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捡到一只战神(12)

作者:洗澡的兔子 阅读记录

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他站在柜台后面,手中拈着一只秃笔,柜台上的那个青皮小本本,便是他看成生命的账本。

上等绢帛二百匹,一匹一百钱,中等绢帛三百匹,一匹八十钱,鸡鸣布七百匹,一匹五十钱……

他一边算账,嘴里还念叨着,那悠然自得的样子,真是把大汉气死了。

外面闹腾的再厉害,何老板也依然沉迷算账,手上的毛笔挥动的飞快,账目算得清楚仔细,半点错误也没有。

仔细看看,字迹也是丝毫不乱,显示出了何老板超凡的沉着心态。

“何老板,这个店,卖还是不卖?”

面对纹丝不动的小何,那黑幞头大汉决定最后再努力一次,这可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而在他的身后,几个跟班个个都铆足了力气,显然已经按捺不住。

更多的人围拢过来,人们一看到这几个恶汉,便对何老板的遭遇猜想到了几分。

“快看!”

“刁家的这帮烂厮又来欺负人了!”

“牌匾上贴的是地券吧!”

“他们又想抢何老板的店了!”

穿着粗布短打的乡民们凑在一起,大声议论,根本不惧怕恶汉们的阻拦。

刘裕站在远处,听着他们的议论,终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

原来,这帮歹人又想用地券害人了!

地券这糟心的东西在晋朝不算是个稀罕物,多少也算特产。它是用来买卖土地,以及地上的附着物的。

这种地券在晋朝相当流行,风靡一时。

甚至富裕家庭,凡有家人去世,他的亲属还会在棺材里也埋一副地券,向土地老爷买下这一片土地的使用权。

在地券上,买卖双方的名号,买卖土地的方位都写的特别清楚,钱数自然更不例外。

地下风靡,地上就更加泛滥。

孱弱的大晋虽然打仗不成就,别的事情却一点也没落下,达官贵人热衷占山固泽,说的简单点,便是给自家圈地。

有的时候,他们会敲锣打鼓的,大肆占据无主的荒地,将任职境内的良田都变成自家的。

有的人聪明一点,也会使用小招数。明明是强占,却还要给自己弄一个体面的名头,实际是抢,但名义上是买卖。

别说我们无情无义,我们可是给钱的!

第14章 刁家人的辛酸史(一)

“这么大的一家店,只卖两千钱?”看清楚那大纸上写的价钱,刘裕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不是明抢吗?”

刘裕虽然深知一些地方豪强的嚣张做法,却也是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标价。

一个老汉回转过身,嗤道:“当然是明抢,他们刁家人在京口占别人家的店铺,从来都是强买强卖,哪有按照正经价给钱的。”

何老板这家店,规模不小,再加上店里囤积的货品,要想正经买下来,没有十万钱是不可能的。

结果这些人只花两千钱就想把人家的店据为己有,刘裕登时就怒了。

给这点钱,不是打发要饭的吗?

还不如不给呢!

但不给也是不行的,刁家在京口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这么多年,他们早就已经掌握了一套独家秘笈。

专门用于坑人钱财。

地券一贴,不管你是想卖还是不想卖,只要是我们看中的店铺,这就已经相当于是我们的势力范围之内了。

我们规定了价格,就给这么点钱,多一个铜板也没有,还划定了期限,在这个期限之前,交易必须成功。

人家店主生意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贱卖自己的店铺?

谁也不会答应,刁家人当然知道,没有人会愿意,但他们不会在意。

开店是为了赚钱的,我们一帮地痞流氓往你的店门前这么一站,把进进出出的人都挡在门外。

让你一天接一天的赔钱,你的店还开的下去吗?

开不下去,还不是只能卖给我,到头来我只用很少的钱就获得了一家经营良好,地理位置绝佳的店铺。

被刁家人欺负的老板们,哪敢反抗,州郡里到处都是刁家人在把持,对他们一家的恶形恶状,哪个不知晓?

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者,别看这地券写的不公不平,可也算是正经的文书,都是你自己认可的。

到了堂上,你还能不承认吗?

现在强占何家布铺的大事,已经进展到最关键的一步,只要把店老板小何赶走,刁家人入住,这家店就算是占下啦。

刁家人的行径,虽然人神共愤,但在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晋朝,也不算鲜见。

难道,你们以为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全都是天赋异禀,不只官做的好,生意也是做得呱呱叫?

别逗了!

莫说他们很多人进入朝廷,全都是抱着维持自家的利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原则,能做到不危害朝政就已经算不错了。

所以,虽然京口百姓叫苦不迭,但是朝廷上的大臣,对刁家人的恶形恶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区别或许只在于,刁家人做的更过分而已。

不过,他们刁家人也算是宫廷乱斗的牺牲品,他家老祖刁协就被牵扯到东晋初年的王敦之乱中,稀里糊涂的就被杀害了。

刁协也是跟着司马睿南渡的几大重臣之一,绝对算得上是一号人物。

结果呢,经此一役,刁家就彻底被排除出顶级世家的行列。

史书上记载,事后,刁家的后人就放弃了从政,改为经商了。这当然是一句夸张,事实上,刁协之孙刁奎之类的,还是可以做到刺史一级的地方官。

这就说明,他们家也并不是彻底放弃了做官,只是不能在角逐朝廷宰辅。

按说,刁协是被背叛他的属下杀害的,也算忠义之士,更何况,当初乱事发生之时,他可是誓死保卫司马睿的。

但他死后,朝廷却没有给他任何封赏,就连一个谥号也没有给他。

如此对待一位老臣,未免太过分了。

可谁让刁老爷子他面对祸事,跑路了呢?

刁家落到这步田地,说到底还是应该找时任皇帝司马睿算账。

当年司马睿能够南渡成功,在晋末的战乱之中保持独善其身,还成功登基为帝。

要感谢的人除了王导,还有王导的表哥,性情粗暴,不能容人的王敦。

当时,西晋朝廷行将土崩瓦解,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劝说,给自己搞了一个扬州大都督的称号,顺利南渡。

而这个时候,王导的表哥王敦,正是扬州刺史,可以说,若是没有王氏兄弟的鼎力相助,司马睿的位子就根本坐不稳。

兴许连皇帝都当不上。

结果呢?

没过几年,朝廷就把王敦这样一位大功臣,给放到了江州,虽然可以掌管独立王朝,自收自支,甚至可以自己铸钱,可是再大的权力也不会分给他。

相比之下,他的表弟王导,却坐到了与司马睿和谐相处,共分天下的位子上。

在朝廷上的威望渐渐就盖过了王敦,这让一直自视甚高,绝对不肯屈居人下的王敦愤愤不平。

虽然呢,江州也是东晋的战略要地之一,王敦在这里当土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钱有钱,日子不要过得太美。

然而,这是一般大臣的想法,对于天天都蠢蠢欲动,想要搞事的王敦来说,只盘踞在江州这个小地方,上有荆州战略要地的钳制,下有富庶的扬州看守。

既得不到扬州的财富,又不能占据荆州的要冲,在江州,他可以说是伸不开腿,也抻不直腰。

更可恶的是,当他想要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时候,还遭到了司马睿强烈的反对。

他非但没有把王敦看中的湘州给他,反而留给了自己人,而且还伙同刁协,打算制衡王敦的力量。

要知道,王敦这位大爷,绝对是睚眦必报的类型,平日里,没有人得罪他,他还觉得浑身不舒坦。

上一篇:天汉之国 下一篇:异维飞升[赛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