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捡到一只战神(429)

作者:洗澡的兔子 阅读记录

何迈何无忌这一对活宝,当然不会放过这种看热闹的好机会。

不等王谧吆喝,就全都跟上来了。

谢襄提前跑了,院子里的其他护卫,也不知晓谢玄正式的差遣,还以为,他是想把几个人一起见了,现在出现在场院里的这两个人,不过是正在排队而已。

于是,两个奇怪的小郎君,就站在场院里,大大方方的偷听,却没有一个护卫想起来管一管。

主要是,人家何家两个兄弟,表情特别正义凛然,一副我们就是应该站在这里的气势,把护卫们都给唬住了。

简直是成功的不得了。

“我当然不会有那么天真。”

“这件事背后错综复杂,麻烦还多着了!”

“我现在只担心,这个封爵,带给我的,不会是什么好处,反而会给我惹一身骚。”

“说不定,朝廷上想要暗算我的人,还多了去。”王谧和两个兄弟集合到一起,大步迈开,发出了感叹。

“还没有到建康,我就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王谧一开始以为何迈是有些担忧才这样的,待回过头来仔细一瞧,这才发现,他两眼冒光,特别雀跃。

看来,挑选他一起回建康,绝对是明智之举。

“我看,谢公也没安好心,你确实要提高警惕。”何无忌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他们人才刚刚走出场院,远离了谢家强大的包围,何无忌就开始念叨谢安的种种想法。

让王谧立刻就能确定,这还是自家兄弟,虽然他与刘牢之、谢玄都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纷繁复杂的关系。

但是仍然是可以信赖的一个干才。

“安的什么心,我们暂且不好说的太明确,这些都需要等我们回到建康,看到了朝堂上真正的情况,才能确定。”

“但是,谢公此举,说句不好听的,很是不厚道。”

第515章 百济特产

王谧看了何无忌几眼,确定他并无偏袒谢家的心思,也根本就和他们不是一路人之后,这才放心大胆的将心中所想,说与他们。

何迈其实是无所谓的,他本就是闲云野鹤一般的人,在京口,他都可以放下身段去卖布,可见,并无攀附权贵之心,指摘谢家的时候,不需要避讳着他。

“确实如此,不仅想背后捅刀,还利用自家的女眷。”

“谢公想出这招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是神来一笔?”何无忌嗤笑道,几人连忙附和点头。

“我看也是。”何迈也同意。

“谢公这样做,肯定是为了推阿宁出来当挡箭牌,既然做了这样的事,谢公自己又怎能清清白白?”

这就是妥妥的掩耳盗铃,欲盖弥彰之举,亏得谢安还信心满满的,以为一定能在王谧和王恭之间,插下一根刺。

其实,是把他自己的意图,暴露了一个彻彻底底。

“你是说,谢公也想打压你?”何无忌虽然早就想到了这种可能性,却还是不愿意把谢安想的太坏。

执掌朝政这么多年,谢安已经算是大晋朝廷世家子弟难得的处断公平之人,如果连他也这样不能容人的话,这朝廷上的局势还能好吗?

“这不是很明显的事情了吗?”

“还用怀疑。”

“阿迈,无忌不过是要多想一想,你也不必急躁,你也看到了,建康城,我们的敌人多得很,一定要沉着应对。”

“这个我知道,不过,既然稚远你都能猜到的事情,刚才我们问起,无忌却不肯透露消息。”

“这是不是不仗义,他肯定知道内情,知道谢公的心思!”

何迈断定了何无忌是故意隐瞒,口气相当不善。

在他看来,京口几人现在就是被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同甘共苦那是逃不过去的。

而何无忌,他的情况就要复杂的多了,诚然,他对待京口几人一直是很讲义气。

可是,说到底,他能够进入北府,也还是因为他那个当鹰扬将军的舅舅刘牢之。

刘牢之既然是谢玄的铁杆悍将,何无忌又怎能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

他和谢玄,甚至是谢家的关系,总是让人悬着一颗心,不能全心全意相信。

何无忌冤死了,跳下石阶,瞪了何迈几眼。

“稚远,你要相信我,我真的不知道内情!”

何无忌竖起两指,对天发誓,王谧不禁惊呼:怎么回事?

难道,古代的发誓是两根手指头吗?

“无忌,别紧张!”

“我可从来都没有这样想过。”他赶紧把何无忌的手拨下来,无忌也很配合,哈哈大笑。

“就知道稚远你是个明事理的,不像某些人。”

“你说谁?”

何迈当然不开心啦。

人家明明是为了给王谧献殷勤,才这样指摘何无忌的,顺便拉踩一下本家兄弟。

谁知,人家王谧不但不领情,还居然大脑袋一转,跑去站在何无忌一边。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你这是什么意思?”

“说清楚!”

何无忌手里摇着小扇子,笑的人畜无害,动作那叫一个轻柔潇洒,把何迈气得七窍冒烟,张牙舞爪,真想跳起来打他一顿。

王谧赶忙上前阻拦,哪能让他们本家兄弟因为自己真的打起来,京口帮还没正式成立,就要分崩离析?

“你们都是好心,我都明白,在没有得到确切情况之前,无忌也不能妄加推测,说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吧。”

“这对于我们和北府的关系,也十分必要,现在,我们这些人还是要和北府,和谢家搞好关系的,不能弄得太僵。”

“别说是无忌,就算是我,明知道谢家对我也不是那么友好,说不定也憋着心思暗算我呢!”

“不是也一样要忍?也要假装看不出谢公的真实用意?”

说的也是。

王谧的一番发自肺腑的言论,让何迈与何无忌再也没有了争吵的兴致,在场几人之中,到底还是王谧的处境最坏。

人家王谧都没说什么,别人还能再埋怨什么?

何家兄弟走了,就剩下王谧一人,呆在房中,更觉得抓耳挠腮。

干脆就按照谢玄的心思写吧!

至于谢明慧,那就要另外花心思去维护了。

思及此,王谧终于有了主意。

摊开绢纸,提笔挥毫。

“谢公台鉴,公之情谊,仆感激不尽云云……”

……

建康城,柳巷。

酒旗招展,银铃脆响,从百济国远道而来的使者团,正拉着骡马,走在建康城沿河的步道上。

他们得意非常,他们踌躇满志。

晋人真的有钱,大晋遍地都是金矿!

有朝一日,待兄弟们赚够了钱,也要在这大晋都城定居,荒山秃岭遍布,遍地小平房的那家乡,再也不回去啦!

这些年,自从大晋退守江左,往来的外国使团也是渐渐稀少,大约只有从西南,西北方向过来的林邑国、女国之类。

而百济等国,则是从水上交通来到晋土朝贡的。朝贡只是一个名头,对于这些外国使团来讲,自从秦汉年代习得了派遣使团,进京朝贡这一招,这个任务便成为了使团成员赚钱的大好途径。

每到派遣新的使团前往大国的时候,在他们国内,都是要抢破头的,没有人脉,没有根基的人是绝对混不进使团队伍的!

百济使团带来了百济特产,千年老参,还有那打磨的透透亮亮的铜镜,很多人不知晓,对于百济使团来说,千年人参虽然价格昂贵,但是让他们致富最快的,反而是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铜镜。

百济盛产赤金,百济国产出的铜镜,颜色更加透亮,也不易生锈,绝对是铜镜中的精品。

自从开始与大国交通,百济国的那些头头脑脑们也开始动脑筋,铜镜这东西,易制作,产量又大,还能赚大钱,于是,为大国的有钱人制作铜镜就变成了百济国的一项重要产业。

百济使团的骡马上,驮着满满当当的各种样式的铜镜,自从开始为大国生产铜镜,百济的工匠也一改以往原始粗犷的制作风格,开始学习装裱、雕花、镂刻都技术,那铜镜背面的纹饰越来越精美,铜镜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供不应求。

上一篇:天汉之国 下一篇:异维飞升[赛博]

同类小说推荐: