什么,又接着道:“如果县里有获勋的人员,县里安排的英烈墓地,一定要离英烈祠不远。要让英烈祠里的神祇,能够保护墓地。”

喝完了水,王宵猎放下杯子道:“这件事情是大事,各位都统、钤辖一定要重视起来。就是因为参加我们军队的人员,不是参了军后,就杳无音讯,不知生死了。而是时时会有家信问候,会有军俸寄回去,甚至会放假,老百姓才放心的让子孙参军。如果在战场上死了,我们军队不管,是什么道理?我们要让军队的官兵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要让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死有所归!要让他们的英灵,享受世间的烟火!”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